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铜质潮玩”一年收入近6亿元,在铜质文创赛道深耕10多年的杭州铜师傅文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铜师傅”)在2024年尝试冲刺A股未果后,赴港IPO。
近日,铜师傅更新招股书,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按总收入及线上收入计,公司在中国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市场均排名第一,市场份额分别约为35.0%及44.1%。
公司核心品类为主品牌“铜师傅”旗下铜质文创产品,2022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贡献收入分别为4.80亿元、4.88亿元、5.51亿元以及2.93亿元,占比均超过九成。
由于目标受众主要为中年男性,铜师傅被市场称为“中年人的泡泡玛特”。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将这些忠实消费者称为“铜粉”,还为此推出年度“铜粉节”。
截至招股书披露,铜师傅获得了多方明星资本青睐,包括雷军作为联合创始人的顺为资本、小米集团(1810.HK)控股的天津金米、国中基金、央视基金、复星旗下投资机构复星惟盈等。
铜质文创贡献九成收入
铜师傅的历史可追溯至2013年3月,公司当时以杭州太铜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名称成立,并于2014年11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直到2024年12月更名为杭州铜师傅文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对于创办公司的契机,铜师傅创始人俞光曾在202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当时我还在做卫浴公司,因为做生意嘛,我喜欢关公,以前放在办公室的关公是香樟木做的,过了几年裂开了,我觉得不是好兆头。我就想去找一尊铜关公,找到稍微看得上眼的,一米多高,问了价格,是个天价!太贵了,要120万。我做卫浴也跟铜打交道,当时铜大概两万八千元一吨,我还不如自己做。”
经过10多年的发展,铜师傅逐渐成长为国内铜质文创产品领军品牌。
从行业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市场高度集中,前三大市场参与者共同占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按收入划分的市场总额的71.9%以上。其中,铜师傅市场份额高达35.0%,位列第一。
铜师傅在招股书中亦披露,2024年铜质工艺产品收入5.01亿元,以31.8%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是一家总部同样位于杭州的企业,尽管未列出企业名称,仅介绍“该公司总部位于杭州,成立于2006年,专门从事建筑领域铜质工艺产品的设计、生产及销售”,但市场推测,该企业或为杭州朱炳仁铜艺股份有限公司。
官网显示,朱炳仁公司曾参与承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杭州雷峰塔,并打造中国首批铜雕艺术博物馆——江南铜屋,2022年公司完成股改正式更名为“杭州朱炳仁铜艺股份有限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已挂牌新三板的朱炳仁铜(874779.NQ)于今年10月递交了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材料,推进北交所上市计划。
2023年-2024年,朱炳仁铜实现营收分别为4.85亿元、6.20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57亿元、0.63亿元。
由此看,两家体量相差很小。
(公司产品矩阵,来源于铜师傅招股书)
(公司产品类别,来源于铜师傅招股书)
铜师傅的产品组合以铜质文创产品为核心,2022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该品类分别贡献收入4.80亿元、4.88亿元、5.51亿元及2.93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95.4%、96.3%、96.6%及94.9%。

(公司产品平均售价,来源于铜师傅招股书)
但另一方面,公司铜质文创产品同一时期的平均售价有所下降,分别为363.7元/件、376.1元/件、355.8元/件及290.4元/件。
对此公司解释,平均售价降低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偏好逐渐转向零售价更低的小型铜质SKU以及铜、金、银系列中的入门级产品,该等较小的SKU( 包括“山鬼花钱”、“小如意”及“小葫芦”等产品)旨在吸引更多寻求经济实惠且具收藏价值产品的受众。
在“铜师傅”为代表的铜质文创基础上,公司逐步拓展至塑胶潮玩、银质文创及黄金文创领域,战略性开发了“欢喜小将”塑胶潮玩、“阅银”银质文创产品、“玺匠金铺”黄金文创产品等子品牌矩阵。
不过,这些子品牌目前体量较小,2022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合计贡献收入比例不足5%。
在IP矩阵方面,铜师傅布局了自研IP和授权IP合作。
其中,原创IP矩阵汲取自中国神话、民间传说与文化符号体系,涵盖传统文化系列、口彩吉祥系列、文物新生系列、神话民俗系列等。
公司提到,“铜师傅”品牌旗下最具代表性且最畅销的两大产品线铜葫芦系列与大圣系列,于往绩记录期分别创收约1.30亿元和1.08亿元。
此外,公司授权IP包括《权力的游戏》、《复仇者联盟》、《蜘蛛侠》及《钢铁侠》、《功夫熊猫》、《侏罗纪世界》、《小黄人》、《变形金刚》等知名动画及真人版电影。

(公司渠道占比,来源于铜师傅招股书)
从渠道端看,线上销售是公司收入的大头,尤其以线上直销为主。
2022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线上直销(主要来自天猫、京东、抖音等旗舰店)收入分别为3.55亿元、3.54亿元、4.03亿元及2.15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70.6%、69.9%、70.5%及69.8%,收入贡献一直保持在70%左右,叠加线上经销商销售,线上渠道收入占同期总收入的80.9%、79.2%、77.2%及76.2%。
整体来看,2022年-2024年,铜师傅实现营收分别约5.03亿元、5.06亿元、5.71亿元,不过同期净利润有所波动,从2022年的0.57亿元减少至2023年的0.44亿元,但随后增长至2024年的0.79亿元,在此基础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08亿元,净利润0.30亿元。
冲刺A股未果,小米系持股逾两成
在此番赴港IPO之前,铜师傅曾尝试冲刺A股。
招股书披露,公司曾考虑寻求在深交所创业板进行首次公开发售的可能性。于2022年6月,公司聘请中金公司就中国证监会的要求提供指引及初步合规建议。由于市场情况及战略考虑,公司随后调整了计划,并于2024年9月终止与辅导公司的合作,且向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提交该终止事宜备案。
此后,考虑港股上市可使公司获得海外融资机会及接触国际的投资者并有助于实施拓展海外市场的战略,铜师傅决定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在2013年3月成立时,包括公司创始人俞光在内共有17名股东。
2014年11月,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5月,公司增资并更名为杭州玺匠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
紧接着在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间,公司股东之间进行了48次股份转让。2017年-2024年公司也经历多次股份转让。
截至招股书最后披露日,铜师傅共有61位股东,其中,公司创始人俞光以持股26.27%,保持单一最大股东地位。
此外,顺为资本持股13.39%,位列第二大股东,小米集团控股的天津金米持股9.56%,位列第三大股东,两者合计持股22.95%。
需要指出的是,顺为资本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与曾经的金山投资人Koh Tuck Lye(许达来)于2011年发起设立,因此,顺为资本的投资路径也与小米有着强协同效应。
另据公开报道,2017年,铜师傅完成1.1亿元A轮融资,由顺为资本和小米集团领投。次年,铜师傅完成3.1亿元B轮融资,顺为与小米继续追投。
谈及公司获得小米系资本投资的故事,铜师傅创始人俞光在202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我是忠实‘米粉’(小米品牌粉丝)”,“没奢望过雷总会投资,但是我一定要把(顺为资本路演)现场这三四十个人都变成铜粉!”
“铜粉”,是铜师傅对公司忠实消费者的昵称,为加深与铜粉的联系,公司还组织一系列品牌活动,包括年度“铜粉节”。
值得关注的是,铜师傅所在行业也面临“小而美”的挑战。
招股书披露,国内铜质工艺产品的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6亿元,尽管2024年至2029年有望保持复合年增长率7.7%的增长态势,但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仅为23亿元,留给资本的想象空间相对有限。
如今,二度冲刺IPO,铜师傅亟需向市场证明,“铜质潮玩”这一“小而美”的生意,如何开辟新的增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