8月12日,被称为“中国游戏算法第一案”的青岛律师孙千和诉腾讯案,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南山区法庭开庭审理。
案件的起因是原告孙千和——一位山东青岛的执业律师,同时也是腾讯《王者荣耀》的资深玩家发现,在游戏内对局连胜后,系统往往会匹配到“实力明显偏弱”的队友,导致获胜难度加大。
因此,孙千和怀疑自己遭遇了“算法干预”,即游戏设置将实力较强的玩家与实力较弱玩家匹配在一队,将胜率控制在一定比例,进而提升用户游戏时长与留存率。为进一步了解游戏匹配算法的逻辑和公平性,孙千和于去年起诉腾讯,要求公开《王者荣耀》游戏的玩家对局匹配机制。
昨日庭审结束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场了解到,案件双方在本次开庭审理中就玩家知情权、匹配机制是否属于商业秘密等焦点问题展开了质证与辩论。目前一审的庭审环节已结束,下一步流程需等待法院通知。
该案昨天开庭的消息迅速冲上热搜,也足以见王者荣耀这一国民游戏的影响力,尽管仍在等待司法的最终答复,但不少受访者认为该案有望推动社会对游戏机制的认知,进一步增强产品本身的透明度、公正性。不过,消费者权益诉求与产业发展之间需要平衡,不能厚此薄彼。
玩家对匹配机制有知情权吗?
游戏内相关机制的知情权,是双方关注的焦点。
孙千和诉称,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基于此,其诉请法院依法判决二被告(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公开《王者荣耀》游戏的玩家对局匹配机制,具体包括:影响《王者荣耀》系统给玩家账号匹配队友和对手的具体因素、各因素在不同游戏模式下(例如排位赛、巅峰赛、匹配赛、娱乐模式等)的占比和权重大小。
对此,记者在法院现场了解到,腾讯方在庭审中表示,游戏对局的胜负受团队配合、阵容搭配、战术选择、玩家状态等诸多因素影响,并非由匹配机制决定,匹配机制无法决定游戏对局胜负。
腾讯认为,匹配机制并不属于知情权范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消费者知情权的规定,并未要求经营者公开游戏服务背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细节。此外,《王者荣耀》自上线游戏以来,持续迭代优化游戏匹配机制,通过各个官方渠道说明匹配机制的目标、影响因素,并将匹配机制相关答疑信息公开以供玩家了解,充分尊重玩家意见并积极与玩家沟通,实现持续发展与共创。
北京元合律所游戏互娱团队朱文郁律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在2016年曾经的文化部发文《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中对概率公示作出过规定,尽管这份文件已被废止,但实操中依旧沿用了指导精神。
然而,匹配机制不同于抽卡、开箱机制,其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是否在用户知情权范围内,是本案的关键。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则认为,目前游戏公司有法定义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随机抽取机制,如抽卡、开箱概率等,对于游戏对局中的匹配机制尚无明确法定义务要求公开。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游戏运营商对其商业化运营策略具有相应的自主性权利,除非能够证明匹配机制和对应的算法本身存在对消费者权益有重大损害,否则并不适宜从法律层面加以介入。”游云庭表示,由于不和产品质量等直接关乎消费者权益的属性挂钩,从用户知情权的角度,匹配机制和对应的算法公开的必要性也并不充足。
清律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熊定中则认为,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使用算法提供服务的公司有及时、合理、有效地公开算法基本原理、优化目标、决策标准等信息,做好算法结果解释,畅通投诉通道,消除社会疑虑,推动算法健康发展的义务,但对算法披露颗粒度或详细程度,是公司可以在不泄露自己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决定的。
于是这也来到了庭审的第二个辩论焦点:匹配机制及对应的算法是否属于商业秘密。
匹配机制是技术秘密吗?
腾讯方面在庭审中表示,《王者荣耀》的匹配机制实质上是腾讯公司为解决“如何更科学、更公平地在短时间将十个实力相当的玩家识别并匹配到同一对局中,以完成一场势均力敌的公平对战”的技术难题,所设计的一套技术解决方案。简而言之,这套匹配机制让实力差不多的人能更快、更公平地凑成一局游戏,打得有来有回。
这套方案,能为腾讯公司在游戏服务市场带来相应的竞争优势,属于腾讯公司的技术秘密。若强制要求腾讯公司公开《王者荣耀》游戏匹配机制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细节,既不利于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也不利于促进游戏行业的技术创新。
对此,孙千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被告现有的证据尚不足以证明王者荣耀匹配算法是技术秘密。
“技术秘密也好,商业秘密也罢,其构成要件都包括秘密性、保密性和价值性,被告提交了几份公司管理规定,并未提交任何关于采取什么保密措施的证据。”
此外,被告腾讯方在庭审中还表示,如果进一步公开匹配机制背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细节,很可能成为黑产的作弊说明书,最终损害广大正常游戏玩家的利益。此前已有实例表明,匹配机制背后的细节被公开后,被部分恶意玩家或黑产滥用。因此,匹配机制的公开必须充分考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孙千和则表示,玩家利用游戏漏洞上分,并不是游戏主动公开算法引起的,而是玩家玩游戏过程中自己发现的游戏漏洞。王者荣耀已经运行近10年,存在类似漏洞的可能性极低,如果存在漏洞,早就被玩家发现并且被修复了。
双方就此在庭审中鏖战。
有业内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游戏对局从匹配到竞技过程,到对局结束后的结果评价和违规行为追责是一个系统的复杂流程,对其中部分的修改都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因此是否公开或以怎样的形式公开部分规则,也要考虑其后续对整体机制的影响。
腾讯方面也在庭审中指出,游戏对局除了匹配机制外,还设置了信誉分、结算评分、举报机制等多个系统机制,腾讯已专项投入人力和技术手段持续打击破坏对局体验的代练、演员、外挂等违规行为,多维度保障广大玩家的游戏公平竞技体验。
其举例表示,某款游戏玩家利用匹配机制中比赛异常终止可返还报名费的补偿机制,故意以异常方式退出对局来获得官方补偿的排名点数,破坏了游戏的公平性,影响了其他玩家的游戏体验。
如何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与产业发展之间谋平衡
该案昨日开庭后迅速冲上热搜,原定开庭时间为下午三点半,法院提前到两点半开始质证,除短暂休庭休息外,一直持续到晚七点二十分左右。
当前,本案尚未有定论,但多位受访者均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其有望推动社会对游戏机制的进一步认知,既增强产品本身的透明度、公正性,也提升玩家对运营厂商的信任度。
孙千和在被记者问及希望《王者荣耀》的匹配机制以何种形式或程度被公开时,其表示,可以接受最低限度的知情原则,希望能找到一个临界点,玩家认为已经公开了比较重要的信息,游戏公司也认为比较好地保护了商业秘密,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腾讯方面也在庭审中表示,对于孙千和提议参考某社交平台的披露程度来看,王者荣耀的披露程度和该社交平台并无二致,涉及到各种影响因素的细节公开将会导致广大玩家利益受损。腾讯在最后总结中提出,本次诉讼或许源于对公平的质疑,却终将汇入优化对局环境的和鸣。玩家的每一次发声,都将收到王者的回应。就本案诉讼,腾讯不仅将其视作法律问题,更视为与玩家深入交流、共建峡谷的宝贵机会。
近年来,随着游戏产品受众的不断增长,其用户知情权的范畴也在被不断探讨和延伸。
朱文郁提到,目前世界上各国家和地区也在通过不同的法律框架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例如,去年3月生效的韩国的《游戏产业振兴法》关于游戏概率公示的修正案,也对概率公示作出了要求,为此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也成立了监管小组,由GRAC(韩国游戏分级委员会)执行,并从去年3月至今年4月连更新了四版指南。
“总体而言,愈加具体、明确、细化的游戏机制监管,是网络游戏乃至互联网应用领域消费者保护的一个趋势。”朱文郁表示,不过,任何保护都需建立在充分的行业和产品研究上,更高的产品透明度、消费者权益保护与产业发展平衡之间仍有大量工作要完成。既不能因为保护行业而忽视消费者权益,也不能因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而置行业发展不顾。
“具体到本案,作为竞技类产品,用户留存是产品的生命线,而‘匹配机制’正是保障这一生命线的核心系统设计之一。从保护消费者角度上来说,适度监管匹配机制和算法的公平性是必要的。但是以竞技游戏商业竞争的烈度,不考虑实际而随便公开算法本身也是不负责任的。所以当消费者主张知情权时,如何兼顾两方利益,正是该案的关键所在。”朱文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