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洁
“中国内地是友邦保险最重要的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近日,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源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友邦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邦保险”)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业务价值增长14%至28.38亿美元,18个市场中有13个实现增长,新业务价值利润率同比增长3.4%至57.7%。
“这足以证明我们具备正确的策略性优先任务,以把握亚洲人寿及健康保险市场无可比拟的机遇。”李源祥说。
长期投资中国市场
友邦保险于1992年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获发个人人身保险业务营业执照的非本土保险机构之一,也是第一家将保险营销员制度引进中国内地的保险公司。2020年,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获批改建为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邦人寿”),顺利完成了“分改子”。
李源祥介绍,自2019年以来,友邦保险新增了9个地区,目前在中国内地共有14个地区运营业务,这大大扩大了友邦保险可触达的客户市场。未来,将计划每年新增1—2个新的省级机构,进一步在中国内地发展。
在投资方面,2022年,友邦保险投资120.33亿元人民币入股中邮保险,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今年6月份,友邦保险再度参与对中邮保险增资。中邮保险注册资本增至326.43亿元人民币,资本规模一举跃居寿险行业第四位。
“这是我们在人寿保险行业最大的一笔直接投资,除了资金投入外,我们也给中邮保险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其成功转型。”李源祥说。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已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筹建友邦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邦保险资管”)。
友邦保险资管的获批筹建,推进了友邦人寿在中国内地的发展步伐,并成为其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资产端与负债端高度联动
区域扩张是友邦人寿在中国内地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而负债与资产两端的协同优化,则构成了其未来增长的关键动力。
当下,预定利率进入了一个新低时代,在此背景下,友邦人寿如何应对?友邦保险区域首席执行官、友邦人寿董事长张晓宇表示,在负债端,友邦人寿将长期储蓄业务的重心转向分红型、多元化的产品。例如,推动长期储蓄、健康险、重疾险、税优保险等险种均衡发展。资产端,秉持“耐心资本”理念,坚持长期价值投资,并追求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此外,资产配置要与负债端高度联动。
在张晓宇看来,低利率环境下分红险的发展会越来越好,能实现“三赢”:对保险公司而言,较低的预定利率可以有效减轻刚性负债成本;对客户而言,分红险有浮动收益,一旦未来利率回升可以分享到更高收益;对资本市场而言,分红险资金性质决定账户可以有更大资金比例投入权益资产,更好地追求长期投资、长期收益。
当前,保险行业主要通过中介渠道获取保费,随着去年“报行合一”政策的深入推进以及银保渠道取消“1+3”限制,对中介渠道的影响较大。
谈及今年的银保渠道策略,李源祥表示:“我们坚持走差异化银保模式,核心思路是:选择少数理念契合、有意愿长期合作的银行,深耕高收入及高净值客群。而这些银行也高度重视与友邦的合作,因为我们具备服务高净值客户的专业能力,可帮助银行实现差异化竞争、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张晓宇表示,事实上,“报行合一”政策实施及利率持续调整,使银保市场更加规范健康,这也正是友邦几年前决定布局这一渠道、并看好其未来潜力的原因。银行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尤其是大量高端客户资源——客户在哪里,商机就在哪里。但关键在于,如何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