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2 11:06:20 股吧网页版
大厂AI竞赛走向深水区:腾讯深耕生态 阿里押注全栈
来源:科创板日报

  国内AI大战正酣,AI业务成大厂们业绩新增长引擎。

  《科创板日报》对比腾讯与阿里巴巴这两家互联网巨头最新财发现,两家企业正持续加大对AI研发与算力基础设施的投入,并将技术逐步转化为切实的业务增长。腾讯凭借社交与内容生态深度融合AI,阿里则坚持模型到应用、芯片的全栈布局AI战略。

  尽管路径不同,但不难看出,AI均已成为腾讯与阿里营收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AI业务成大厂增长“新红利”

  从腾讯与阿里巴巴集团近期发布的财报来看,AI业务已在互联网大厂们的战略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拉动企业持续增长的核心引擎。

  腾讯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的六个月内,腾讯收入为3645.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毛利为2055.06亿元,期内盈利1057.69亿元。第二季度,腾讯总营收为1845亿元,同比增长15%;毛利为1050亿元,同比增长22%,毛利率达57%。

  在此份财报中,“AI含量”前所未有地高,“AI”一词在全文共出现18次。腾讯CEO马化腾在业绩电话会议中表示:“在2025年第二季度,我们实现了收入和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利润的双位数增长。这得益于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持续投入以及利用AI技术带来的增益。”

  在第二季度,腾讯的研发投入达到202.51亿元,同比增长17%,主要集中于加码AI战略的投入。同期资本开支为19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9%,资金主要用于IT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等方面的建设投入。此外,腾讯透露自去年四季度战略加速以来,累计资本开支已达831.6亿元。

  数据显示,第二季度腾讯的营销服务业务收入为358亿元,同比增长20%。腾讯在财报中指出,该增长主要归因于“AI驱动的广告平台改进”,以及微信交易生态的持续提升。同期,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达到555亿元,其中企业服务增速的提升,腾讯同样表示其“得益于企业客户对AI相关服务的需求增加”等方面。

image

  市场普遍担忧大规模AI投入会带来成本压力并影响公司盈利,然而腾讯最新财报呈现了不同景象。其二季度一系列财务数据表明,当前较高的AI研发及相关资本投入并未拖累盈利,反而正逐步成为其“新业务基因”。

  同样实现持续高额AI投入成本、技术红利向业务增长转化的,还有阿里巴巴集团。

  阿里最新财报显示,4月至6月单季度资本开支为387亿元,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在财报业绩说明会上,阿里首席执行官吴泳铭透露:“过去四个季度,我们已经在AI基础设施及AI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

  此前,阿里曾于今年2月宣布,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吴泳铭在业绩会上也再次强调将维持这一投资计划:“在AI方面的资本支出上,我们将坚持原定的三年投入3800亿元计划。”与此同时,其也表示具体到各季度的支出可能因供应链状况而有所调整。

  与此同时,阿里最新财报数据也显示,主攻AI业务的云智能集团,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季度内实现收入333.98亿元,同比增长26%。根据财报说明,这一增长主要由于公共云业务收入增长所带动,其中包括AI相关产品采用量的提升。

image

  阿里首席财务官徐宏在业绩会上则强调,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在AI需求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传统公共云服务的需求增长以支持其AI应用,尤其是AI应用带动传统计算、存储类等产品的增长趋势。经调整EBITA利润率同比相对稳定在8.8%。”

  全生态AI布局 VS 全栈AI战略,谁更胜一筹?

  尽管腾讯与阿里均在AI技术领域持续发力投入,但两家公司在将技术投入转化为商业回报的路径上存在明显差异。

  依托微信超过14亿的月活跃用户及丰富的游戏产品矩阵,腾讯构建其广泛的社交与内容生态。不难看出,在腾讯AI战略推进过程中,更加侧重于将AI能力无缝衔接入其社交和内容生态中。

  在具体应用中,AI已深度融入微信功能迭代,如在内容浏览中提供智能关键词检索、为微信小店商家提供智能客服支持,以及对视频号内容进行自动文字总结;游戏业务方面,则通过AI工具加速内容生产,并引入更拟真的虚拟队友及非玩家角色,同时借助AI驱动营销策略以提升用户参与和收入;广告业务方面,腾讯同样加大了AI在广告创作、投放、推荐及效果分析中的应用。

  此外,腾讯持续升级其混元大模型,重点增强多模态及3D生成能力。今年以来,腾讯先后迭代升级快思考模型混元TurboS与深度思考模型混元T1,并开源了包括Hunyuan A13B、混元0.5B、混元1.8B等多个中小规模模型。在多模态方向,混元图像2.0、混元3D v2.5和混元游戏视觉生成等模型也陆续发布。

  反观阿里,其AI战略则是侧重于构建覆盖AI硬件与基础设施、模型与工具开发以及上层应用的全栈技术体系。

  在这一框架下,阿里持续推动AI大模型能力提升。7月以来,阿里通义持续发布新版本的千问3思考基础模型、推理模型和AI编程模型,同时开源了视频生成模型one2.2、文生成图模型千问image等;阿里的AI原生应用同样也在持续发展,高德、钉钉、淘宝均已实现AI升级。

  值得关注的是,在AI硬件方面,阿里于7月26日发布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该款眼镜有望年内正式发布。另外,有消息称阿里已推出自研AI推理芯片,《科创板日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因相关芯片仍处于保密状态,不能对外透露更多信息。事实上,阿里在自研芯片领域的布局早已展开,2018年阿里便已宣布成立独立运营的芯片企业“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

  从布局看,阿里在AI To C领域的布局正从软件服务延伸至多形态硬件终端甚至芯片本身,逐步构建更完整的全栈技术落地生态。

  在激烈的AI大战中,腾讯与阿里展现出中国互联网企业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也体现出一个清晰的发展趋势,即AI正从技术探索逐步转向业务驱动与价值兑现阶段。未来如何构建具有竞争力且可持续的AI叙事,将成为各家战略布局的关键,值得持续关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