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辆小米SU7碰撞后起火自燃、车门无法打开。
10月13日凌晨,四川成都天府大道仁寿视高段发生一起涉及小米SU7的严重交通事故。
多名目击者的行车记录仪显示,一辆小米SU7在等红绿灯时疑似发生异常,驾驶员情绪激动大声吼叫,起步后车辆突然摇摆失控,首次失控时车辆被电控拉回,但车速仍未下降,随后超速失控,先与绿化带发生碰撞,随后翻滚至对向车道并起火。
车门无法开启
网络流传视频显示,车辆碰撞后发生起火自燃,参与救援的市民回忆称,他和三名路人第一时间冲上前,发现驾驶位有人员被困,车门无论如何都无法打开。四人轮流用灭火器喷射、徒手猛砸车窗,甚至有人被破碎的玻璃划伤手掌,但火势蔓延速度远超预期,“不到三分钟,整辆车就被火吞没了”。
凌晨3时42分,成都消防救援人员抵达现场,先用高压水枪压制火势,随后动用破拆工具切割变形的车身。现场照片显示,事故车辆已被完全焚毁,仅剩焦黑的车架,周边路面散落着车身碎片和灭火器残骸。
根据网络上传出的照片,事故车辆车前盖搭配的是售价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该前盖为小米SU7 Ultra的选装,根据当前小米SU7 Ultra的售价以及选装配置,事故车辆总价至少57.99万元。
事故发生后,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于当日下午3时发布警情通报,经初步调查,当事人邓某某(男,31岁)驾驶川AC****9号小型轿车,沿天府大道由北向南行驶。车辆在通过天府五街路口进入天府大道南段后,与前方同向由李某驾驶的川AA****3号小型轿车发生碰撞,随后越过道路中央绿化带,起火燃烧。事故造成驾驶人邓某某死亡,涉事两车不同程度受损。

经检测,邓某某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目前,事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截至发稿,小米官方未对该事件以及网友关心的车门为何无法打开、车辆起火等问题进行回应。据了解,小米汽车客服工作人员表示,由于事发时间是凌晨三点,这个时段没有工作人员值班,他们未接到相关求助或报案电话。
事故发生后,小米盘中股价一度下跌近9%,最终报收49.08港元,下跌5.71%,相较前一个交易日市值蒸发约770亿港元。
分析师指出小米汽车业务占集团估值权重已达35%,安全事故频发直接影响投资者对其成长性的判断。
安全争议不断
回顾今年的销量曲线,小米的整体销量在3月份事故发生后出现了波动,但随着小米YU7的上市,销量逐渐拉回正轨。10月1日披露数据中,小米汽车9月交付量首次突破4万辆,三季度累计交付超10万辆。
但销量难以掩盖产品质量的漏洞。
2025年以来,小米SU7已发生两次大规模召回,今年1月24日,因智能泊车辅助功能软件策略缺陷,小米召回2024年2—11月生产的3.1万辆SU7标准版;9月1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因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对极端场景处置不足,小米召回2024年2月至2025年8月生产的11.7万辆SU7标准版。
同时,今年前9个月,小米汽车的安全争议从未间断。
1月30日,江苏淮安盱眙一辆SU7在乡村公路行驶时悬架受损,引发“断轴”传言。小米2月9日回应称,事故系车辆时速70公里远超20公里限速、冲击坑洼路面导致,驾驶员拒绝酒精检测并放弃索赔,非质量问题。
3月29日晚10时许,安徽铜陵高速上,一辆开启NOA辅助驾驶的SU7标准版以116公里时速碰撞隔离带水泥桩,造成3名女性当场死亡,车辆起火燃烧。小米4月1日回应称,AEB系统不响应锥桶等障碍物,起火系撞击导致,但因未接触事故车辆无法确认车门能否打开。雷军虽表态“直面质疑”,但“AEB功能缺陷”“重营销轻研发”的批评声持续发酵。
10月9日,平潭码头一辆SU7疑似失控坠海,事故原因尚未公布;13日成都碰撞致死事故接踵而至。
多起事故引发市场多处质疑,其一是SU7碰撞后车门锁死的设计缺陷,铜陵、成都两起事故均出现救援者无法开门的情况;二是小米“等待官方调查”的回应模式过于消极,对比特斯拉、比亚迪事故后及时公开EDR数据、启动技术升级的做法,小米的应对被指“拖延回避”。
此外,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选装件近期被曝虚假宣传——官方宣称具备“高效导流”功能,实际内部无导流结构,与刹车系统散热无关联。小米提出补偿2万积分(约2000元)的方案,因仅占4.2万元选装费的4.8%,已引发车主集体维权,多个退车群相继成立。

满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