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全球经济环境的分化震荡、消费市场的分层迭代与产业结构的深度重组,均为中国品牌发展带来多重不确定性。
全球性品牌战略管理咨询与设计公司Interbrand英图博略日前发布《2025中国最佳品牌排行榜》,榜单显示,上榜品牌总价值为34278.02亿元,实现1.68%小幅增长。其中腾讯、阿里巴巴、中国平安位列前三。
这是Interbrand英图博略深耕本土市场以来,第17次发布品牌价值榜单。
“过去一年中,这些上榜的中国品牌无论身处何种行业或赛道,其品牌精度跃升逻辑存在高度相似性,且围绕三个维度展开:AI科技、多品牌组合与品牌出海。”Interbrand英图博略中国区主席古博说。
当前,在复杂变局之中,中国品牌持续探索应对之路,深耕不同地域、场景与人群,将品牌赛道走得更精、更准、更透彻,进而实现稳健增长。
古博表示,从今年的榜单中,可以总结出三种品牌精度跃升趋势。
一是AI科技正从企业能力符号转向战略深度应用,助力品牌锚定核心价值、塑造差异表达与提升运营精准度。回溯一年前,AI之于品牌,还是创新力与行业引领性的标签化象征,时至今日,品牌已找到了AI科技落地的专属切入点。此外,AI在内容和营销层面亦给品牌赋能添翼。借助用户画像生成、消费行为分析等技术,品牌依托AI精准挖掘用户潜在需求,构建起从需求洞察、产品研发,到品牌营销自动生成与落地的“心智直达”全链路,提升品牌运营的精度与准度。
二是多品牌组合正从“全品类覆盖”到“场景复合型协同”。过去,品牌矩阵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多品牌组合,完整覆盖高中低价位与不同品类,实现市场“无死角”渗透。而今,品牌则转向更用户视角的协同模式,不再受困于价位的内卷,而是深耕细分场景、精准人群与垂直圈层,解决更具体的用户痛点。这种“场景复合型”的品牌打法,既优化了矩阵整体效能,也为每个品牌在细分赛道中释放最大品牌势能开辟了新可能。
此外,品牌出海也告别了“大一统”打法。步入出海新时代,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形象塑造逐渐转向以统一框架与核心目标为锚点,将本地化作为出海路径的构建核心:既在品牌形象上确保全球认知的一致性,又在运营层面深度融入本土生态,实现与当地市场的共生;更在国际化布局中,依据目标市场的重要性层级、竞争格局差异及机会空间大小,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差异化品牌策略。
根据榜单显示,2025年度上榜品牌总价值为34278.02亿元,较2024年度实现1.68%的小幅增长,释放品牌持续发展的积极信号。其中,腾讯以9151.37亿元的品牌价值持续领跑榜单,阿里巴巴以6658.33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二,中国平安则凭借1758.50亿元的品牌价值与5%的价值增速,较2024年度排名提升一位,跻身本年度榜单第三。
从行业分布来看,上榜品牌与2024年基本持平,金融与消费两大行业品牌数量达到23家,科技品牌占据9席。
聚焦品牌价值增速,受全球地缘政治震荡与经济结构性调整的波及,2025年度上榜品牌增速呈放缓态势,但仍有7家品牌突破市场环境限制,实现两位数增长,它们分别是安踏、美团、拼多多、海尔、比亚迪、宁德时代与吉利。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增速快品牌均源自当前中国最具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领域,覆盖新能源汽车、互联网科技、家电及零售消费等关键赛道。
古博认为,放眼未来,外部环境的挑战与不确定性仍在,但中国品牌已然抵达从量变到质变突破口,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品牌定能在无限细分的赛道中,展现出更为多样的品牌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