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智能家居产品中,智能门锁的使用频率排名靠前。然而作为典型单品,也不乏“翻车”案例。
今年8月11日,有网友发帖称,智能门锁错误识别了外卖员的人脸,导致门锁被开启。今年6月高考期间,湖北武汉市一名高考生临考前因智能门锁故障被困家中,消防员对智能门锁进行破拆,考生才得以按时到达考场。今年4月,江苏省消保委盘点智能家居“伪智能”陷阱提到,消费者家中智能门锁在凌晨无端开启。
“一觉醒来,门是开着的,整个人都不好了。”“要出门,结果门锁打不开了。”“自从装了智能门锁,我更没安全感了。”……新京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多位消费者在使用智能门锁时遇到的问题包括“新门锁使用不到1个月,可视屏罢工”“使用几年后电池消耗快”“电量低导致指纹识别不灵敏”等。在被网友吐槽和投诉的智能门锁中,不乏头部知名品牌。

网友“吐槽”智能门锁。社交平台截图
“安装不到一个月,可视屏罢工”
针对消费者选择智能门锁的原因、智能门锁使用品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新京报记者调研了解到,“方便”是消费者选择智能门锁的主要原因。消费者任女士表示,她在几年前开始使用智能门锁,“家里原来门锁只要关上就自动上锁,在门外无法打开,如果忘了带钥匙或者被风吹上,就会被关在门外。”使用了智能门锁后,体验好了不少。
安先生使用小米智能门锁已10年,当时购买的价格约800元。“智能锁主要图方便,对太多功能也没需求,有指纹开锁就足够了。”
苏女士使用的智能锁是德施曼,价格约1000元。她看中智能门锁的原因一方面是出门带钥匙不方便、会忘记,另外一个原因是家里有宠物。“有时候需要请人上门遛狗,智能锁更方便一些。”
在京租房的王女士表示,租房时带智能门锁的房子会加分。“因为很适合我这种忘带钥匙的人 ”。
不过,据多位消费者反馈,智能门锁也为他们带来了一些烦恼。
入住新房不久的徐女士向新京报记者投诉,智能门锁才安装了不到一个月就出现了问题。徐女士称她家的智能门锁品牌为唐人街,自己此前并没有听说过该品牌,是装修过程中与防盗门搭配购买的。徐女士提供的视频显示,按下智能门锁上的按钮后屏幕上出现“摄像头打开失败!请检查排线”字样。出现问题后她马上拨打了智能门锁安装工人的电话。“1小时后工人上门检查,更换了显示屏,但没说为什么坏了。”徐女士发现,更换的显示屏与原本的不一样。对此工人称“新更换的才是原装的,坏掉的这个是之前应急安装使用的,尽管屏幕更大,但好像不是太匹配”。对于“之后会不会还会遇到类似问题”,徐女士并没有得到相关答复。

徐女士提供的视频截图
多位消费者反馈的智能门锁“不便”体验,均和电池有关。安先生发现他家的智能门锁“后期电池消耗特别快”。售后发现是主板问题,后来换了锁。“大品牌的售后服务比较好,及时安装,有问题也能及时回复。”
苏女士主要不满意的同样是电池充电问题。她发现有的时候电量低,会导致指纹识别不灵敏。王女士表示,有一次智能门锁没电,导致自己被锁在门外。“电池在屋内侧。被锁在门外就需要借充电宝应急。”
租房的赵女士则提到,不用携带钥匙很方便,但也会担心安全性。“目前使用的智能锁是中介安装的,对品牌不太熟。按键不灵敏,有的时候力道不够就按不住锁,另外换锁的电池卡扣非常紧,抠不出来。”
“主人打不开、外人防不住”?
近年来,智能门锁的各种问题多次登上热搜。公开报道显示,今年6月7日,湖北省武汉市一名高考考生临考前因智能门锁故障被困家中。家长尝试更换电池无果,只得报警求助,因消防员救援及时,考生按时到达了考场。家长称该门锁使用3年,为首次出现这种情况。
“打不开”只是智能门锁众多安全隐患的其中之一。新京报记者搜索多个社交平台发现,消费者反馈的智能门锁安全隐患多种多样,包括“半夜自动开门”“指纹识别不灵敏”“刷脸开门”等。
今年4月,江苏省消保委在微信公众号上公布了多个关于智能锁异常启动的案例,例如,2024年7月,安徽合肥的陈先生半夜起来上厕所时发现家门大开,以为进了贼,查看监控后发现,原来是家里的智能锁自动开了门;2024年10月7日,安徽蚌埠的张女士家中安装智能锁的大门在凌晨3点39分无端开启,监控显示门锁未受外力干预却自行打开。
在社交平台上,有许多类似“吐槽”。一位网友称,她买到的智能门锁半夜自动开门,“一觉醒来,门是开着的,整个人都崩溃了。”还有网友称,“安装了一个刷脸的智能锁,人隔很远门就开了,最好笑的是锁门之后不能回头,回头门就开了,还得捂着脸去关。”
“我家楼下邻居装了人脸识别的智能门锁,每次路过都会听它喊‘人脸识别失败,未检测到人脸’。”一位网友天天替邻居担心电池电量,“几个月不回家,电量被路过的身影耗完了。”
“自从装了智能门锁,我更没安全感了。”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最近家里装修,装了智能门锁,反应灵敏,可以远程给人开门,“但后台一直提醒有人在门口晃悠。之前用机械锁从不会想有没有人在门口,但现在手机时不时就有通知,‘门口有人长时间逗留’。”

一位网友称“自从装了智能门锁,我更没安全感了”。社交平台截图
多个头部品牌被投诉
目前,市面上智能门锁品牌繁杂且数量颇多,其中德施曼、凯迪仕、小米、华为、鹿客等品牌处于头部,在价格方面,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新京报记者搜索黑猫平台发现,截至8月25日,关于“智能锁”的投诉共有10241条,涉及美菱、德施曼、小米、VOC等多个品牌。今年6月3日,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发布消息称,其于2024年12月12日在某平台德施曼智能锁旗舰店购买了Q3EMP智能锁,“2025年6月3日早6时40分左右,无法从外打开门。7时40分左右德施曼维修人员到现场,从外面打开门,但门锁无法从内打开,厂家人员到场就说是门有问题,产品质量重大缺陷,售后人员说辞让人反感,对德施曼门锁无法继续信任,且对家人安全无法保障。”
今年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消息,公布了2024年对26种产品进行质量抽查的结果。在此次抽查中,电子门锁为重点检查对象。共计抽查了244批次,有57批次产品未能达到标准,不合格率高达23.3%。其中,28批次产品的阻燃性能不达标,还有1批次产品涉嫌假冒,也存在厂名厂址标注缺失等问题。
消费者在选购智能门锁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中国建材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首先要关注功能,“你所需的功能是什么,不要只看噱头,要看这些功能对你有没有用。第二,不要太贪便宜,‘便宜没好货’是市场规律,特别是网上购买门锁时要小心,网上的产品良莠不齐。另外,还要注意品牌选择和质检机构质检认证证书,购买时要注意查看工厂和机构的合格证明。”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周军提到,消费者在购买智能门锁时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核心参数,另外要看品牌和价格,“300元的锁和几千元的锁自然不一样。”
从事开锁修锁相关工作多年的万师傅提到,消费者在购买智能门锁时,要选购大品牌、有实体店的品牌,或从有公安备案证件的师傅手里买,“大品牌有大品牌的优势,线下师傅有线下师傅的优势,大品牌销量高,而师傅时效更快。”现在智能锁有很多功能, 比如指纹、人脸、IC卡、可视、监控等,万师傅认为,这都是锦上添花,“多功能无非增加卖点,比如可视、监控其实与电子猫眼的功能完全重合。”
新京报记者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