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药明合联(02268.HK,股价57.65港元,市值694亿港元)近日举行的业绩电话会上获悉,基于在手订单与产能释放节奏,公司将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预期从35%上调至超过45%。
公司方面表示,此次业绩指引上调,源于行业景气度延续、订单储备充足、项目进展加快、产能释放加速等多重利好因素叠加。
财报显示,ADC行业“卖水人”(“卖水人”指为行业提供必需服务的参与者)药明合联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01亿元,净利润达7.46亿元。其中,来自海外的收入占比达82%。公司管理层在电话会上透露,海外市场收入加速增长源于客户管线向后期阶段推进,中国创新药的“出海”趋势也贡献增量。
调高全年业绩增长预期
药明合联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其iCMC(一体化化学、制造和控制)项目总数累计增至225个,其中2025年上半年新签iCMC项目37个,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公司还成功获得11个PPQ(工艺验证)项目及1个商业化项目,项目管线向后期阶段稳步推进。
技术方面,药明合联上半年完成超2300个生物偶联药物分子早期研究,涵盖双抗ADC(抗体偶联药物)、双载荷ADC和新型泛偶联药物DAC、AOC等前沿领域。
新签署的37个iCMC项目与全球生物偶联药物创新趋势一致。截至报告期末,综合型ADC项目增至201个,综合型XDC(泛偶联药物)项目数量提升至24个,持续满足客户多元化的开发需求。
“我们不仅参与ADC&XDC项目早期研发,更通过技术赋能推动客户分子向商业化迈进。”药明合联管理层在电话会中表示。
产能方面,在“全球双厂生产”战略指引下,药明合联已在无锡和新加坡持续推进产能布局,为明年的商业化生产做好准备。药明合联高管介绍,此次业绩指引上调,不仅是因为对短期订单执行能力有信心,更表现出公司对ADC及XDC赛道未来发展的战略判断。
根据电话会内容,药明合联的市占率已经从2022年的9.9%提升至目前的22.2%。
ADC药物市场延续爆发式增长
从行业层面看,抗体偶联药物市场延续爆发式增长态势,全球制药巨头与创新药企对一体化CRDMO(合同研究、开发和生产)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
银河证券于今年8月发布的研报中表示,ADC赛道高景气,药明合联作为一站式ADC CRDMO(CRDMO指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组织)龙头最为受益。
迄今为止,全球已上市19款ADC,其中超过10款于2019年后获批。全球ADC市场2020—2024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4%,预计2024至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1%。由于ADC制备工艺复杂,期间的外包率预计约60%,远高于生物制剂34%的外包率。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到2030年,全球ADC外包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0亿美元,较2024年再增长超过300%。
再看行业方面,国产创新药BD(商务拓展)数量和金额创新高。截至2025年6月,已达成52项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其中18项的交易额超10亿美元,披露总金额超过647亿美元,交易热度空前。
也正因为ADC的巨大潜力,市场普遍预期ADC制药企业、ADC产品会成为跨国公司的收购目标。全球大药企及国内生物制药企业在ADC领域投资有望持续加大,从研发到生产的外包服务需求或持续增长,药明合联作为龙头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