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北京时间9月9日16时,现货黄金(伦敦金现)一举突破3650美元/盎司关口,再次刷新历史纪录,盘中最高达3659.38美元/盎司。
随着国际金价持续攀升,多家银行也相应调整贵金属业务,以应对市场波动。《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对相关业务作出调整。此外,部分银行上调了黄金类投资产品风险等级,并优化了风险测评。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指出,金价快速上涨对银行贵金属业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价格上涨可能导致保证金要求提高,因为更高的价格意味着更大的市场价值需要保障。其次,涨跌停板的调整可能会改变投资者的风险管理策略,特别是在高波动性时期。此外,价格上涨也可能吸引更多的投机者进入市场,增加交易量的同时也加大了市场的波动性和风险。
银行密集调整业务
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于2025年9月8日起对代理个人客户上海黄金交易所贵金属交易业务连续12个月无任何交易且无持仓、无库存、无资金、无欠款的客户关闭相关功能。
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招财金”业务调整部分合约保证金水平和涨跌停板的通告。自2025年9月5日(星期五)收盘清算起Au(T+D)、mAu(T+D)、Au(T+N1)、Au(T+N2)、NYAUTN06、NYAUTN12等合约的保证金比例从46%调整为47%,下一交易日起涨跌幅度限制从12%调整为13%;Ag(T+D)合约的保证金比例从45%调整为46%,下一交易日起涨跌幅度限制从15%调整为16%。
余丰慧指出,多家银行调整贵金属业务主要涉及的是个人客户的贵金属交易服务,特别是与上海黄金交易所相关的代理交易产品。例如,建设银行针对连续12个月无交易活动的客户关闭了相关交易功能,意味着这些客户的账户将无法再进行新的交易操作。招商银行则是调整了“招财金”业务部分合约的保证金水平和涨跌停板幅度,这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在该平台上的杠杆比例以及价格波动的风险控制。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金银分会副秘书长、山东招金金银精炼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永慧表示,多家银行相继调整贵金属业务,涉及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黄金积存业务、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贵金属交易业务等,调整内容主要有提高投资门槛、调整风险等级、优化风险测评、调整保证金水平和涨跌停板等。
三方面影响凸显
业内人士指出,金价快速上涨对银行贵金属业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能会导致业务调整、风险管理加强等情况。
梁永慧分析,对于积存金业务,随着金价上涨,银行需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积存金业务,为控制资金规模、降低风险,多家银行提高了积存金起购金额。部分银行下调了黄金账户利率。银行通过下调利率,优化资金管理效率,引导投资者理性看待黄金投资收益。
对于黄金回购业务,梁永慧分析,金价高企促使居民将黄金实物变现的需求上升,包括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在内的近10家银行纷纷推广黄金回购业务。农业银行已在全国范围内开通近3000个黄金回购网点,工商银行更是扩大了回购范围,这完善了银行贵金属业务的闭环。
此外,银行的风险管控措施也需加强。梁永慧表示,黄金价格的波动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多家银行强化对黄金业务的风险与合规管理,通过建立黄金价格风险预警机制,实时监控黄金价格波动,及时调整业务策略。部分银行还对个人客户积存金业务风险测评进行了优化调整,要求客户重新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并签订风险揭示书。
投资者如何操作?
面对银行调整与金价波动,投资者该如何操作?
梁永慧指出,投资者需明确黄金核心是“避险对冲工具”,非短期高收益标的,其价格受美联储政策、地缘冲突等影响,暴涨后可能回调,避免因追涨陷入高位套牢。同时,读懂银行调整信号,如上调起购门槛、提高保证金等,本质是提示市场高波动,投资者需谨慎评估自身抗风险能力。
余丰慧强调,首先,投资者必须充分了解所投资产品的特性和风险,尤其是涉及杠杆的贵金属交易。其次,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并严格执行风险管理措施,如设置止损点等。最后,投资者应保持长期视角,避免因短期市场波动而做出冲动的投资决策,同时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也提醒道,投资者需摒弃追涨杀跌惯性,践行“三不原则”:不盲目加杠杆,避免高风险工具;不单押黄金,通过定投积存金实现资产分散;不被短期消息干扰,聚焦美联储政策、地缘风险等基本面。黄金作为长期配置工具,宜以3—5年周期布局,用纪律性操作穿越市场周期,才能真正实现财富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