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斯拉坚定推进纯视觉方案之际,国内多款新车选择了搭载激光雷达,车企在辅助驾驶感知路线上的分歧仍在持续。
7月29日晚,理想汽车正式发布纯电新车i8,价格区间为32.18万元至36.98万元,预计8月20日开始交付。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同时发布辅助驾驶技术方案VLA模型和理想同学智能体(Agent),该i8系列宣布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成为国内又一“站队”激光雷达感知方案的新车。
激光雷达or纯视觉?
辅助驾驶现路线分野
理想i8的新品发布会上,CEO李想列出两张对比图:夜间遇到对向车辆开远光灯,或遭遇高速路段灯光全灭的故障车时,车载摄像头难以识别,但激光雷达在200米外就能识别。
“激光雷达的最大价值是极端光线下的主动安全,这也是我们标配激光雷达的根本原因。”李想说。

这并非理想首次采用激光雷达方案。记者从禾赛科技获悉,i8系列所搭载的是禾赛ATL激光雷达产品,该型号也全系标配于理想今年5月推出的Mega及L系列智能焕新版车型。相比禾赛上一代产品AT128,ATL激光雷达体积更小,功耗降低55%;最佳角分辨率则达到0.08°×0.1°,提升至上一代的2.5倍。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产业研究院数据,今年1—6月,理想汽车的激光雷达前装搭载量同比增加43.11%,位列国内乘用车市场前列。比理想增速更快的,是问界和小米汽车——前者由华为独供激光雷达,增速达到65.57%;后者上半年搭载交付量则同比增长500.06%。在小米YU7发布时,激光雷达供应商禾赛曾晒出1小时预定289000台、百分百标配禾赛激光雷达的“成绩单”。
激光雷达搭载量保持增速的同时,以特斯拉、小鹏为代表的车企选择了纯视觉的感知方案。底层逻辑是“人类是怎么开车”的第一性原理——“聪明的大脑+雪亮的眼睛+敏捷的身手”是最重要的。
作为纯视觉方案的坚定支持者,马斯克曾多次在社交媒体上批判激光雷达“成本高且没必要”。小鹏汽车曾是最早在量产车上搭载激光雷达的车企之一,后转向纯视觉方案。近期有市场消息称小鹏或将重新考虑激光雷达方案。对此,小鹏汽车副总裁于涛7月28日在微博上予以否认。
市场渗透加速
激光雷达正在“跨越鸿沟”
激光雷达是否为智能辅助驾驶的必要配置,业内仍未形成共识。但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激光雷达市场渗透正不断加速,交付量接连走高。
今年一季度,禾赛科技开始交付第二代车载激光雷达ATX产品,并获得12家国内外头部主机厂的多款量产车型定点。6月,另一行业龙头速腾聚创宣布正式交付第100万台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整体表现亦验证了这一趋势,高工智能汽车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市场激光雷达前装搭载交付量达到104.39万颗,同比增长83.14%。
高交付量的背后,是持续的技术迭代和成本下探。
财报显示,速腾聚创已采用自主研发的SoC处理芯片,带动相关激光雷达产品的毛利率提升至15.1%。禾赛新交付的ATX产品点云密度更高、探测距离更远,在大规模出货的前提下,价格降至200美元,并下探至十万元级车型。禾赛科技CFO樊鹏此前接受记者专访时曾如此评价:从市场渗透率来看,激光雷达市场正在“跨越鸿沟”。
对此,华福证券半导体首席分析师杨钟表示:“激光雷达的成本下降与规模化普及形成正向循环,推动其从高端车型向主流市场渗透。随着激光雷达产品价格快速下探,配置率有望大幅提升,并带动产业链进入‘技术降本—规模放量—盈利兑现’的良性发展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