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3 10:34:41 股吧网页版
GLP-1减重赛道激战正酣 国产力量挑战外资双雄格局
来源:科创板日报

  《科创板日报》8月13日讯(特约记者史追云)“正如在一个土豆上下分别插上两根火柴,肚子肥大,四肢相对纤细,这是国人典型的腹型肥胖形象。”在日前举办的“塑造健康-2025体重管理产业会议”上,有专家对国人的肥胖特点作了以上比喻。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在中国,肥胖问题已呈现出鲜明的腹型肥胖特征(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肥胖患者中有87.8%是腹型肥胖,这一比例远高于欧美等地区。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中国人整体肥胖程度不及欧美人群,但腹型肥胖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更为显著。有医学研究表明,腹型肥胖与多种疾病风险升高密切相关,其导致的内脏脂肪堆积,直接关联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风险提升45%,而肥胖人群中最常见合并症脂肪肝是约20%肝癌的直接诱因。

  清华大学医学院肝胆医院执行院长魏来教授在上述会议上强调:“肥胖不是简单的体重数字问题,是一种源头性疾病,而内脏脂肪是代谢风暴的‘启动按钮’,必须针对中国人群特点制定解决方案。”

  今年6月,信达生物开发的GCG/GLP-1双靶点减重药玛仕度肽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GCG/GLP-1双靶减重药物,为应对中国特色肥胖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一项今年5月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研究成果表示,玛仕度肽可在48周内实现平均减重18.6%,降低肝脏脂肪含量达80%,直击中国人群内脏脂肪蓄积难题,并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血脂、血压等代谢综合征指标。

  在2025体重管理产业会议上,信达生物正式宣布玛仕度肽注射液全渠道上市。《科创板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该产品的销售渠道不仅涵盖公立医院与民营医疗机构等院内渠道,还同步覆盖了零售渠道及线上平台

  会上,玛仕度肽III期临床研究GLORY-1总负责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表示:“玛仕度肽这类双靶点药物凭借单一分子即可同时激动两个靶点,其作用机制恰似大禹治水中 ‘疏堵结合’的治水智慧。”

  一方面,通过抑制食欲、增强饱腹感以减少热量摄入,相当于从源头“堵”住了多余热量的进入;另一方面,借助 GCG(胰高血糖素)靶点提升基础代谢率,促进脂肪产热与燃烧,形成对体内蓄积脂肪的“疏”解。

  “通过这种‘一堵一疏’的协同作用,不仅能降低全身脂肪的蓄积量,更能针对性地减少肝脏脂肪堆积,从而实现对机体脂肪代谢的全面调控。”纪立农说。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便像玛仕度肽这样的国创新药,也并非减重“一招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小英教授向《科创板日报》记者指出,每个患者的肥胖状况与需求各不相同。

  其表示,在内分泌科临床中,排除明确病因后,单纯性肥胖多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导致,减重本质是逆转肥胖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若无饮食控制与活动量增加,任何手段都难见成效。

  在此前提下,可依据患者的减重目标与药物安全性选择药物治疗,对重度肥胖且合并症较多者,还可考虑手术治疗,整体需遵循个体化原则。

  ▌未来还有哪些发力方向

  当下,GLP-1 靶点减肥药赛道正掀起热潮,凭借其通过激动 GLP-1 受体调节食欲、减少热量摄入等作用机制,成为肥胖管理领域的焦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药企加速抢滩,力求推出差异化产品,相关药物的研发进展与市场动态也持续引发行业关注。

  目前,GLP-1减重药物主要由外资药企诺和诺德和礼来主导,二者各自推出了“王炸”产品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形成了“双雄格局”。

  据企业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司美格鲁肽减重版产品Wegovy 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为368.88亿丹麦克朗(约54.58亿美元),同比增长78%,替尔泊肽减重版Zepbound今年第二季度同比暴涨172%收入33.81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30.7亿美元。

  在中国市场,司美格鲁肽与替尔泊肽均已拿下糖尿病和减重双适应症,其中替尔泊肽还额外获批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成为国内首个针对该病症的 GLP-1 类处方药。

  与此同时,国内还有两款国产GLP-1减肥针获批,即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和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不过,这两款产品均属短效制剂,市场竞争力被认为逊于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这类长效制剂。

  在司美格鲁肽与替尔泊肽两大先发产品的对标下,GLP-1产品减重领域还有哪些值得探索的方向?

  对此,有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当前的差异化迭代的方向包括研发口服制剂、延长给药间隔、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在减重过程中更好地维持肌肉量等,通过这些探索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高级副总裁钱镭在接受《科创板日报》等媒体采访时也指出,所有产品线的布局都要以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为前提。

  其表示称,目前,信达生物正在进行渐进式尝试。现阶段,公司已开展多项上市后研究与观察,包括探寻更优生物标志物、明确特定人群是否能获更多获益等,并已将相关数据提交至 CDE沟通。

  “基于此,未来公司产品与礼来、诺和诺德在相当一部分领域可能重叠,这一方向推进相对容易,在前者成功基础上,若判断自身更具竞争优势且具商业价值,便会选择跟进。此外,基于观察到的独特获益,结合中国监管实际情况沟通,若可行,信达生物也会开展一些国际上尚未涉足的研究。”钱镭说道。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