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不是为了看起来高级,而是为了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近日,在由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清华校友总会城乡建设专委会主办的《不动产数智化转型白皮书》发布会上,一位企业人士直言道。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多家企业及专家学者认为,数智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行业需要通过具体案例的积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逐步建立信心、完善路径,最终完成从传统建造向“空间运营+数据赋能”的新范式转型。
从增量到存量时代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吴璟指出,当前不动产行业正面临深刻的发展范式变革,而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数字化转型。
行业变革源于市场结构根本性转变,他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从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的重大转型。2000至2010年,新建住房规模达到期初存量的115%,实现翻倍增长;2010至2020年,在存量已显著扩大的基础上,仍实现了80%的增长;2020至2030年,预计新增规模将下降至40%左右;未来长期将稳定在20%~25%的增长率。
吴璟强调,虽然未来十年新增规模仍将达到10万亿量级,但行业重心已从大规模新建转向存量运营和质量提升上。
毕马威中国数字化战略咨询合伙人柳晓光指出,不论是不动产、建筑工程还是运营服务行业,其经济景气度的根本衡量标准是全要素生产率。过去多年的增长得益于改革开放、基建红利、城镇化开发红利和量化宽松政策等因素。而在当前发展背景下,在要素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提升单产(单一要素的生产效率)成为关键。
业内专家认为,在增量时代,核心要素是土地和资金,而在存量时代,核心要素则变为数据和运营能力。这种转变要求行业从“粗放式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提质增效。
吴璟表示,以往对于不动产概念的定义是土地+建筑物,即实物权利+区位,而未来的定位则为实物权利+区位+数据。“这种重新定义将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的价值认知体系,如果能够实现数据与实物的深度融合,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和利润水平都将获得大幅度提升。”
企业转型之路
当土地红利消失,数智化转型也不再是一句口号。记者了解到,过去两年,数智化在不动产行业快速铺开,空间效率、能源效率、组织效率、服务者效率等现实问题推动着企业加快转型的步调。
龙湖集团副总裁及龙湖龙智造CEO顾修铭以龙湖龙智造服务的住宅项目为例介绍称,现在初版模图出图时间可以压缩到22天,效率提升达64%~72%。“一个正在发生的变化是,在数智化的加持下,不动产行业的底层逻辑已经迭代。数智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做数智化转型,就可能被时代优化掉。”
吴璟以其团队实地调研分享道,目前大多数企业认为数字化将在5年内带来颠覆性影响,超过半数企业已启动数字化转型。不过,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障碍,比如企业难以评估数字化投入的经济效益,数据质量差、人才储备不足,缺乏可复制的成功模式等问题。
柳晓光建议不动产企业从两个方向去探索。
一方面,保持开发、建造、运营等主营业务不变,但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单产效率。具体实施路径为:信息化,即业务线上化留存数据;数字化,即数据规模化使用和标准化治理;智能化,即用AI反哺业务,解放人力。
行业整体处于信息化向数字化过渡阶段,个别领先企业达到数字化向智能化过渡阶段。柳晓光特别强调,人工智能应用需要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通用大模型虽然泛化能力强,但缺乏行业特定知识,需要结合行业知识库形成垂直领域行业模型。
他还指出,人工智能应用评估需要看技术成熟度和需求频次两个关键维度。“简单来说,不得不做又不必太用心做的事情特别适合找AI;需要用心做的事情由人来做。”
另一方面,可以探索与主业相关或跳脱主业的创新业务领域。比如主业范围内的横向扩展,从企业和个人客户运营到园区及城市运营,形成服务解决方案组合。以及战略新兴产业拓展,围绕国家定义的九大战略新兴产业,结合与主业的相关性、自身资源禀赋以及战略横向联动效率选择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