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吧首页 > 古茗吧 > 正文
  •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7 21:31:11 股吧网页版
首个新茶饮领域行业标准发布 新茶饮距离规范化还有多远?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子扬

  在众多从业者的期盼下,现制茶饮(新茶饮)行业的首个行业标准正式发布,填补了行业标准的空白。日前,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指导,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简称“中茶协”)组织制定的行业标准《现制茶饮品原辅料要求》(GH/T 1495-2025)正式发布。该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现制茶饮行业是近几年消费赛道中发展迅速的领域。由于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因此早期曾多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但随着行业日渐成熟,新茶饮企业不断提升自身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标准出台,为行业标准化做出了贡献。业内人士表示,新茶饮行业发展正日趋规范,茶饮原料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茶饮的真材实料,注重原料品质与健康。企业标准、团体标准的逐步出台,将有效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覆盖现制茶饮原辅料

  根据中茶协发布的信息显示,此次发布的行业标准,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中茶协茶饮咖啡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担任标准执笔单位,联合福州帮利茶业、喜茶、古茗、霸王茶姬、大咖国际、沪上阿姨、佳禾食品、领航食品8家企业共同编制。在标准研制过程中,通过多轮次企业调研、征求意见、专家研讨、文本修订、技术复核、标准审查等环节,最终获准发布。

  该标准对现制茶饮品原辅料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包装、运输和贮存均进行了规范和说明,包括原辅料中的茶叶及相关制品、水果及其制品、乳及含乳制品、果蔬汁及其饮料、糖及代糖、调味糖浆、固体饮料、植物饮料、粉末油脂、冷冻饮品、淀粉制品等。

  事实上,由于不断有新的产品产出,新茶饮行业所用到的原料越来越多。从最早的调味糖浆、果酱、果汁、固体饮料、粉末油脂,到后来用牛乳、水果进行搭配。此外,茶叶也从早期的茶粉,到了如今包括乌龙茶、茉莉花茶、普洱茶、龙井茶等多个茶品类。2024年新茶饮行业兴起的健康化浪潮,让果蔬茶一时间成为消费者追捧的对象,蔬菜原料也成为新茶饮的原料之一。然而,随着原料种类越来越多,目前行业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仅是各个企业自己执行的企业标准。

  对于该标准的制定,中茶协方面发文称,作为全国新茶饮领域的首个行业标准,该标准以原辅料质量控制为核心切入点,既立足当前行业发展实际,又充分考量未来发展需要,系统构建了涵盖原辅料品质、检验、包装及储运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指标体系。标准的实施将有效提升新茶饮行业质量管控水平,为促进新茶饮行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新茶饮企业喜茶方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作为行业标准《现制茶饮品原辅料要求》的起草单位之一,喜茶以自身实践经验为基础,深度参与了该标准的制定。本次标准的实施,为新茶饮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又一个规范化的制度保障。

  长期关注新茶饮行业的国茶实验室创始人罗军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此次出台的行业相关标准,相比过去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又是一大进步。新标准不仅确认了新茶饮的制作流程,还提供了整套标准化的流程体系。此次推出的原辅料要求,不仅是从新茶饮行业、企业角度考虑问题,更多的也是在关心目前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和追求,也更符合大众消费者的利益。

  此次参与该标准起草的新茶饮企业古茗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现制茶饮品的原辅料作为产品的基础,目前在标准方面尚无可以直接引用的产品标准。本标准的制定和发布,有利于保障现制茶饮品原辅料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推动产品发展、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提高现制茶饮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消费者对健康茶饮的需求日益增长,供应链体系也在逐步完善。现制茶饮品产业链上游包括茶叶、水果、果汁、奶制品、坚果、糖类、椰果等原料和包装材料等,这些原辅料对产品的品质至关重要。

  中茶协也表示,未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继续秉持“发挥行业中介职能,服务中国茶叶事业”的宗旨,在国家标准委、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相关部门指导下,紧密联合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会全体会员及行业各有关单位,持续完善新茶饮标准体系,促进中国茶产业标准化工作迈向科学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此前仅有企业标准与团体标准

  现制茶饮料一直以来没有良好的标准规范,过去主要参考国家标准《茶饮料》(GB/T 21733—2008),而该标准的适用范围是预包装茶饮料,不适用于现制茶饮料。新茶饮行业后来出台了一些企业标准与团体标准,但并没有行业标准。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标准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二条规定: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此次推出的行业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其中,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

  事实上,在本次行业标准发布之前,新茶饮行业有过多次标准的发布。2020年3月,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现制饮料操作规范》实施,对现制饮料的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及原料等方面进行了规定。2021年5月21日,新式茶饮行业首个具体产品标准《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发布,包含现制奶茶、现制奶盖茶、现制水果茶、现制气泡茶和现制冷泡茶5类。2021年9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现制茶饮术语与分类》团体标准,现制饮料行业的标准化进程逐步加快。

  2024年3月,由中国茶叶学会发布的现制茶饮料系列标准《现制茶饮料术语分类基本要求》(T/CTSS 75—2023)、《现制茶饮料茶叶原料》(T/CTSS 76—2023)、《现制茶饮料制作规范》(T/CTSS 77—2023)正式实施。该系列标准规定了现制茶饮料的术语、分类、基本要求、鲜叶原料、制作规范等,适用于现制茶饮料的加工。

  除了鲜果茶外,轻乳茶或原叶鲜奶茶这一品类也有企业参与制定了相关标准。2024年9月,由广西茶叶流通协会提出,茶姬(上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牵头,广西茶叶流通协会、南宁学院食品与质量工程学院等单位共同参与起草的团体标准《原叶鲜奶茶》获得广西标准化协会的批准发布实施,这是首个新式茶饮原叶鲜奶茶团体标准。今年3月,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布一则《轻乳茶》企业标准,显示由瑞幸咖啡(中国)有限公司发布,并于2025年3月22日实施,适用于全国瑞幸咖啡品牌门店。

  除了上述标准外,新茶饮企业也在积极发布企业标准。2024年7月22日,喜茶发布“四真七零”健康茶饮标准。为推广“四真七零”健康茶饮标准,喜茶在中国标准化协会的技术指导下,制定了落实“四真七零”的《新茶饮现制茶饮》企业标准,引用24份国标和地方相关标准,对新茶饮的原辅料要求、感官和理化指标等影响健康的因素制定了规范。

  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新式茶饮行业内的标准并非强制性,但对新式茶饮行业的规范化和健康化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应该有更多企业参与进来,让这些标准能够发挥作用,而不仅仅是市场宣传和竞争的工具;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让标准得以实施;持续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标准执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标准落实到位。

  行业自律度提升

  在2020年以前,新茶饮行业的发展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各个企业的发展重心在快速扩店,反而导致忽略了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彼时的新茶饮行业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时行业发展的拦路虎。

  2024年新茶饮市场规模达3547.2亿元,同比增速6.4%,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3749.3亿元。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式茶饮行业缺乏统一、细化的国家标准,包括产品分类、原材料使用规范、制作工艺标准等方面。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蜜雪集团执行董事赵红果,作为新式茶饮行业的代表,带来了多个建议,其中之一就是推动新式茶饮行业健康发展。赵红果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制定完善的行业标准,明确各类茶饮的定义、配料使用范围与限量,规范门店操作流程,保障产品品质稳定与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清晰的消费指引,同时也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基本遵循,促进市场良性竞争与有序发展。同时,应加强对茶叶、水果、奶制品等原料供应商的监管,建立严格的原料准入制度,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风险。

  农业农村部对上述建议进行了答复,根据答复显示,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茶叶)技术体系中,设置茶饮料与食品加工、营养品质评价、加工品质调控、功能成分利用、质量检测与安全等相关岗位,聘请相关科研院校专家为岗位科学家,支持开展技术攻关。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加快研发进度,积极推动项目成果示范推广,为茶饮行业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从企业角度来看,行业也正愈发自律。新茶饮企业甜啦啦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本次标准的出台是新茶饮行业迈向规范化、健康化的里程碑。该标准规范了原辅料质量、检验方法及储运要求,不仅为行业提供了统一的规范标准,更能够帮助新茶饮企业做好产品。喜茶方面称,通过参与这些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喜茶持续推动新茶饮行业品质提升,促进新茶饮行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罗军表示,新茶饮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到如今更趋向人们对美好事物和健康的追求。目前,已有6家新茶饮企业成功上市,总市值超过3000亿元。行业在达到这一规模后,需要更加重视消费者对健康、食材真实性的要求。所以未来新茶饮行业的标准化会更加严格,标准化的普及与渗透也会越来越完善。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