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登陆资本市场以来,博雷顿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博雷顿”)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日前,公司推出新产品“9M145E无人驾驶专用矿卡”,新产品以无人驾驶为起点重新构建整车结构,包括取消驾驶室、重构力学结构、优化动力系统与感知布局,使车辆以机器人化逻辑进行工程设计。这一选择显著提升了车辆的稳定性与一致性,使其更适合重载、长周期、全天候的矿区运营场景。这一新产品的发布也被认为是矿山生产模式从“局部自动化”向“系统智能化”转型重要发展节点。
“传统矿山无人驾驶多依靠单车智能进行规划,而人工智能驱动时代下,公司采用端到端大模型,结合算力和单车智能开展业务,这一转变能让矿山无人驾驶的安全性更高,同时进一步提升运行效率。未来,公司的发展策略将围绕‘智能’为关键词开展,叩开矿山‘系统智能化’大门的同时,也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博雷顿董事长陈方明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数据驱动发展
矿山自动化的核心难题在于多台车辆在同一矿区的协同作业。博雷顿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多数矿区中,影响产能的往往不是单车效率,而是组织效率。排队、等待、交叉冲突、高峰拥堵、路线切换不及时,是造成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而博雷顿调度系统的介入,使生产不再依赖个人经验,而以数据驱动的全局优化替代传统调度方式。这种改变比单纯提升设备性能更深层,因为它改变了矿山的生产逻辑。
博雷顿无人驾驶CTO白富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矿卡电动化后必然走向自动驾驶,而且要企业自研自动驾驶技术,进而实现软硬件深度结合。最新推出的“9M145E无人驾驶专用矿卡”在零部件、传感器、通信方式等方面有诸多行业首创,研发目的是提升车辆可靠性和出勤率。
以“9M145E无人驾驶专用矿卡”为例,车辆的运行数据、维护数据、能耗数据和异常数据都会实时进入智慧调度系统,使运营风险、设备负荷和作业状况更容易被监测与预判。这种“数字化透明度”正在成为矿区治理体系的新基础:它减少人为不确定性,降低管理盲区,并为矿企在对外披露安全与ESG信息时提供可靠依据。
从前期的实践成果来看,相关技术在人工效率方面表现突出。陈方明介绍,“端到端自动驾驶的综合效率接近人工,部分场景下甚至超过人工。同时,该技术能大幅减少矿山司机数量,目标是实现个位数人员管理百台规模的自动驾驶车辆,显著降低矿山用工人数,大幅提升矿山整体运营效率。”
重塑行业产业链结构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矿山的智能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在重塑产业链结构。设备制造商从单一硬件提供者向系统能力提供者转型;能源供应与储能服务与矿山场景进一步绑定;数据能力开始成为运营管理的重要资产;矿企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正在从驾驶与操作向系统管理、数字治理倾斜。
博雷顿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矿山智能化将不再依赖单一技术突破,而需要跨越机械、能源、算法与管理的综合能力。对此,白富儒解释,无人驾驶最终要以整体效率制胜。
而要达到整体效率制胜,体系化智能产品的优势十分明显,“低成本、部署快、上限高、软硬件深度融合、安全保障全面。”陈方明说,博雷顿的产品,采用重视觉、轻地图方案,无需大量人力维护高精地图,维护成本低;以数据为驱动,依托AI生成数据,无需人工重复采图和标数据;综合效率接近或超越人工;公司既是造车企业也是自动驾驶公司,能让无人驾驶性能更优;涵盖双目视觉、全光谱融合等创新技术,以及双冗余系统、智能故障管理等设计,安全性表现优异。
基于对行业的思考,对于未来的发展,博雷顿已有明确规划。“公司未来战略重点向智能化车辆倾斜,明年起每一台下线的车都将支持无人驾驶,采用线控底盘;2026年自制的矿卡也将全部支持无人驾驶,通过正向设计降低成本,方便客户后续升级,无需额外更换车辆。”白富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