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产权交易所近日披露的产权转让公告显示,国药控股湖南有限公司(简称“国控湖南”)挂牌转让国药控股湖南中医药有限公司(简称“国控湖南中医药”)60%股权,底价4494.294万元,信息披露截至10月14日。交易完成后,国药控股湖南将彻底剥离国控湖南中医药。
今年以来,在政策推动及行业变革下,“国药系”并购整合、出清动作频频,华福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央企巨头“国药系”有望迎来深度改革,核心资产价值重塑。
“国药系”频“甩包袱”
国药集团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以生命健康为主业的央企,拥有1600余家成员企业,包括国药控股、国药股份、国药一致、天坛生物、中国中药、国药现代、国药太极等上市公司。
此番被国控湖南剥离的国控湖南中医药成立于2021年5月6日,主营药品批发、医疗器械经营等,由国控湖南持股60%,长沙市普翊咨询服务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40%。2024年、2025年前8个月,国控湖南中医药分别实现营收2.56亿元、1.0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46.86万元、292.01万元。国控湖南中医药被彻底剥离后,将不能再使用国家出资企业及其子公司的字号、经营资质和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不得继续以国家出资企业子企业名义开展经营活动。
国控湖南是国药集团旗下国药控股在湖南设立的省级药械流通平台。从该公司官网披露的信息也能看出其剥离国控湖南中医药背后的原因:坚持“稳增长、增份额、提效率、控风险”的总体原则,并全力配合落实国药集团及国药控股决策部署。
今年以来,“国药系”的资产挂牌动作频频,引发行业关注。从挂牌信息来看,标的多为近年来盈利波动较大或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
今年6月,国药宜宾挂牌转让信立邦生物制药100%股权,底价7229万元,该底价与2024年9月挂牌转让的8032.17万元底价相比,降价803.17万元。从业绩来看,信立邦生物制药2023年、2024年1-7月营收分别为854.29万元、158.63万元,虽然2024年只有7个月的营收数据,但依然可以看出该公司营收的明显下滑。净利润方面,上述报告期内分别为7.46万元、-325.41万元。
7月,国药现代在上海联交所公开挂牌转让其持有的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哈森”)51%股权,挂牌底价为1.55亿元。国药哈森2021年以来经营持续承压,业绩连续亏损,其中,2024年及2025年前4个月,净利润分别为-6482.76万元、-1989.8万元。国药现代认为,国药哈森目前在售品种规模较小,市场竞争能力弱,且与国药现代旗下其他子公司产品重叠度较高,加上业绩持续亏损,剥离该企业,是为推进实施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和资源配置。
从国药现代今年上半年披露的业绩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国药现代实现营收48.7亿元,同比下滑18.16%;归母净利润6.72亿元,同比下滑6.46%。战略性调整旗下资产,也将有助于国药现代甩开包袱后促进业绩的提升。
同样在7月,国药集团旗下中国中药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药”)挂牌转让国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药国材”)25%股权(2514.50万股),转让底价2301.6万元,拟剥离该公司。企查查显示,国药国材经营异常、涉及的法律诉讼多达511条,经营风险35条,法定代表人陈彦霖被限制高消费等。
在国药集团7月召开的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上,国药集团董事长白忠泉提及,要坚定不移纵深推进改革,坚持效益优先,加强内部协同,减少管理链条,退出低效无效领域,创新创造服务价值,切实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并购整合同步推进
在“卖卖卖”的同时,向来在并购领域表现低调的“国药系”近一年多以来也开始高调。
就在9月,国药集团旗下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生物”)与派林生物控股股东共青城胜帮英豪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中国生物拟以总价约46.99亿元受让派林生物21.03%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将成为派林生物新任控股股东。
中国生物旗下拥有上市公司天坛生物以及北京、长春、成都、兰州、上海、武汉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等13家二级子公司,拥有遍布全国的单采血浆站,是国内的血制品行业巨头。而派林生物2024年采浆量超1400吨,位居千吨级血液制品第一梯队。随着中国生物控股派林生物,血液制品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随着派林生物被纳入麾下,其与中国生物旗下天坛生物将出现同业竞争的问题。对此,中国生物、国药集团均承诺,在本次收购完成后的五年内,逐步解决该问题。同时承诺不新增与天坛生物主营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并公平对待下属控股企业。
6月25日晚间,上市企业山东药玻披露一则权益变动报告书,国药国际及其香港子公司拟向控股股东鲁中投资增资24.49亿元,交易完成后将合计持有鲁中投资51%股权,从而间接控制山东药玻19.5%股份。
资产调整背后,往往与政策密切相关。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就印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加强参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强调,对满5年未分红、长期亏损或非持续经营的参股企业股权,要进行价值评估,?于低效无效的要尽快处置,属于战略性持有或者培育期的要强化跟踪管理。对风险较大、经营情况难以掌握的股权投资,要及时退出。2024年举行的中央企业责任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则提出,央企要更加注重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以及品牌价值五个方面的价值。
随着改革的推进,“国药系”在资产剥离与并购之间不断调整。
央企、国企改革已进入深化期,“做强做优做大主业”“提升资本回报率”等已成为主旋律。对于“国药系”这艘巨轮而言,出清非核心资产、亏损资产,盘活存量、瘦身提效势在必行。业内预计,2025年央企、国企改革与并购整合仍是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