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郭聪聪
三大AMC纳入中投体系后,高层“换防”开启进行,业内仍然十分关注尚未落定的高管动向。
9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曾独家报道,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宋卫刚已经赴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信达”)。在走完必要的程序后,宋卫刚将成为中国信达的新任总裁。
这是在今年中国信达、长城资产、东方资产三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正式并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之后,又一次关键的高层人事变动。
中投系AMC高层大换防:信达补位、东方换帅,长城待官宣
在三大全国性AMC股权划转与治理结构调整过程中,人事布局进一步清晰。
此轮人事调整中,宋卫刚的任职是中国信达完善高管团队的重要一步。公开履历显示,宋卫刚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高级经济师。在调任中国信达前,宋卫刚任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其职业生涯始于财政部,1998年至2014年历任财政部办公厅科员、副主任科员、部长办公室副科级、科级、副处级、正处级秘书。2014年至2016年又历任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委员。2016年后,他进入银河金控任职。
据中国信达官网,目前中国信达董事长、执行董事为张卫东,高级管理层还包括高级管理层成员凌敢、副总裁赵立民、李洪江,总裁助理酒正超、王正民,首席风险官罗振宏,董事会秘书艾久超及首席财务官杨英勛,宋卫刚的加入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决策管理架构。
宋卫刚的履职,是中国信达自原总裁梁强离任后的一项重要人事补位。
今年6月13日,中国信达曾发布公告称,原总裁梁强因工作变动,辞去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及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今年7月,中国东方公告显示,经股东大会及董事会选举,梁强正式出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现年54岁的梁强自1999年进入资产管理行业,拥有超过二十五年的不良资产处置与管理经验。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是业内极少数曾在四家全国性AMC——中国华融(现更名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中国信达、中国东方和中国长城均担任过高管的管理人才。
2020年起,梁强开启跨全国性AMC的轮调:先是从中国信达副总裁调任中国东方副总裁,后转任中国长城党委副书记、总裁;2021年5月,他临危受命出任中国华融总裁,被业界称为 “救火队长”;2022年任务完成后,他回归中国信达担任总裁,继续推动公司聚焦不良资产主业。
截至目前,另外一家并入中投的全国性AMC——中国长城的董事长岗位仍存空缺。据悉,中国长城原董事长李均锋于2024年12月因到龄退休离任,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披露新任董事长人选,后续人事安排仍待官方公告。
股权划转落定:三大AMC正式纳入中投体系
本轮高管人事调整,发生在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接手三大AMC之后。
今年2月14日,中国信达、中国长城资产、中国东方资产同步发布公告,宣布财政部将其所持三大AMC的股份全部无偿划转至中投公司,自此,三大全国性AMC与中国银河资产管理公司一道,正式并入中投公司体系,目前三家AMC均已完成股权无偿划转工作。
回溯历史,我国四大全国性AMC均成立于1999年,成立初衷是为剥离国有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化解亚洲金融危机后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压力。此后,四大全国性AMC逐步推进股份制改革,中国信达、中国华融(现更名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先后于2013年、2015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与先后2013年、2015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市场化运营的金融机构。
今年2月的股权划转,使得三大全国性AMC归属关系出现重大调整。公告显示,财政部拟将其持有的中国信达221.37亿股内资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 58%)、中国长城376.7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73.53%)、中国东方488.3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71.55%)无偿划转至中央汇金。无偿划转完成后,财政部将不再持有三大AMC股份,中央汇金将正式接替财政部成为三大AMC的控股股东;同时,三大AMC仍保持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属性,业务范围与核心职能不变。
事实上,三大AMC的股权划转,是对机构改革有关部署的落实。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第十二条要求,按照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相关管理规定,将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管理的市场经营类机构剥离,相关国有金融资产划入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由其根据国务院授权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
随着股权与人事两大主线调整逐步清晰,全国性AMC聚焦不良资产主业的思路也日益明确。例如,中国长城资产已于6月以43.3亿元清仓转让所持长城华西银行40.92%股权,稳步回归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