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6 00:25:01 股吧网页版
小米17,4499元起!雷军喊话苹果用户
来源:中国证券报

K图 01810_0

  9月25日晚,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以《改变》为主题进行第六次年度演讲,并召开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

  演讲中,雷军复盘了小米的“造芯”历程。小米选择并成功“造芯”,是小米近年来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的关键步骤——这也让小米逐渐撕掉外界眼中的“互联网公司”标签,真正走向一家“硬核科技公司”。

  雷军说,“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55岁也正是闯的年纪!只要持续努力、不断成长,每个人、每个团队,都有机会‘逆天改命’”。

小米“造芯”,失败后再出发

  雷军表示,小米一直都有“造芯”的梦想。2014年,小米刚创业4年,就全资成立松果电子,开始自研SoC芯片。经过三年的努力,2017年,小米第一代终端SoC发布,但澎湃S1项目后续发展并不尽如人意,陷入极大瓶颈。

  2018年,雷军决定停掉SoC研发,缩编队伍,转而做“小芯片”。

  正是这次“造芯”的失败经历,让小米开始大反思——松果输在哪里?雷军在演讲中总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自研手机SoC做中低端没机会,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我们研究以后发现,当年华为和苹果都是从高端切入,没有一个手机公司是从低端切入SoC的。这让我们充分意识到,松果一上来的方向错了。”雷军说。

  其次,自研芯片还需要手机团队的全力支持,如果没有完全一致的目标和荣辱与共的决心,自研芯片一定搞不成。“松果当时是子公司,跟手机团队很难协调,这让失败成为必然。”雷军解释。他强调,芯片是小米发展过程中绝对绕不过去的,全球顶尖的科技巨头最后都成为了芯片巨头,芯片是小米成功的必由之路。

  雷军同时意识到,如今“造芯”的复杂度已经远超十年前,现在做手机SoC,至少要花十年、500亿元。在失败过一次之后,2021年初,小米重启了“造芯”之路,成立“玄戒”。“我们已经输过一次了,这一次咬着牙也要坚决干下去。”雷军说。

  但在2022年,小米遇到了更大的困难:当年,小米的营收下降了15%,在小米发展15年的历程上是第一次,而芯片每个项目都需要数百亿元的投入。

  2022年5月,小米专门组织了一次高管会,讨论要不要继续。雷军说:“我坚决支持干。哪怕最终没有成功,也将培养一支强大的芯片研发队伍,彻底改变小米的质地。”

  2024年年初,小米自研手机芯片“玄戒O1”按计划投片,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3纳米工艺,仅投片费就高达2000万美元。2025年5月,搭载“玄戒O1”的小米手机和平板发布。

  雷军说:“玄戒O1的成功只是第一步,离最终的成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我们自己也会努力坚持做下去,直到最终成功的那一天。”

  雷军总结小米“造芯”的曲折经历时说:“失败有时并不可怕,正视自己内心的恐惧才是关键。而怎么克服恐惧?把这个事情重新再做一遍,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小米17系列发布,4499元起

  跳过小米16系列、“全面对标iPhone”的小米17系列手机,25日晚正式发布。

  雷军称,所有的细节精致度完全不亚于iPhone 17,“有网友建议叫‘小米18’,但还是悠着点好”。

  小米17售价4499元起,小米17 Pro系列定价4999元起,小米17 Pro Max直接从512GB版本起步,售价5999元起。雷军说,小米17即使是标准版,性能也与iPhone 17 Pro接近,搭载7000mAh小米金沙江电池,其续航大大领先于iPhone。

  小米17系列手机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17 Pro系列背后标配了一块“妙享背屏”,可以背屏自拍、可以放置重要信息,还可以装上专属的复古掌机保护壳(定价299元),变成一台游戏掌机。

  小米17系列手机全系搭载小米“澎湃OS 3”。雷军介绍,“澎湃OS 3”把小米手机和苹果的生态互联做得更好了,可以在iPhone上查看小米手机的通知,可以直接回复信息。小米手机上也可以看到iPhone的信息,也支持小米手机搭配Mac使用。“非常欢迎苹果用户选购小米手机。”雷军说。

  关于汽车部分,雷军介绍,小米YU7已经发布3个月,从7月6日开始交付,不到3个月已交付超4万辆。数据显示,小米YU7家庭用户占比69%,有小朋友的家庭占比85%,可见小米YU7能充分满足家庭用户的需求。

  雷军说,小米汽车推出小米YU7定制服务——新增5款定制外观颜色、2款内饰定制等。雷军表示,定制服务目前是试运营,每个月最多定制40辆,先从小米YU7 Max和小米SU7 Ultra开始。此外,小米在小米汽车北京超级工厂店建立了小米定制服务中心,现场支持消费者手工体验制作皮具用品。

  小米YU7

  (文中图片均为本报记者杨洁/摄)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