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晚,快手(01024)知名主播辛巴(辛有志)在直播中宣布由于身体健康原因,将正式离开直播行业,不再参与任何直播工作。辛巴还表示,此后,由他妻子初瑞雪接管广东辛选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辛选”)管理权。
据一财梳理,这是辛巴第五次宣布“退网”。
辛巴能以身体健康原因“退网”,辛选旗下自创品牌“棉密码”卫生巾“致癌”风波却并未平息。新京报称,消费者集体送检报告显示,“棉密码”2019-2025年间生产的多个批次产品中,部分批次硫脲含量高达16653μg/g,远超化妆品安全标准。
硫脲超标风波
硫脲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3类致癌物,长期接触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此前,辛选称,市场监管部门抽检结果为合格。但企业检测结论与社会机构数据出现显著差异。
此外,消费者反映的售后长期推诿问题,辛选一直未能妥善处理。数百名消费者反映,在使用“棉密码”卫生巾后出现甲状腺疾病、妇科炎症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棉密码”多个产品系列主打“茶多酚卫生巾芯片”抗氧化功效,而检出硫脲的重灾区恰恰是这些卫生巾芯片。专家指出,硫脲具备抗氧化剂的典型特征,且价格低廉,不排除存在人为添加硫脲以替代成本更高的茶多酚的可能性,有业内人士透露这在行业内已成为公开秘密。
但也有专家指出,消费者反馈的病例通常难以直接证明与产品使用有关,受个体差异、基础疾病或其他暴露因素等干扰,需要更系统的医学调查,依靠流行病学统计,如详细的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等,逐一排除其他致病原因,才能科学判断疾病与产品使用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面对质疑,辛选回应称,“棉密码” 品牌已第一时间请求汕头市监部门对产品进行抽检,结果显示产品合法合规合格,不存在 “致癌” 问题,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残留物质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健康风险。
但消费者们并不买账。他们指出企业自查报告与社会检测机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7月新国标正式实施后,旧标产品仍处于销售过渡期。
事实上,“棉密码”售后问题早已有之。2022年至今,一直有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反馈,在辛选直播间购买的棉密码卫生巾中发现异物,即便“提前录了视频发给辛选售后”,仍遭遇“一直拖欠处理,没有后续联系”的情况。
而这也并非辛巴首次陷入产品质量风波。此前,其团队就因售卖假燕窝陷入舆论漩涡,尽管进行了赔偿,相关公司也受到处罚。但棉密码的销售规模远非之前可比,《信息时报》援引业内人士消息称,“棉密码”仅用8年时间,累计销售额高达33.3亿元。
直播乱象屡禁不止
辛选棉密码事件并非个案。
中国消费者协会2025年8月6日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消协投诉量同比激增27.23%,私域直播乱象、情绪消费陷阱等新问题集中爆发,再度为高速发展却乱象丛生的直播行业敲响整治警钟。
“棉密码”事件并非孤例,当下直播领域鱼龙混杂,诸多主播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通过直播售卖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破坏行业生态。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接收直播带货投诉举报40.2万件,同比增长19.3%。
此前,央视曾曝光在南阳的和田玉市场,一些带货主播与制假人员勾结,将最普通的石头经过染色、加工等手段,伪装成和田玉售卖,欺诈消费者,扰乱了整个玉石市场秩序。
8月18日,镇平县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经核实,报道中反映的个别商家通过非法手段,欺骗引导消费者购买假冒和田玉情况确实存在。对此,镇平县第一时间成立联合调查组,连夜组织公安、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取证,4名涉嫌造假的直播带货主播及制作假证书人员目前已被控制,相关网上直播间也已被关闭,后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此外,还有一些直播间针对老年人进行私域直播,以“拉人头”“给价值”“破防线”等套路,推销假冒伪劣的保健品,不少老人上当受骗。一些主播为吸引流量,不惜卖惨引流、消费同情。例如,一名拥有550余万粉丝的微博博主发布了一段时长近8分钟的视频,标题为 “到现在还想不通,为什么会被确诊肝癌”,所带话题 “为什么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 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位。
视频中,该博主称自己体检时被查出肝癌,医生表示治愈的几率不大,还多次表示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在 25 岁就得了肝癌。然而,视频最后出现反转,出现了“本期内容纯属虚构” 的字样,造成很多网友误解。此后该博主在网上的多个平台被处以阶段禁言、禁止被关注以及暂停广告收益的处罚。
此类卖惨引流、借苦难涨粉等行为在网络平台层出不穷,有悖社会公序良俗,也违反相关法律和网络规范。
更有甚者,部分MCN机构利用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渴望成名的心理,以“高保底”“流量扶持”“出名”“成网红”等虚幻承诺和短期利益为诱饵,诱导其签下形同“卖身契”的不平等合作协议。
今年2月,“16岁学生签约做主播被索赔30万元”的话题就曾冲上热搜。据央视报道,一名16岁少女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签下长达10年的“独家协议”,后因“擅自直播”被公司索赔高达30万元。
7月25日,据封面新闻报道,一名14岁少女向签约的MCN机构提出解约,却反被公司起诉索赔近1.7万元。此前,她瞒着家人签约成为主播,半年仅获得1.3万元工资。
面对直播行业的诸多乱象,各大平台也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治。淘宝直播在合规治理上动作频频,2023年推出4大重点举措与6大治理专项。每年投入约1000万元用于直播商品品质保障抽检,覆盖6000余个商品。
针对假冒品牌及材质劣质类问题开展专项治理,通过扩大并优化研判标准,有效识别出以“海外购、全新二手、工厂代工”等名义推广高价二手大牌饰品、箱包、围巾的售假行为。同时,依据影响用户体验的严重程度,对低质量直播内容,如录播、挂机直播等违规场景,实行从弹窗提醒到取消直播间浮现权的梯度治理,半年内累计弹窗提醒主播3.8万人,治理直播场次8.5万余场 。
抖音也针对直播领域的虚假和低俗乱象开展专项治理。2024年至今,在字画古玩品类治理中,共清退“假大师”商家超500个、达人超1000个,清退承诺回购类欺诈商家超400个、达人超1000个。2024年至今累计配合打击10起,涉及商家406家 。抖音的一系列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字画古玩等品类的虚假宣传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消费者对该平台此类商品的信任度有所回升,相关品类的交易纠纷率显著降低 。
快手同样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回收欺诈、虚假“名家背书”、夸大商品价值、发布虚假宣传信息等行为进行整治。截至目前,已对1000余个商家/达人采取账号永久/限期封禁、直播功能永久/限期封禁、电商功能封禁、分销权限封禁等处置措施。
小红书针对直播乱象开展专项治理,全面清理违规直播内容,强化网络主播行为管理。自专项开展以来,对违规直播间予以限流、限时关播、关停直播间等处罚,涉及编造虚假场景人设、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五类问题。
拼多多(PDD)也在不断完善平台治理规则,加强对商家的审核与监管。通过建立商家信誉评级体系,对违规商家进行扣分、限制流量、罚款等处罚。若商家多次售卖假冒伪劣商品,将面临店铺被封、保证金扣除等严厉措施。
尽管各大平台积极行动,但直播行业的乱象依然存在,治理之路任重道远。平台需持续加强监管力度,不断完善规则与技术手段,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
一财梳理显示,2020年4月,与主播散打哥发生冲突后,两人同时发文“无限期退网”;2021年4月,辛巴在直播中称“被资本、流量打败了”“臣退了”;2023年11月前后,辛巴称“打算逐步退居幕后”;2024年4月,因被数次封号,对外称“将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