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乏力的信号在2025年持续释放。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这一趋势从年初便已显露(2025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微增0.2%),到二季度更为明显,出货量小幅下降至2.889亿部,受限于相对温和的消费者需求,市场增长持续承压。
而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小米却展现出了相当不错的韧性。2025年2月,公司市值成功突破万亿港元——从业务结构看,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贡献的增量和预期固然功不可没,但智能手机作为集团的核心基本盘,在存量市场中稳中有进的同时积极寻找新兴市场增长极,也正是其能在行业承压期保持韧性的关键之一。
在此背景下,被视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最后一块待开采“金矿”的非洲大陆,正成为小米重兵布局的核心战场。
近期,小米对非洲市场的战略调整动作频频。据市场消息,小米于2025年8月宣布重要人事任命:刘社全出任非洲地区部总经理兼任西非战区负责人,向国际销售部总经理林恩汇报;邹承宗、黄进华、吴春晖、刘业齐分别担任东非战区负责人、肯尼亚国家经理、市场部负责人及售后服务部负责人,均向刘社全汇报。
北京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向小米集团等多方求证,有接近小米集团人士回复称,“此次调整属于国际业务部门的正常优化”。
但从调整幅度来看,大面积换将显然有意强化对非洲市场的精细化运营,以适配其在非洲的战略升级需求。
人事布局的调整,与雷军在第八届中非企业家大会上的表态形成呼应。他在会上提出,小米已在埃及、南非、尼日利亚等16个非洲国家开展业务,下一步还将加大投入。
一片蓝海
国内某一线大厂市场部驻非洲区员工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当前非洲手机市场明显还处于相对落后阶段,也在努力转型——不管是消费者还是公司:“4G手机占比高,5G仍在起步阶段,市场潜力很大。”
这一观察与市场数据高度吻合。根据DataSparkle《2025非洲移动应用市场格局之变》报告,截至2024年底,非洲移动应用活跃用户规模已突破3.8亿,同比增长15.4%,智能手机普及率为54%,日人均使用时长接近4小时。
从市场基础来看,非洲拥有15亿人口,其中高达83.7%为18—34岁年轻用户,与发达国家形成了明显区别;且目前城市人口占比仅44.5%,人口红利与城市化进程为手机市场注入的持久动力愈发明显。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非洲市场与成熟市场在消费习惯方面也有差异显著,比如,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极高,偏好中低端入门机型,更看重电池续航、防尘防摔等实用功能,且线下渠道占比较大,依赖本地经销商网络。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也指出,部分非洲用户因电力供应不稳或者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导致对手机续航有着苛刻要求;因网络基础设施薄弱更关注通信稳定性,这些需求特点为高性价比的中国品牌提供了天然机遇。
作为在国内有过下沉市场成功经验的玩家,于红海中脱颖而出的小米,似乎正在将成功经验复制到非洲大陆这片蓝海。
“增长黑马”
小米在非洲市场的增长势头尤为显著。
Canalys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在非洲实现32%的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在埃及和尼日利亚的优异表现,Redmi 14C和A系列等产品凭借高性价比赢得当地消费者青睐。2025年二季度,小米在非洲市场持续发力,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五,成为区域内增长最快的主流品牌之一。
从财报数据来看,小米在非洲的布局成效逐步显现。2024年半年报显示,2024年二季度小米在非洲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至11.7%,稳居地区前三;小米2024年年报进一步披露,随着全球化进程推进,2024年境外市场收入已占总营收的41.9%,“手机×AIoT”业务细分中境外收入占比已达46.0%。其中非洲市场表现突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至11.3%。
数据层面的增长印证了小米在非洲策略的初步成功,快速增长的市场份额是最直观的证明。
王鹏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手机品牌若想在非洲市场持续深耕并实现增长,仍需进一步深化本地化布局。在产品层面,需优化入门级产品的性价比,同时针对性开发超长续航、防尘防摔等贴合当地需求的定制功能;运营端则要强化本地渠道建设与售后服务网络,借非洲电商兴起之势拓展线上渠道;此外,生态领域还需探索适配本地需求的应用服务模式。
与小米崛起形成对应的是,非洲市场的“地头蛇”传音已收到了威胁的讯号——Canalys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传音在非洲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虽仍以47%位居第一,但出货量同比下降5%,而小米同期增长32%。
2024全年,小米在非洲的销量增长达38%,市场份额升至11%,成为仅次于传音和三星的第三大智能手机品牌。
掘金非洲
对于小米而言,非洲市场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作为全球可能是最后一个大规模功能机向智能机转换的主要市场,非洲将将过半的智能手机普及率意味着仍有近半人口待转化,而年轻人口结构与城市化进程将持续释放需求。
梁振鹏指出,未来推动国产品牌在非增长的动力清晰可见。最明显的就是人口红利带来新增用户、5G网络持续扩建、移动支付普及带动智能机需求,这些都与小米的核心优势高度契合。
国内某消费电子供应链企业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品牌在新兴市场的深耕,离不开供应链体系的深度适配与动态升级。从非洲市场特性来看,供应链需重点在本地化布局、弹性管理与协同生态三个维度发力。
在本地化布局方面,非洲市场地域广阔且基础设施差异显著,单纯依赖外部供应难以平衡效率与成本。并且,非洲部分地区面临物流基建薄弱、政策环境多变等挑战,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也是一大考验。
种种特性最后都指向了持续投入的必须性,非洲市场领导团队适时调整优化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尚在产出爬坡期的这片掘金战场,有望成为带动小米基本盘增长的新支点,为万亿市值再垒高几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