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0 12:35:00 股吧网页版
智行元年·探寻中国答案丨理想汽车范皓宇:辅助驾驶正经历从“规则驱动”到“智能驱动”的根本性转变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25年确实充满挑战。AI(人工智能)重塑了技术体系和竞争格局,但也为我们打开了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近日,理想汽车产品部高级副总裁范皓宇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

  近几年,辅助驾驶行业经历了多次“技术底座”的范式迁移——从企业普遍把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奉为“黄金组合”,到引入BEV(鸟瞰图)+Transformer摆脱高精度地图,再到端到端将辅助驾驶带入AI时代,企业普遍按照这个路径来推进辅助驾驶功能。

  正如范皓宇所言,AI打开了辅助驾驶行业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进入2025年,行业在辅助驾驶的发展方向上出现了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与世界模型的“分歧”。

  “辅助驾驶正经历从‘规则驱动’到‘智能驱动’的根本性转变,新的架构,新的路径,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所有人都在探索中前行。”范皓宇认为,“在这样的阶段,能率先突破技术瓶颈的企业,将定义下一个时代的标准。反之,一旦放慢脚步,就可能被浪潮抛下。”

  辅助驾驶是企业构建体系化AI能力的重要一环

  根据中汽协的最新数据,今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首次超过了汽车新车总销量的50%。

  不过,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另一面,却是“技术路径趋同+审美符号枯竭”带来的竞争加剧。

  在范皓宇看来,辅助驾驶是打破产品同质化,实现体验跃迁的最强抓手。“当市场上的产品在硬件配置上趋同的时候,辅助驾驶能够提供最直接、可感知的差异化体验,这是车企实现销量增长、构建护城河的重要技术。”范皓宇认为。

  此外,辅助驾驶也是企业构建体系化AI能力的重要一环。“去年在研发端到端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自己的思考有些狭隘,辅助驾驶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我们在用AI的方式做辅助驾驶的同时,也是在建设自身的AI能力,并且推动业务流程变革。”范皓宇解释称。

  “更长远来看,辅助驾驶是汽车进化为空间机器人的技术底座,它将拉动具身智能、人工智能、激光雷达、5G通信等一系列高精尖技术的创新和落地,形成庞大的产业链。所以,辅助驾驶对于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范皓宇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企业在布局辅助驾驶时,路线选择呈现分化。部分企业将VLA一方视为跃升至高级自动驾驶的关键路径,另一部分企业则押注在世界模型上。

  对此,范皓宇认为:“目前,技术路线仍是多元化的,大家都在稳步验证自家技术路线通向高阶自动驾驶的可行性。”

  聚焦至理想汽车,其选择了VLA这条路径,欲将辅助驾驶打造成私人司机。“今年9月,我们正式推送了VLA司机大模型,采用融合强化学习与训练闭环体系的全新架构。VLA司机大模型具备思考、沟通、记忆和自主学习能力。”范皓宇介绍称。

  据悉,今年8月底上市的理想i8,首发搭载了VLA司机大模型(Preview版本),这也是国内首个实现“上车”的VLA大模型。

  “今年9月,我们将整个智驾团队重组为11个扁平化的二级部门,让信息传递和决策更高效,同时取消了大规模封闭研发模式,转向各部门发挥专业能力的常态化高效协作,这是强大的组织能力的体现。”范皓宇认为。

  安全始终是第一原则

  除了技术路线的多路径并进,今年以来,辅助驾驶行业“智驾平权”趋势明显,高阶辅助驾驶系统逐步向10万—20万元主流车型渗透。

  与之相伴随的,是行业对安全性日益重视,政策监管层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部门不仅对行业做出规范,车企也将“智驾”标签改为“辅助驾驶”,宣传话术也更强调安全。

  “行业主管部门对辅助驾驶技术的‘安全红线’提出了新的规范。我们认为,这个做法是以用户安全为前提,强化交付的辅助驾驶产品的质量,对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有很大好处。”范皓宇向记者表示。

  在此背景下,车企也需在“用相对成熟的技术方案尽快跑通量产,来抢占市场份额”与“继续深潜技术池,把护城河挖得更宽,以应对未来可能随时被拔高的安全标准”之间做选择。范皓宇认为,二者并非对立选项,而是相辅相成、并行推进的战略。

  据悉,理想汽车在研发方面一直秉持“交付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思路。如,理想汽车在去年交付端到端+VLM方案的同时,还在进行VLA的研究工作。

  范皓宇表示,这种方式可以在确保当下用户体验的同时,保持对未来趋势的敏锐洞察。

  谈及不同路线研发阶段的共同点时,范皓宇始终强调“安全”二字。“在所有技术的落地过程中,安全始终是我们的第一原则和不可逾越的红线。”范皓宇说,“我们宁可被外界评价‘进展慢一点’,也要确保交付到每一位用户手中的功能都是安全、可靠、高质量的,这是扩展护城河的前提。”

  根据官方的信息,理想汽车的主动安全目前能够实现前向、侧向、后向360°激活功能,在低速、高速范围都可以规避事故风险 。截至今年10月底,理想汽车累计为用户避免了1076万次潜在碰撞事故。

  “今年9月,我们给AD Max用户全量推送了VLA司机大模型辅助驾驶,VLA累计里程已经达到2.3亿公里。对比端到端,辅助驾驶每日使用率提升3倍,VLA累计里程渗透率提升了2.2倍,智能泊车活跃度也同样提升超过2倍,这说明用户非常喜欢VLA。”范皓宇说。

  L4级自动驾驶应聚焦用户价值

  谈及VLA未来的能力,范皓宇透露:“从辅助驾驶角度来说,VLA司机大模型的能力现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但是它的迭代效率非常高。我们预计,最晚到明年年初,理想辅助驾驶将会带来非常好的表现,用户会觉得这辆车真的活了。”

  “VLA司机大模型,强调让自动驾驶系统拥有类似人类的思考能力,通过强化学习,模型将会持续进化为‘专业司机’,而非单纯模仿驾驶行为。我们追求的是以AGI为路径,真正打通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的壁垒,系统化地解决那些过去被认为无法被机器理解的复杂问题。”范皓宇强调。

  正如范皓宇对理想VLA司机大模型的总结,尽管未来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但就目前而言,辅助驾驶仍处于从“可用”向“好用”过渡的关键阶段,技术边界、用户信任与法规伦理的三重门槛尚未真正跨越。

  范皓宇将当前的辅助驾驶归于早期大众阶段。“我主要的判断标准有两点:根据国家标准,现在的辅助驾驶严格来说应该叫L2级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这距离完全成熟、全场景覆盖的L4级自动驾驶仍然有差距;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也就是L2级系统的乘用车渗透率已经超过62%,用户的认知和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范皓宇说。

  在范皓宇看来,只有实现L4级自动驾驶,行业才能从早期大众阶段跨越至晚期大众阶段。进入晚期大众阶段后,意味着技术本身拉不开太大差距,届时应聚焦用户价值,让每一次技术迭代都能解决用户需求。“无论在什么阶段,技术都要服务于人,首先要保证安全,然后再去解决舒适性等问题。”范皓宇表示。

  在业内看来,随着强化训练、模型规模,以及算力的提升,自动驾驶的进步速度与成长速度将远超以往任何一种方式。在未来3—5年,物理世界最大的智能体应用将会是自动驾驶,而L4级自动驾驶有望于2027年实现商用。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当下L2级组合辅助驾驶赛道“车企唱主角”的温和局面,L4级自动驾驶竞争中,车企将与科技企业混战,监管红线与技术门槛同步拉高,行业玩家之间的竞争或更加激烈。

  “我们做辅助驾驶或者智能驾驶,不是为了竞争。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创造用户价值,通过辅助驾驶给用户带来更安心、舒适、便捷的体验,这与我们的产品主张完全吻合。”范皓宇表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