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未来的跨境消费、支付是什么样子?”
“未来,大家购物将弱化国界感知,只要商品符合需求,无论来自国外还是本地都能便捷购买;跨境汇款也会变得极度轻便,像在微信里发一句‘早上好’一样简单。”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洪丹毅如是说。
近年来,一系列顶层设计、市场举措都在印证上述判断,并加速“无国界感知”的跨境支付发展:如从推广外卡内绑与外包内用、到央行指导建设的“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再到腾讯推出的“小程序全球收银台”“全球收款”等。
在跨境支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腾讯凭借微信生态协同优势和金融科技能力,加速布局全球。近日,洪丹毅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解读跨境支付行业发展趋势、腾讯业务布局及AI技术对支付领域的变革影响。
朝着“无国界感知”方向发展
21世纪:近年来越来越多机构抢占跨境支付市场,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什么?未来跨境消费、支付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洪丹毅:核心驱动因素在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带来了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国内成熟的技术经验具备向海外复制的可行性,能够切实提升全球用户的支付体验。此外,中国商品和服务在海外认可度不断提高,文化消费融合加速,催生了大量跨境支付需求,成为机构布局的重要契机。
未来跨境支付将朝着“无国界感知”方向发展,用户购物无需关注商品来源地,汇款将像发送消息一样便捷。支付将进一步融入场景,与AI、小程序等工具深度结合,实现更智能、更无缝的体验,最终打造“一个微信走遍全球”的支付生态。
21世纪:最近,你在公开演讲提到“未来在各种支付方式和商业场景的背景下,每个电子钱包可能都需要变得更加智能化”,近期微信支付正式接入腾讯元宝,PayPal也宣布与OpenAI达成协议,将ChatGPT整合进数字钱包,这一系列举措都在朝“智能化电子钱包”发展吗?
洪丹毅:行业普遍认为,AI聊天工具未来可能成为重要的互联网新流量入口,海外已有不少平台尝试通过AI完成电商交易,比如用户想购买香水,AI可基于其需求和过往购买偏好,在不同电商网站筛选合适产品,用户选定后直接拉起支付完成闭环,这有望成为AI改变消费方式的重要方向。
我们希望将支付能力深度赋能其中,毕竟电商交易的最后一步离不开支付,不能让用户选好商品后却无法付款,要满足各类AI体验场景的支付需求。
这也呼应了此前提到的“电子钱包将越来越智能”的方向:过去用户订外卖、买机票、逛电商需打开不同APP,未来AI可汇总各类信息,快速处理筛选后基于个人习惯呈现内容,用户只需聚焦核心决策即可。届时支付无需前台跳转,会在后台自动匹配最优方式,比如推荐积分更多的银行卡,实现“隐身化”处理,让用户沉浸式完成购买决策。
三大业务布局:跨境汇款+跨境消费+跨境商贸
21世纪:腾讯跨境支付业务主要分为哪些业务板块?
洪丹毅:腾讯跨境支付主要涵盖三大垂直板块:一是跨境汇款,如支持全球用户将资金汇至微信账户,包括微信余额及绑定的银行卡;二是跨境消费,既覆盖境外人士来华消费,也包含中国用户出境游涉及的消费交易;三是跨境商贸服务,支持中国出海企业,比如国内企业在虾皮、亚马逊等海外电商平台交易,我们为其提供综合收款服务、海外资金合规归集及回流国内账户等服务。
21世纪:在进入不同国家时,会面对不同的消费者和监管环境。在推广和寻找本地合作伙伴的过程中,你们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洪丹毅: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监管环境、技术基础设施及竞争态势各不相同,这是跨境支付面临的核心挑战。对此,我们秉持“1+1+1”的合作理念:腾讯作为第一个“1”,输出技术能力、微信生态及用户规模优势;第二个“1”是联合当地金融合作机构,借助其对本地合规环境和文化的深耕,补齐本地化短板;第三个“1”是携手虾皮、亚马逊、VISA等大型品牌,扩大商户与合作伙伴覆盖,形成共赢生态。
从C端出发,服务“企业出海”延伸B端
21世纪:跨境消费作为直接触达C端的业务,近年来有哪些突破性进展?
洪丹毅:跨境消费业务自2023年疫情后恢复通关以来进入快速发展期,核心围绕“外包内用”和“外卡内绑”两条主线推进。
“外包内用”方面,早在2018年,我们就在香港打通了WeChat港币钱包与内地支付网络,香港用户来内地可以直接用港币支付,但覆盖面有限;2023年后,港人北上消费趋势明显,我们随即扩大商户覆盖面,半年内实现境内数千万商户支持WeChat港币钱包支付。
但我们发现,70%的商铺覆盖率并非等同于获得了70%的目标市场:一旦某笔消费因支付问题受阻,用户就会转向其他支付方式,服务效果大打折扣。为优化体验,我们重点打磨支付链路,例如打通个人码。2025年初,经与两地监管沟通并获支持,WeChat港币钱包实现内地全场景支付畅通。今年国庆节期间,香港市民北上内地消费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超120%,跨境消费整体交易笔数和金额延续高速增长态势。
更重要的是,我们深度参与“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建设,目前已接入及签约待上线的境外钱包达40多个,包括欧美主流钱包、新加坡ShopeePay、蒙古HiPay等。境外用户无需额外安装微信或绑定银行卡,仅凭本国常用钱包即可扫描微信二维码完成支付,我们后续还将逐步上线商户扫用户钱包二维码的“被扫服务”,未来甚至计划实现小程序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境外人士来华消费体验。
21世纪:在To B端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腾讯跨境支付的核心差异化优势是什么?
洪丹毅:最核心的优势在于微信十亿级以上的庞大用户基础,每年出境游用户中99%以上都是微信用户,这为我们与商户及机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之上,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等生态能力形成协同效应,成为我们出海业务的重要抓手,能够为合作伙伴创造独特价值,这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支付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21世纪:如在To B端的跨境电商板块,腾讯推出了哪些针对性解决方案?如何助力企业合规出海?
洪丹毅:跨境电商领域,我们最新推出了TenPay Global全球收银台和腾讯智汇鹅全球账户解决方案。全球收银台通过统一API接口整合各国本地支付方式,接入微信小程序生态,为海外商户提供一站式全球主流支付接入服务,目前已面向新加坡、中国澳门商户开放,未来计划拓展至澳洲、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腾讯智汇鹅则提供收款、汇兑、付款全流程服务,支持亚马逊、美客多、Temu等海外电商平台收款,以及虾皮等平台的“一键轻出海”服务,帮助企业实现资金合规归集、管理及拆借。
AI如何赋能跨境支付
21世纪:AI技术在腾讯跨境支付业务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未来在支付智能化方面有哪些规划?
洪丹毅:大部分人AI的强感知始于2023年ChatGPT的推出,但我们在AI领域的应用历史更早。
腾讯在跨境支付领域应用AI技术的布局已久,目前,我们已将AI深度学习技术、图计算技术广泛用于支付风险识别,将支付链路的风险资金占比压至极低水平——内部统计显示欺诈率约为百万分之一,仅为海外平均水平的三千分之一。
如面对黑产利用AI升级攻击策略的情况,我们能通过AI识别更多风险特征。过去需要人工提取模型特征,现在LLM能高效处理文本与图数据生成嵌入特征,再输入到深度学习模型中,极大加速了恶意行为的识别效率。
另外,在跨境汇款场景中,AI客服可解答汇率查询、汇率波动背后的经济原因等问题,还能引导用户订阅汇率通知,在最优汇率时提醒汇款,同时可实时说明汇款到账进度,用户咨询时还能触发内部提速请求,解决资金到账延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