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第二十三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在广交会展馆正式拉开帷幕。此次车展以“新科技·新生活”为主题,汇聚1085台展车,其中新能源车型629台,93台首发新车集中亮相,全方位展现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最新成果。总台主持人杨富江以“科技体验官”身份探访小米汽车展台,深度体验刚发布的“Xiaomi HAD 增强版”及升级后的安全辅助功能,通过车展互动与道路实测,全程记录这款智能汽车从“听懂指令”到“预判需求”的进化之路。
一年投入70亿元!
用硬核科技轻松回应“灵魂拷问”
“都说现在是‘人工智能+’时代,汽车到底是更懂路还是更懂人?今天我特意来给小米AI出考题!”在小米汽车展台,总台主持人杨富江一开场就进行“灵魂拷问”。从AI手势识别到自然语意交互,主持人现场测试了小米汽车的智能座舱:比出“耶”的手势,车内阅读灯自动全开;询问“车展最值得去的展台”,超级小爱立刻推荐了小米以及其他几个各有看点的品牌。
不仅仅是智能座舱,小米认为辅助驾驶技术的本质就是AI。谈及此次升级,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表示,自小米汽车诞生以来,人工智能一直是小米汽车践行的准则之一。他透露,小米2025年在AI领域投入超70亿元,组建1800人辅助驾驶团队,搭建三大研发中心,大力推动辅助驾驶业务的研发和验证。
“老司机”上路
丝滑应对加塞,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车展探访后,杨富江跟随小米智能驾驶端到端技术负责人陈光博士开启道路实测,亲身体验Xiaomi HAD 增强版的“老司机”级表现。
“前方车流这么密,咱们的辅助驾驶能应对吗?”行驶至拥堵路段,主持人的疑问很快被车辆的实际表现打消。面对旁车突然加塞,车辆并未出现急刹,而是平稳减速后顺畅跟车。
陈光博士现场科普,这不是简单地识别“有没有车”,而是在动态地预测这些参与者的意图,并做出和人类相似的决策。通过引入强化学习在世界模型里探索学习,它学会了在这种场景下,最佳的通过策略不是“抢”,而是“稳”和“准”。
当被问及技术突破的关键,陈光博士坦言:其实做辅助驾驶,是一个几乎没有前例可循的领域。我们在小米的做法是,用系统化的工程能力去把问题“啃”掉。除了加大投入力度之外,我们始终把“安全”放在最高优先级。每一个算法的改动、每一次模型的升级,都会首先经过安全性的验证和反复评估。
缓解碰撞焦虑!
AEB+AES,稳稳的很安心
实测过程中,小米汽车升级后的安全辅助功能也让杨富江印象深刻。在挪车、倒车入库这些高频场景最容易出小事故,现在有了双重保障!此次新增的前向低速防碰撞辅助(LAEB)与后向低速防碰撞辅助(RAEB),将AEB工作速域拓展至前向1-135km/h、后向1-30km/h。同时,可识别的目标物种类也得到了升级,不仅能识别车辆、行人、二轮车,还新增墙壁、立柱等静态障碍物。
更令人安心的是MAI误加速抑制辅助与AEB前向防碰撞辅助的联动功能,即使在地库坡道误踩油门,系统会先抑制动力,再启动制动,既避免碰撞又防止溜坡。而针对高速突发场景,新增的紧急转向辅助(AES)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应对能力——当80-135km/h车速下遇到前方突发障碍物、即便全力制动也无法有效降低碰撞程度时,系统会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感知,在侧方有安全空间的情况下启动横向避让,还支持连续两次避让动作。
在体验过程中,小米工程师也在反复提醒,现阶段的辅助驾驶并非万能,每一位驾驶者都需要时刻保持专注。这种负责任的态度,真的是将“安全”贯彻始终。
销量与技术双印证!
50万辆下线背后的“安心加速度”
技术实力最终会得到市场印证。数据显示,过去12个月,小米SU7在20万元以上轿车销量中排名第一(不分能源类型),以88.91%的一年保值率位居纯电车型榜首;小米YU7在10月斩获SUV销量冠军(不分能源类型)。自2024年3月SU7上市以来,小米汽车仅用602天就实现50万台下线,创下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快纪录。
“从车展体验到道路实测,我从好奇到安心再到信心满满。”杨富江在结尾总结道,“小米汽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在堆砌冰冷的参数,而是在用AI的温度,重新定义人和车的关系。”
从安全辅助的功能升级到Xiaomi HAD系统的认知进化,小米汽车正以“强化学习+世界模型”的技术突破,践行“人工智能+”战略。随着技术持续迭代,智能汽车的不断进化正在重新定义未来出行的安全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