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8 22:03:00 股吧网页版
中国生物制药上半年净利润增长超140% 公司称对外授权合作有望成为常态化收入来源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K图 01177_0

  8月18日,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发布2025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5.7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持续经营业务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140.2%;实现经调整归母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101.1%。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港股创新药板块升温的背景下,今年以来中国生物制药股价涨幅接近150%,总市值重上并站稳千亿港元。截至8月18日收盘,已达到1483.97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公司超过90%的收入仍来自中国内地客户。但中国生物制药表示,从今年起,对外授权合作有望成为集团(中国生物制药及其附属公司)又一常态化收入来源。

  创新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27%,已成业绩增长主要动力

  中国生物制药的产品包括多种生物药和化学药,涉及肿瘤、肝病/代谢、呼吸系统、外科/镇痛四大治疗领域。

  按照治疗领域划分,今年上半年,抗肿瘤用药和外科/镇痛用药的收入在总收入中分别占比38.1%和17.7%,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而按照产品的创新程度划分,创新产品的收入同比增长27.2%达到78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44.4%,离50%的年度目标渐近,已成为中国生物制药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具体来说,今年上半年,公司共有2个带有“国内首个”标签的创新产品获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分别为普坦宁(通用名:美洛昔康注射液(II))和安启新(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 N01)。

  其中,前者是中国首款一日一次的长效镇痛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注射液,可用于成人术后疼痛管理;后者是中国首个国产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类生物制品,可用于凝血因子VIII或IX的抑制物>5个Bethesda单位(BU)的成人及青少年(12岁以上)先天性血友病患者的出血治疗。

  此外,中国生物制药还有5款仿制药在国内获批上市。今年,公司有4款创新药已递交新增纳入国家基本医保目录的申请,1款创新药已递交新增纳入商保创新药目录的申请,并均已通过初步形式审查。

  公司预计,2025年至2027年将有近20款创新产品陆续获批上市,其中超半数的峰值销售额有望突破20亿元,包括乳腺癌领域潜在Best-in-class(同类最优)的TQB3616(CDK2/4/6抑制剂)与TQB2102(HER2双抗ADC),潜在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新基石药物TQC3721(PDE3/4抑制剂),以及潜在中国首个上市的MASH(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口服药物Lanifibranor(泛PPAR激动剂)等。

  超九成收入来自中国内地,曾释放重磅授权交易信号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2275亿元,同比下降1.2%;利润总额为人民币1767亿元,同比下降2.8%。不过,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多笔BD(对外授权)交易催化下,港股创新药板块再度升温。今年7月,中国生物制药市值再度突破千亿港元大关。

  7月15日,中国生物制药宣布将以约5亿美元的总价收购上海礼新医药95.09%股权,加上此前参与礼新医药C轮融资时已取得的4.91%股权,交易完成后,礼新医药将成为中国生物制药全资子公司。

  资料显示,礼新医药此前曾因百亿元级授权交易“出圈”,拥有全球领先的抗体发现与ADC技术平台,包括肿瘤微环境特异性抗体开发平台(LM-TME)、针对难成药靶点的抗体开发平台(LM-Abs)、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平台(LM-ADC)、以及免疫细胞衔接器平台(LM-TCE)。

  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中国生物制药超过90%的收入来自中国内地客户。但公司表示,从今年起,对外授权合作有望成为集团又一常态化收入来源,为业绩增长注入全新动力,以国际化收入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实际上,早在6月中旬,中国生物制药资本市场负责人雷鸣曾在于美国迈阿密举行的第46届高盛全球医疗健康年会上透露,今年以来对外授权交易已经成为公司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他还表示,公司多项资产具备对外授权潜力,“这些资产中将会产生一个标志性的重磅对外授权交易,我们非常期待向市场披露相关进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