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运动服饰市场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国产运动品牌361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中期成绩单。8月12日,361度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集团营收同比增长11%至57.05亿元,净利润达8.58亿元,同比增幅8.6%。
尽管两项核心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但不容忽视的是,361度业绩增速较往年有所放缓。在财报发布后,资本市场也迅速给出了反馈,截至8月13日发稿,港股361度当日跌超10%,报5.6港元/股,市值115.79亿港元。
闯入百亿,儿童业务成增长引擎
去年,361度全年营收首次破百亿,达到100.7亿元,这是361度成立20多年以来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而这一成绩的取得,也使得361度正式跻身国产运动品牌“百亿俱乐部”,与安踏、李宁等头部品牌共同构成中国运动服饰市场的核心力量。
作为从晋江体育产业集群中成长起来的代表性品牌,361度创立于2003年,凭借对大众运动需求的精准把握,在短短数年内完成从区域品牌到全国性品牌的跨越,并于2009年成功登陆港交所。
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品牌已形成以361度主品牌为核心、361度儿童为重要增长极的双品牌矩阵,产品覆盖跑步、篮球、运动生活等多个领域,既为专业运动爱好者提供高性能装备,也为大众消费者打造高性价比的日常穿着选择,逐步构建起“专业与大众并重”的品牌生态。
在消费分级与海外品牌挤压的双重压力下,361度通过儿童业务深耕、电商渠道突破、国际化战略提速三大引擎实现韧性增长。其中,儿童业务的强势表现成为拉动集团业绩的第二增长曲线。
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361度儿童业务收入达12.6亿元,同比增长11.4%,占总营收22.1%,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细分品类来看,儿童鞋类表现尤为抢眼,收入同比大增27.8%。
在361度看来,儿童业务之所以能稳固支撑集团收入增长,得益于精准的市场卡位与产品创新。一方面,政策层面对校园体育资源投入的不断加码,运动能力被系统纳入素质教育核心指标,均奠定了儿童及青少年体育需求的长期基础。
另一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已取得870项专利,共有832名技术人员参与产品研发,其中鞋类研发人员407名,服装研发人员314名,专门聚焦儿童及配饰产品研发人员达111名。数据显示,上半年集团研发开支占总收益的比例稳定在2.8%,与上一年同期持平。值得关注的是,361度计划在本年度将这一比例提升至3%至4%区间。
电商狂奔,但性价比陷围城?
361度的增长动能不仅来自产品创新,更源于全渠道生态的重构。分渠道看,上半年电商业务表现抢眼,线上专卖产品收入达18.17亿元,占总营收31.8%,同比增长45%,已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今年“618”期间,其聚焦跑步、篮球等核心品类,推出“飞飚FUTURE2”“BIG36.0PRO”等尖货,搭配“速湃FLOAT2”等科技升级的电商专供品,通过多渠道传播拉动销售;即便市场环境复杂,电商仍保持韧性,一季度全渠道流水增35%-40%,二季度增20%。
线下渠道方面,截至上半年,361度品牌门店达5669家,76%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下沉市场根基稳固。国际业务也稳步拓展,海外销售网点1357个,覆盖美洲、欧洲及“一带一路”地区,上半年收入8760万元,同比增长19.7%。
不过,高度依赖下沉市场的361度,在国产运动品牌集体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赛道上,与同行呈现出鲜明分野。
安踏走高端化和国际化、旗下坐拥“始祖鸟”等高端品牌,李宁凭借“中国李宁”这一潮牌走潮流化路线,成功打入年轻消费群体的潮流衣橱。两者均通过品牌溢价能力的提升,不断拓宽盈利边界。
相比之下,361度则被网友调侃为“小镇卖鞋家”,其核心优势仍锚定在“高性价比”赛道。这种定位差异直接反映在盈利指标上:361度上半年41.5%的毛利率,虽较自身有所提升,但与安踏(2024年约62%)、李宁(2024年约50%)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市场人士看来,若长期依赖“性价比”标签,当原材料成本上涨或消费分级加剧时,品牌可能陷入“提价则丢份额、不提价则缩利润”的两难,其利润增长的天花板或较同行更早显现。当然,361度也在通过儿童业务专业化、科技研发加码等方式尝试破局,但未来否要寻求高端化突破,仍是市场较为关心的核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