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9 22:29:30 股吧网页版
小米的“雷军健康家”
来源:北京商报


K图 01810_0

  AIoT(人工智能与物联网)业务撑起了小米上半年的增长。

  2025年8月19日,小米集团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半年报,数据显示,其总营收同比增长38.2%至2272.49亿元,毛利同比增长46.2%至515.07亿元,两项数据均创新高。

  具体来看,集团上半年智能手机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收入达961.32亿元,毛利为115.02亿元;AIoT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0.7%至710.51亿元,创历史新高,毛利达168.76亿元,超越手机业务成为贡献利润的第一主力。

  回溯十年前,雷军与董明珠的“10亿赌约”将传统制造与互联网模式的碰撞推向风口,而后两家企业在技术路线、市场份额等领域的纠葛持续发酵。2025年3月,格力将全国门店陆续更名“董明珠健康家”,试图以个人IP绑定家电叙事。

  而在当下,小米通过“手机×AIoT×智能汽车”的生态协同,已将类似的生活场景需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务增长,半年报数据清晰勾勒出小米的蜕变。

  增长中承压的基本盘

  从单一手机厂商成长为覆盖“人车家全生态”的生态型科技集团,多业务协同的增长逻辑在小米身上愈发清晰。

  2025年上半年,小米总营收及毛利同比分别增长38.2%、46.2%,而经营利润大幅增长177.5%至265.62亿元。盈利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显示出公司业务结构优化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

  作为小米的起家业务,手机仍是其生态的核心入口、公司整体的基本盘。但从上半年表现来看,这项业务在录得增长的同时也在承压。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收入同比增长8.9%至506.12亿元,Canalys数据显示,当季小米以18.8%的市场份额位列国内手机市场第一,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平均售价(ASP)从每部1144.7元提升5.8%至1210.6元,出货量增长3%至4180万部,核心驱动力来自中国大陆高端机型占比提升。

  但进入第二季度,该项业务收入同比微降2.1%至455.2亿元。财报解释称,ASP受境外市场REDMI A5系列等中低端机型拖累,从1103.5元下降2.7%至1073.2元,尽管中国大陆高端机型占比提升部分抵消了这一压力,全球市场出货量微增0.6%至4240万部,且中国大陆出货量逆势增长3.6%(行业同比下降3.8%),但整体增长动能的疲态已经显露。

  增长面临行业共性挑战——IDC最新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结束了连续六个季度同比增长,出货量6896万部,同比下降4%。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国内手机市场的结构性分化正在重塑行业格局:“中低端市场的价格战将持续挤压中小厂商的生存空间,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头部品牌通过规模效应维持中低端产品线的微利运营,实际上是在用市场份额换取现金流和用户基础,为高端产品线输血。”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补充:“这种分化本质是市场成熟期的自然表现,中低端是存量博弈,厂商被迫以利润换份额,长期可能加速行业洗牌。”

  不止国内,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智能手机市场在当前时段都已趋于存量竞争状态,增长有限。即便小米通过中国大陆市场份额的逆势增长稳住基本盘,但在行业整体需求疲软、换机周期延长的背景下,手机业务的基本盘定位更多体现为生态入口价值,而非驱动高增长的引擎。

  AIoT站上主舞台

  今年5月22日的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曾高调宣布“家电业务已成为小米战略性业务”。

  如今半年报数据印证了这一战略的落地成效:AIoT业务(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上半年收入达710亿元(第一季度323亿元+第二季度387亿元),同比增速超50%,不仅成为增长最快的核心板块,毛利率更是远超手机业务,从过去的配角正式晋升为支撑增长的主角。

  分季度看,AIoT业务的增长动能持续强劲。2025年第一季度,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同比激增58.7%至323亿元,核心驱动力来自中国大陆市场的全面爆发: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暴涨113.8%,得益于出货量与均价双升;可穿戴产品收入增长56.5%,智能手环、手表的出货量与ASP同步提升;平板业务表现尤为亮眼,收入增长72.7%,全球出货量首次跻身前三。这一增长背后,是小米产业能力、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叠加零售渠道拓展与政策补贴的多重加持。

  进入第二季度,AIoT业务再创新高,收入同比增长44.7%至387亿元,增长逻辑进一步深化。智能大家电延续高增态势,收入同比增长66.2%,空调出货量同比超60%的增长与高端化战略推动的ASP上升形成双重支撑;可穿戴产品增速加快至70.9%,中国大陆市场的出货量与ASP持续提升;平板业务在全球市场的渗透加速,收入增长41.4%,Xiaomi Pad 7等产品的全球出货量成为该业务细分的核心增量。

  技术层面,AIoT供应链相关企业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2025年上半年,DeepSeek掀起的大模型浪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AI与智能家居的融合,AIoT产业迎来了设备本地AI技术赋能,各类智能设备功能互联互通、协同整合的新趋势。”这与小米AIoT的场景化布局高度契合——设备间通过智能场景联动提升用户黏性,本质正是端侧模型等软件驱动的功能整合。

  从竞争格局看,互联网品牌在AIoT领域的生态协同优势显著,雷军正在兑现所说的“AIoT业务作为战略性业务”的承诺——这一战略定位已然实实在在地撑起了小米增长的第二曲线。

  停不下的小米

  手机业务稳定基本盘并筑牢生态入口价值根基,AIoT业务录得高增长撑起第二曲线,两者协同推动集团营收与利润双升,两项业务各自印证了集团战略上的成功。

  汽车业务更不必说——虽仍处于投入期,但其规模效应早已逐步显露:毛利率从Q1的23.2%提升至Q2的26.4%,从“试水”到“造血”,净利转正的拐点愈发接近,“人车家”的最后一块拼图势头不减,“全生态”的概念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

  梁振鹏向北京商报记者评价道:“行业利润正越来越向具备全价位段布局能力的头部企业集中,小米的生态布局正是应对这种趋势的关键——用手机保基础、AIoT提利润、汽车拓边界。”张新原也认为:“在市场分化的背景下,技术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能力是核心壁垒,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本质是用生态协同构建竞争护城河。”

  北京商报记者曾就相关业务话题联系小米集团,截至发稿时暂未得到回复。

  当年价值10亿的赌约如今鲜再有人提及,而小米的蜕变也不只是单纯的业务结构或者营收数据这般浅表。整体上看,它初步完成了从单纯卖硬件到做“人车家全生态”服务的转型,在行业普遍遇到增长天花板的当下,这种提前布局的生态模式不仅扛住了单一业务的波动压力,还为长期发展打开了持续释放红利的空间。

  雷军的增长故事,仍在延续。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