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电动自行车相关标准政策”新闻发布会,介绍新版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及《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当日,《意见》与发布会同步上网发布。
《意见》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管理端、服务端等“五端”着手提出工作要求。其中,在生产方面,提出根据新标准实施日期(2025年9月1日)倒排新产品工期等,在销售方面,则提到了销售过渡期,即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出厂或者进口的不符合新标准但符合旧版本标准的产品可以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另外,为稳妥推进在用不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更新换代,《意见》提到,各地有关部门要积极提请同级党委政府加大以旧换新政策宣传和补贴力度,细化补贴规则。
不过,电动自行车淘汰置换是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全国在用的电动自行车约3.8亿辆,其中还有很多是老旧车和改装车。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要推进新国标执行、加快新产品供应,在流通销售环节上也存在难点,此外,短期内,符合新标准的关键零部件也可能供不应求。
全链条“五端”协同监管
电动自行车新标准即将实施。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已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目前,距离新标准正式实施仅剩1个月左右。为推动全产业链各环节按照新标准要求尽快调整和适配,加快形成适应新标准要求的产业生态和监管模式,《意见》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管理端、服务端等“五端”着手,明确提出7方面工作要求,包括严格电动自行车生产管理、认证管理、销售监督、登记管理,稳妥推进在用不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更新换代、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等。
其中,在严格电动自行车生产管理方面,《意见》提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工作,发挥符合规范条件企业模范带头作用,加快《技术规范》实施。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引导列入规范公告名单的企业根据《技术规范》实施日期(2025年9月1日)倒排新产品工期、制定推进计划,建立符合《技术规范》产品落地进度计划台账并持续更新,对于进度缓慢的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帮扶,推动企业抓紧按照《技术规范》改造升级生产线。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意见》提到的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发布会上介绍,《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于去年4月发布,制定《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以及实施行业规范公告管理,也就是“白名单”制度。
据何亚琼介绍,自去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序推进电动自行车“白名单”扩围增效,已累计公告两批共30家符合规范条件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名单,涵盖当前主流的14个电动自行车品牌,这些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60%。近期也完成了第三批“白名单”企业的遴选工作,网上公示已经结束。
在严格电动自行车销售监督方面,《意见》提及,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出厂或者进口的不符合《技术规范》但符合旧版本标准的产品可以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强销售环节监督检查,严查非法销售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未获得CCC认证证书的电动自行车,依法从严整治非法改装车体结构、电气线路、限速装置以及擅自更换蓄电池等非法改装行为。
对于相关时间节点,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从新标准对铭牌的区分进行了解读。杨新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技术规范》提及的铭牌有电助力自行车,也有电驱动型的电动自行车。“这种区分需要各个城市来支持和响应,其中涉及方方面面的变化,比如开电驱动型电动自行车‘应戴’B类头盔,而骑电助力自行车‘宜戴’自行车头盔。”杨新苗表示,“而相关时间节点的设置,就是给了各个城市时间去做相关的工作,利用宣传工具、管理工具、行政手段等方式来进行落实。”
细化补贴推进更新换代
关于当前全国在用电动自行车的情况,国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监督司一级指挥长孙毅军在发布会上提到,老旧电动自行车存量还比较大。目前全国在用的电动自行车约3.8亿辆,其中还有很多是老旧车和改装车。去年以来,虽然通过“以旧换新”方式淘汰了老旧车1200多万辆,但与3.8亿左右的存量相比,安全性较高的新车占比很小。另外,市场上仍有一些不法商户提供改装服务,进一步加大了车辆的使用安全风险。
为稳妥推进在用不符合《技术规范》的电动自行车更新换代,《意见》提到,各地有关部门要积极提请同级党委政府加大以旧换新政策宣传和补贴力度,细化补贴规则。
《意见》显示,鼓励各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利用地方财政资金对交回老旧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并换购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的个人消费者,给予补贴;对名下无电动自行车且首次购买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新车的个人消费者,可给予补贴;对交售报废老旧电动自行车并换购符合《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生产的新车或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新车的个人消费者,可适当加大补贴力度。
标准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多个环节同步推进。其中,在流通销售环节,企业需要建立新的营销体系、定价策略,并做好与以旧换新政策的有效衔接。
宋向清表示,要推进新国标执行、加快新产品供应,在流通销售环节上也存在难点,全国范围内旧标准库存大量存在,经销商可能会在“清库存”与“推新品”之间两难,容易出现一些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此外,短期内,符合新标准的关键零部件可能供不应求,推高整车成本。
事实上,为推动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量产上市,及时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新旧标准车辆的平稳过渡,《意见》还提到,在主要产业集聚区开展《技术规范》宣贯,定期调度重点生产企业新产品车型设计、配件采购、样车试制、检验检测等工作进度,指导企业及时停止研发符合旧标准的产品,尽早推出符合《技术规范》的新产品,并向认证机构提出认证委托。
何亚琼介绍,目前,雅迪、爱玛、台铃、绿源4家企业已获得14张新版标准的CCC证书。
此外,强化检测认证保障。何亚琼介绍,包括指导指定实验室加快能力建设、获取CMA资质,指定认证机构严格依据新标准和认证规则开展电动自行车CCC认证,及时满足企业产品检测认证需求,为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尽快上市供应提供安全评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