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晚,港股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科技”)交出了今年半年度成绩单。上半年实现收入37.39亿元,实现净利润4.84亿元,实现公司所有者应占净利润3.39亿元。今年上半年,同仁堂科技通过品种建设、市场开拓、科技研发在内的多维举措提质增效,进一步巩固了高质量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从销售数据看,同仁堂科技上半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产品达4个,销售额千万元至亿元区间产品28个,五百万至千万元区间产品10个,形成梯度分明的产品护城河。主导产品中,六味地黄丸系列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47.99%,金匮肾气系列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9.55%,京制牛黄解毒片系列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4.03%。受益于“大品种战略”,壮腰健肾丸系列、知柏地黄丸系列及归芍地黄丸系列等产品的销售收入均较上年同期实现双位数增长。
在深耕国内中成药市场的基础上,上半年,同仁堂科技聚力全球化与供应链布局,其子公司同仁堂国药成为增长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同仁堂国药及其子公司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7.02亿元,同比增长15.99%;归属于同仁堂国药所有者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增长8.23%。
面对行业与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上半年,同仁堂科技以锤炼“内功”应对复杂挑战。在市场营销方面,企业提出“六控”管理目标,深度推进营销体系改革,对各级经销商进行全面梳理与整合,压缩渠道层级,利用数据直连系统提升对市场秩序的监管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
目前该系统已覆盖至全国600余家经销商、4000余家连锁终端,可监控品种进销存数据以及品种流向信息,让灵活反应的“柔性生产”深入推进。在区域市场,同仁堂科技积极推进“千家店”工程建设,深化开展“插旗行动”,累计开展超过千场推广与赋能活动,有效增强与终端客户黏性。
在生产供应上,同仁堂科技以“智造转型+数据驱动”为核心,全链条协同推进智能化升级。目前已在安宫牛黄丸、京制牛黄解毒片及颗粒剂等重点品种产线上引入智能灌装与全自动包装技术。全系统搭建的可整合销售、生产、仓储数据智能“驾驶舱”已初具雏形,该系统通过跨部门数据“一屏共享”,压缩决策流程,提升处置效率,也形成了“源头可溯、过程可控、责任可究”的闭环。
在科研方面,同仁堂科技领衔开展国家药典委员会标准提高课题立项《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示范研究》课题,旨在构建“成分-活性-疗效”评价体系,推动“以有效成分为质量判定标准”向“以临床治疗效果为质量判定标准”的转变。该项课题直击困扰中药质量判定难题,为中药质量控制模式革新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有望推动中药标准与国际接轨,推动中药国际化进程,而能领衔该项研究,亦证明企业在基础科研领域的不凡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