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Canalys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滑1%,迎来该行业连续六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下跌。
在这一背景下,国内手机市场目前虽整体稳健,但不排除未来出货承压。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对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季度观察报告,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1.4%。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手机卖场时了解到,消费者换机周期普遍延长至32个月,部分门店客流量同比减少15%,但搭载AI功能的机型展示区咨询量逆势增长40%。
2025年上半年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补贴政策+AI技术”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新变化。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半年呈现了‘总量承压、结构优化’的态势,折射出行业正在经历深层次变革。市场一方面由于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技术迭代放缓与厂商的多维博弈,出货增速可能放缓;另一方面在补贴政策与AI技术的驱动下,出现不少新机遇。”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北京南二环一家商场手机售卖区的AI体验区,一位老人在华为品牌柜台前驻足询问,“这台手机自拍效果好吗?”另两位顾客则在询问导购有关手机AI修图功能的问题。OPPO门店的销售组长小李指着监控屏幕告诉记者,“工作日下午客流比之前少了,但周末AI机型体验总要排队。”
而OPPO门店的一位导购告诉记者:“补贴政策实施后,今年前6个月,五六千元价位段手机销售量在手机总销量中占比持续提升,销量增速在50%以上,而六千元以上未纳入补贴的机型则下滑了2%。”
事实上,补贴政策也引发了手机行业格局的变化。例如,头部企业凭借产品优势获得了更多的补贴资源。7月15日,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华为出货量为1250万部,以18.1%的市场份额重回首位;vivo、OPPO、小米、苹果分列第二至五位。
记者从多个一线经销商处获悉,目前,国内主流手机厂商正在实施“三线并进”策略。其一,清库存,手机厂商普遍在今年将促销节点增多、节奏加快,让渠道中的库存水平保持健康,在线上渠道,国内厂商销量的约七成来自旧款机型;其二,拓服务,华为、vivo等品牌均在上半年通过“终端创新+服务升级”组合拳实现突围,以进一步激活消费市场;其三,攻AI,手机厂商不仅在AI技术创新上“想办法”,端侧大模型也已经成为小米、荣耀等品牌的主要卖点。
2025年被业内视为“AI手机元年”。Canalys预计,2025年全球AI手机渗透率将达到34%。今年上半年,华为PuraX系列首发鸿蒙Next系统,实现AI实时翻译响应速度提升3倍;OPPO将AI影像算法下放至2000元机型,带动旗下Reno系列销量增长。
国泰海通科技资深分析师李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部分AI手机由于端侧算力限制而出现体验割裂,开发者生态也普遍尚未成熟。AI手机在近两年里还需解决实用价值、价格敏感、系统协同等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