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此次行动剑指汽车行业“黑公关”“黑嘴”“口水战”等乱象,旨在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护航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汽车行业的种种乱象会污染网络舆论环境,使得行业内的交流偏离了基于产品和技术的正常竞争轨道,阻碍行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此次专项整治是对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的重要纠偏,不仅是为了保护单个企业的合法权益,更是为了维护整个行业的健康生态和广大消费者的根本利益。未来,消费者获得的真实信息将增多,消费者和车企的互信也将得以加强。

“拉踩”引战,汽车行业“口水战”不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网络乱象已成为阻碍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顽疾。从恶意诋毁攻击到夸大虚假宣传,各种不正当手段层出不穷。其中,车企之间的“口水战”,恶意抹黑竞争对手等行为尤为引人注目。
今年5月,前奇瑞汽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姚飞在某车主群内,针对吉利的一款车型发表了不当言论。从网友发布的截图来看,姚飞评价竞品吉利银河星耀8时,采用了“烂车”等形容词,引发舆论关注。
随后,吉利和奇瑞方面的高管均就上述事件迅速表态,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在微博回应称,“已就个别员工言论引发的争议与奇瑞高层沟通,奇瑞展现出了诚信负责的风范,此事已得到妥善处理,告一段落”。
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也发文表示:“奇瑞品牌一位干部发表了对友商产品的不当言论,我们对此事高度重视,立刻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停止其一切工作。”
此次事件以奇瑞迅速处理涉事高管、双方高层握手言和告终。但背后也难免折射出汽车行业的“内卷之战”早已从产品本身蔓延到了汽车之外的舆论场。理想汽车CEO李想就曾在《罗永浩的十字路口》第一期的视频播客中提到,“我们从i8开始就被黑,包括后面黑我们车主形象,这都是有操纵的”。
近期,针对恶意抹黑等行为,不少车企都拿起了法律武器。9月4日,针对部分自媒体及其关联MCN机构的恶意抹黑行为,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公室官方微博发文称,比亚迪已正式提起诉讼,要求公开道歉并索赔300万元;8月30日,江淮汽车法务官方微博也发布声明称,近期“猎狐网”等网络账号多次发表文章(含视频),传播涉及江淮汽车的不实信息,误导社会公众,损害江淮汽车形象,江淮汽车已依法开展维权,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利用AI洗稿,非法牟利问题严重
在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中,非法牟利和夸大虚假宣传问题同样严重。《通知》中指出,非法牟利问题包括:通过制作虚假图片、视频,捏造故事,炒作和散布涉车企负面话题,恶意解读汽车企业销量波动,攻击汽车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等,赚取网络流量,获取商业利益;利用自身话语权和影响力,以“新闻监督”“舆论监督”“科普”等名义,通过以商养测、以测养商、开展商测结合的虚假或不规范测评等方式,获取商业利益,甚至要挟汽车企业提供“保护费”;通过在汽车产品上市发布和汽车企业融资等重要节点,发布涉企虚假不实信息或负面信息,或在评论区带节奏等,胁迫企业开展商务合作。
更有甚者,利用主板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制造新型“网络水军”,产出虚假内容,制造虚假热度和趋势,规避平台监测,谋取非法利益。
据公安部网安局消息,今年2月12日,一则“广州法院对一起某品牌汽车L3级自动驾驶追尾事故作出首例判决”的网络谣言在网上广泛传播,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迅速开展核查。经查,闫某某为吸引流量、赚取收益,通过AI洗稿炮制了该网络谣言,并在多个互联网平台发布,造成网络谣言传播,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属地公安机关已依法对闫某某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相关账号已关停。
此外,夸大和虚假宣传也让消费者防不胜防。部分车企对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汽车企业操纵机构或评测类账号等搞虚假或不规范测评,引用、捏造虚假数据,选择性披露销售数据,巧立名目发布销量排行等各种榜单;借助展会、论坛等行业活动及网络营销宣传活动,制造、炒作话题,造成行业及社会不良影响。
多管齐下,行业互信将得到加强
面对汽车行业的种种乱象,六部门联合出手,净化行业网络舆论环境。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将通过组织企业自查、畅通举报渠道、深入分析研判等方式,强化汽车行业网络乱象处置力度。
一方面,组织汽车企业、相关网络平台企业认真开展自查,坚决纠正违规行为。引导汽车企业向网站平台、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企业属地省级网信办举报反映网络乱象问题线索。另一方面,建立快速处置渠道,依法依约关闭并公开曝光一批参与汽车行业网络乱象的媒体账号,深挖网络乱象背后的公关公司、营销公司等代理方团队及购买其服务的汽车企业,依法打击惩治。
当前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个人或组织为牟取利益,会进行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对行业整体而言,“黑公关”“黑嘴”等乱象,会污染网络舆论环境,使得行业内的交流偏离了基于产品和技术的正常竞争轨道,阻碍行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对消费者而言,虚假宣传以及诋毁式测评,会误导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当消费者难以辨别信息真伪时,也可能降低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度。”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卢鼎亮指出。
卢鼎亮进一步表示,此次专项整治是对汽车行业无序竞争和网络乱象的一次重要纠偏,不仅是为了保护单个企业的合法权益,更是为了维护整个行业的健康生态和广大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直言,汽车行业存在的乱象会造成品牌口碑下滑,客观上会加剧行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部分车企会借助舆论来谋取竞争优势。对于车企而言,未来需要规范其营销行为,营销既不能夸大,也不能恶意贬低对手。“此次治理会规范车企之间的竞争行为,也会逐步形成一套舆论鉴别体系。未来消费者获得的真实信息将增多,消费者和车企的互信也将得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