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农商银行,1551.HK)将出售合计189.28亿元信贷资产。
10月9日晚,广州农商银行公告称,董事会批准该行有条件出售部分资产,出售资产为广州农商银行持有的信贷资产(贷款)。截至2025年6月末,出售资产的本金金额约为149.78亿元(账面价值约121.32亿元)、相应利息金额合计约38.97亿元、代垫司法费用金额合计约0.51亿元,违约金合计约0.02亿元,债权金额合计约为189.28亿元。2023财年及2024年财年,该资产税前分别净亏损5.09亿元、10.6亿元,税后分别净亏损3.81亿元、7.95亿元。
分行业看,截至2025年6月末,出售资产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资产、房地产业资产、批发和零售业资产占比前三,分别为38.78%、20.46%、16.27%,涉及本金余额分别为58.08亿元、30.64亿元、24.37亿元。

出售价格方面,公告披露,本次出售资产的最终代价将取决于最终交易价格,初步最低代价总额预计约122亿元,较出售资产账面价值轻微溢价0.68亿元,出售资产的最终代价预计不低于上述初步最低代价总额。
“建议出售事项的募集资金预计约人民币122亿元,拟用于本行之一般性运营资金。出售资产转让后将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计提额、提升效益水平。本行将会根据实际业务需要使用所得资金。”广州农商银行在公告中表示。
这并非广州农商银行近期唯一一次出售信贷资产。2024年11月,广州农商银行公告称,将转让债权金额合计约145.92亿元的信贷资产及其他资产,转让资产涉及的行业包括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其本金余额分别为114.6644亿元、3.9454亿元,占比分别为96.67%、3.33%。同年12月,广州农商银行公告称,该行以99.93亿元向广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售并转让资产。
澎湃新闻注意到,近年来,广州农商银行资产质量有所波动。截至2023年、2024年、2025年6月末,广州农商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87%、1.66%、1.98%。其中,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由2023年末的5.94%下降至2025年6月末的1.5%,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由2023年末的5.65%下降至2025年6月末的4.48%,农、林、牧、渔业的不良贷款率由2023年末的3.79%上升至2025年6月末的9.56%,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由2023年末的2.21%上升至2025年6月末的3.55%。
“报告期内,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叠加宏观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本集团持续加大风险化解和不良处置力度。”广州农商银行在最新的2025年半年报中表示,该行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修订不良资产管理办法,通过债权转让、核销和抵债等措施,加快推进高风险资产的处置清收。
广州农商银行成立于2009年,由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而来,2017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半年报披露,2025年上半年,广州农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0.37亿元,同比增长9.41%;实现归母净利润13.74亿元,同比下降6.83%。截至2025年6月末,广州农商银行资产总额14067.0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