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售倒计时,温馨提示:库存告急,如有刚需请提前抢购。”这是眼下电动自行车市场最真实的写照。
经销商“库存告急”提示背后,是新旧国家标准交替的关键节点。《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简称“新国标”,2018版简称“旧国标”)已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自9月1日起,旧国标车型停产,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都必须符合新国标要求。自12月1日起,旧国标车型不得售卖。
这意味着旧国标车型已进入清库存阶段。
塑料质量占比不得超过5.5%,时速超过25km/h时自动断电,不再强制安装脚踏,新增北斗定位模块。这几项关键参数的调整,不仅是产品细节的简单修改,而是直接关系到所有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的命运。新旧标准正式切换之际,能否如期满足新的合规要求,成功完成技术与产线改造,并清理产品库存,已成为企业的紧急任务。
新国标严格执行“一车一池一充一码”
新的国家标准于九月第一天正式实施。
南方财经记者注意到,在电商平台,雅迪、小牛、台铃等品牌电动车官方旗舰店均已不再售卖旧国标车型,目前在售电动自行车均为新国标车型。点进雅迪电动车的商品售卖页,发现很多车型已经下架,在售卖的车型均已经获得新国标3C认证编号。台铃、小牛、九号、金箭的官网商品分类展示页均明确标明为“新国标电动车”。

(某电动车品牌商品分类展示页)
新国标的出台是为了从生产源头切断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风险。2024版新国家标准在《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完善和升级,以杜绝安全设计缺陷、防火阻燃能力不足以及非法改装等问题,其中三条关键规定给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新国标对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与产品一致性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厂商需具备与产能相匹配的车架及关键零部件自主生产、检测及质量控制体系。该要求直接指向一批依赖组装、缺乏核心制造能力的企业,此类厂商将面临被迫出清的局面。
其次,新国标强化物理防篡改设计,严禁预留电池扩展接口、控制器跳线等可改装结构,并严格执行“一车一池一充一码”制度。这将显著提高非法改装的技术门槛和经济成本,从设计上杜绝非法篡改行为。此外,新标首次明确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方向,车辆可以选装北斗定位模块,其中城市物流和商业租赁活动必备。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在接受南方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国标通过提高企业资质门槛、推进防篡改设计与强制智能化,显著抬升了行业准入条件,给生产企业带来一系列挑战,驱动行业从“制造”向“质造”升级。
在他看来,电动自行车作为消费者日常出行的刚性需求,安全性至关重要。企业理应承担责任,积极回应合规要求。这提升的不仅是电动自行车的行业准入标准,更是关乎生命安全的“安全门槛”。
应对新国标:有企业抢先,有企业落跑
为稳步应对新国标的实施,各电动自行车企业纷纷加快布局。南方财经记者联系的相关企业,均提到近期较为繁忙。然而,各电动自行车企业进度各不相同,也展现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南方财经记者日前走访了多家品牌线下门店,发现店内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均为旧国标产品。店内工作人员介绍道:“我们还没有收到相关通知,工厂预计在九月份推出新国标产品。目前店内的这几款车型都是卖一台少一台了。”

(线下电动自行车门店的促销标语。郭莎/摄)
雅迪则在线下门店率先推出了符合新标准的新车,在白云区成立了广州首家新国标专卖店,店内已上线三款车型进行售卖。店长展示了新国标车型的关键变化,他表示,由于材质的升级、新增北斗定位功能等变化,价格整体比之前有500元左右的上涨。“像这个材质即使起火也不会被烧毁,脚踏板取消掉了,现在我们新国标车型已经卖出去十多台,我昨天刚帮一位顾客预约了上牌。”

(雅迪线下门店的新国标车型。郭莎/摄)
绿源电动车的新国标车型整体生产已全面启动,日前已正式推出多款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产品。相关负责人向南方财经记者透露,9月1日前,产线正处于“新旧产线柔性并行”阶段,预计将在9月对新车型进行大规模的线上线下铺货。同时,针对旧国标库存,公司将安排专项促销资源,以支持经销商。
九号公司的生产线调整则围绕“保障旧标清库、同步筹备新标”这一核心策略展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计划于11月正式上线新国标车型。在此期间,线下门店将以销售旧国标车型为主,逐步推进新旧车型的平稳切换。“我们前期已与经销商门店进行了多次沟通,要求经销商按需订购,确保采购数量的合理性。对于过渡期结束后仍未售出的车辆,公司将进行回收处理。”
行业人士透露,新国标刚刚落地实施,旧国标电动自行车还有库存,企业在目前阶段也不敢贸然大量生产新国标产品,将根据市场反应与消费者倾向灵活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取得多张新国标产品认证证书之际,仍有车企对新国标的实施感到迷茫。
位于东莞的深远车业近年来在广东省内发展很好,尤其是外卖专用车型很受市场欢迎。这几个月,副总经理周建正在为新国标的实施感到压力。“我们现在确实感到比较焦虑,电动自行车的新国标3C认证正在申请中,到9月1号我们旧产线的生产就会停止,如果到时还没有走完认证流程,我们将面临一段停产期。另外,留给我们只有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旧标准车型的库存能不能在期间全部清理完,这个不确定性是很大的。”

(一台外卖派送用的深远电动车。郭莎/摄)
在新国标的大潮下,电动自行车企业的两种命运正在同时上演——位于市场领先地位的企业乘风破浪,凭借雄厚的资本和研发能力从容布局,率先满足合规要求抢占市场优势;而规模更小的企业正在经历一场残酷的压力测试,无法满足技术、资质与成本控制要求的企业,将难以跨过这道更高的“生存门槛”。有企业抢先,有企业落跑,差距正在拉开。
行业或走向两极分化
奥维云网监测数据显示,今年7月电动两轮车产量747.8万台,同比增长30.6%,销售总量达 724.1 万台,同比增长 24.3%。在内销市场,各大品牌增长态势迅猛。雅迪、爱玛、九号、金箭内销分别实现同比增长 23%,32%,70%,45%。这与旧国标电动自行车生产进入倒计时和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有关。
事实上,国内电动自行车行业已趋于饱和,截至2024年,中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已超3.5亿辆。这意味着,我国平均每3—4个人就拥有一辆两轮电动车。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电动两轮车国内总销量4950万台,同比下滑11.6%,行业整体呈下滑趋势。
数据显示,传统品牌雅迪和绿源营收去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布局智能化赛道的九号电动车业务在2024年实现了70.38%的高增速,且今年上半年态势依旧,销量达239万台,同比增长99.5%。
对于雅迪等传统品牌来说,新国标的实施可能是一场扩大份额的及时雨,将给他们带来新的市场机会与增长空间。
财信证券研报预测本轮新国标执行下行业出清速度将加快,会形成252—324万台的行业出货量缺口,为头部品牌创造增量空间。西南证券报告同样指出,此前2018版旧国标的实施就带来了行业销量和集中度的提升。2020年行业销量4760万量,同比增长29.3%。行业前五名的市场份额(CR5)从2018年的49.9%提高至2020年的58.6%。其中,雅迪、爱玛的份额加速提升。
“我们认为新国标的实施是提升行业集中度和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机遇,我们计划在未来一两年利用新国标契机巩固并扩大市场领先地位。”绿源电动车相关负责人表示。
张毅分析,虽然短期内企业需投入成本完成生产改造,但这也会倒逼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长远来看,新国标对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利好。“市场份额将加速向更具规范性和品牌实力的头部企业集中,年销量较低的小型企业由于自主产能建设所需资金成本较高,则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针对中小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张毅提出两项建议:一方面政府应在金融等领域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可以找准自身优势,聚焦特定零部件的专业化生产,积极融入头部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新国标实施背景下,电动自行车市场的价值被重新定义,低质低价的竞争模式已成为过去式,行业将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突破。一场关于技术、安全、品质、品牌的全方位较量已经拉开帷幕。谁能在这场合规竞争中及时调整步伐,抢占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
截至9月2日收盘,绿源集团控股涨3.45%,雅迪控股涨0.59%,新日股份跌0.85%,爱玛科技跌1.94%,九号公司-WD下跌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