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17日,2025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在厦门举行。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在此次盛会上,围绕AI的讨论热度高企。论坛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便提到,要以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技术赋能工业化,充分释放数字技术潜力。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董事长杨杰关注到,AI赋能新型工业化正由单点突破进入协同推进、群体演进的关键阶段。为充分释放AI应用潜能,有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急需构建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
而在这一进程中,新兴基础治理体系的完善,尤其人工智能领域需要明确的规则正受到关注,在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各个区域的政策法规要求不一致,也被部分企业视作推动开放合作与创新驱动的一大挑战。此外,伴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智能体也正逐步走入赋能新型工业化的视线中心。
9月16日—17日,2025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在厦门举行。(冉黎黎/图) AI赋能进入协同推进阶段
在2025年“人工智能+”被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8月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将人工智能发展再次推上一个高潮。在2025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上,人工智能也成为一大热词。
论坛开幕式上,李乐成表示,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向各行各业广泛渗透,深度融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动力源,要紧跟技术变革的趋势,凝聚治理共识,加强政策与监管的协调,促进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过推动创新技术普及应用,以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技术赋能工业化,充分释放数字技术潜力。
“去年中方成立了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技术交流、产业对接活动,下一步还将搭建创新共享平台,更直接地分享成熟的大模型工具,让优质数据集,助力降低和消除技术壁垒,共同创造包容、开放、安全和可靠的数字和智能未来。”李乐成表示。
新开发银行行长迪尔玛·罗塞芙也指出,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新兴技术正彻底改变各国的生产、贸易、创新和发展方式,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计算和生物科技正在重塑国家竞争力,加速变革进程。这些变革蕴藏着巨大机遇,也带来了全新挑战,许多“全球南方”国家仍难以获取关键技术,存在数字基础设施缺口,技能人才短缺及科研能力不足,这一系列要素都阻碍其全面参与新一轮工业革命。
迪尔玛·罗塞芙提到,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弥补这些差距,知识共享、技术联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共建是加快全球南方创新步伐的关键。金砖国家具备引领这一进程的独特优势,它们具备规模庞大、多元的资源禀赋,通过合力协作可以加速成员国的发展,降低对外部的依赖。“我们还应完善新兴基础治理体系,尤其人工智能领域需要明确的规则,确保透明度、公平性和安全性,这些规则必须通过多边机制制定”。
在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各个区域的政策法规,技术发展水平不一致,也成为企业推动开放合作与创新驱动的一大挑战,参与本次论坛的新华三集团无线产品线副首席产品经理王浩将之称为“最大的挑战”。
从可借鉴的经验方面来看,王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例如,在无线产品领域借助WAA联盟可以推动各个国家、区域、领域的标准互认,形成统一的产业联盟,统一标准,共同拓展统一的无线市场,“正所谓‘独行速,众行远’,大家统一标准就能走得更远”。
杨杰也对人工智能生态构建有所关注,他提到,AI赋能新型工业化正由单点突破进入协同推进、群体演进的关键阶段。为充分释放AI应用潜能,有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急需构建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对接,显著降低AI研发和应用的门槛,弥合全球智能鸿沟,共同实现更加包容、更加持续的发展。
杨杰表示,面对这一要求,中国移动面向金砖国家,联合当地信息通信行业企业,构建AI+国际生态联盟,壮大GTI平台,升级签署计划,创新要素和人才资源,为全球产业伙伴提供AI算力、模型、应用等多样化能力支持,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高质量发展。
智能体持续演进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中国已经逐步构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算力规模居全球前列。
“当前我们正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加快研发高端算力芯片、工业多模态算法,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大力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推动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
而在这个过程中,智能体正走入赋能新型工业化的视线中心。在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看来,AI的焦点已经从大模型进化成了智能体,要赋能新工业革命,应该走专业智能体路线。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发布的《意见》也对智能体有所部署,其中提出目标,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
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势不可挡。杨杰也表示,当前,AI技术能力、经济效益两个维度的规模效益持续释放,以传感器、处理器、存储器、控制器等物理硬件为趋体,以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运动智能为神经中枢的硅基生命正在加速形成,并通过AI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多元形态实现硅基生命和碳基生命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人才红利,出现新的360行,开创人机协同的文明新形态。
杨杰提到,顺应这一趋势,中国移动强化AI+科技创新,聚焦大模型攻坚、大算力的供给、大数据的汇聚,研发万亿参数的九天基座大模型,打造多模型和智能体融合服务的引擎MoMA,建设多个超大规模计算机集群,覆盖多个行业,推动硅基生命智能涌现。
不只是中国移动,王浩也提到,新华三集团推出了ICT智能体,并在无线运维领域探索应用。“这是当下最热的热点,我们正重点推进无线运维智能体的落地”。
王浩表示,以往无线网络运维是专家级运维,需专家通过长期经验积累和培训才能对无线网络进行良好运营和管理。现在不同,结合新华三自研的ICT智能体实现对话式运维,只需与它对话,如询问网络出了什么问题,它就能调用后台数据,理解意图,给出问题答案和解决方案,如覆盖不足或干扰过大,一键即可解决问题。这种智能体很快将在巴西、马来西亚、印尼等有项目的国家落地。“我们希望通过打造智能体技术,形成AI网络运维能力,更好地赋能金砖国家乃至全球数字化转型,让无线网络成为企业真正的智能化生产力。”
不过,中电太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吕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提示,目前,大模型及其相关技术的运用仍处于爬坡阶段。
“智能体概念的出现,以及智能体研发和支撑平台不断涌现,将为人类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促进社会革命性发展创造更多机会。但目前尚未真正实现通过智能体替代人为干预,让智能体更智能化、更自动化的过程仍在不断推进。”吕翊表示。
在吕翊看来,若将人类完成任务的满分水准视为1,那么目前在业务流程相对复杂、不确定性较强的情况下,智能体可能只能达到0.2、0.3的水准。
“流程越长、不确定性越高,水准越低。”吕翊表示,“目前,我们仍在提升仿人类智能的水平。未来,或许能演进到人类协同群体智能的时代,智能体可能达到高于人类的水准。但目前,仍处于不断摸索和进步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