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2025年第十六届奶业大会暨中国奶业展览会在厦门举行。《世界奶业中国方案:高质量引领的奶业现代化答卷》(以下简称《报告》)于大会发布。该《报告》由中国奶业协会、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编撰,从多个维度展示了中国奶业的发展历程,并展现了我国奶业多项核心指标的总体水平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水平的现代化成果。

“2025年第十六届奶业大会暨中国奶业展览会”现场
在奶源建设上,中国奶牛规模化、标准化、数智化、集约化水平全球领先,目前已成为全球牛奶主产区之一;单产水平进步显著,规模牧场单产已达部分奶业发达国家的水平,跻身全球“第一梯队”;乳品质量持续突破,连续多年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并实现抽检“全覆盖”,多项指标达发达国家水平……《报告》显示,随着我国奶业在奶源建设、单产水平、乳品质量等方面不断“提质增效”,中国牛奶品质持续升级。

陈萌山致辞
“中国奶业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和奶业发达国家之间上百年的差距,蛋白质、脂肪、体细胞、菌落总数等核心指标的总体水平优于欧盟标准,其中,伊利原奶的菌落总数更是实现了划时代的进步。”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陈萌山在采访中细数中国奶业近二十年来“从追赶到超越”的成长历程。
就持续助力中国奶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陈萌山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要加大支持奶源基地建设,提高奶牛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优质种牛培育和引进;二是加大奶业深加工科技攻关力度,开发多元化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加强品牌建设,鼓励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塑造企业文化等方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四是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从奶源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管控。”
针对牛奶品质等消费者关注的话题,《报告》显示:中国规模化养殖场生产的牛奶,乳脂率(脂肪比率)、乳蛋白率(蛋白质比率)总体水平满足欧盟标准要求。《报告》提到,以伊利为例,牛奶中脂肪、蛋白质等核心指标的总体水平全面达到欧盟标准的要求,而菌落总数、体细胞等关键指标的总体水平更是远远优于欧盟标准。

李胜利致辞
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看来,这些重要指标总体水平的高质量呈现,既是对中国牛奶品质的有力印证,也代表着菌落总数实现了划时代进步,“菌落总数是客观反映牧场综合管理水平和卫生状况的核心指标,我们的菌落总数优于欧盟标准,意味着让奶牛住在‘五星级牧场’,为高品质牛奶的生产筑牢源头保障”。
站在全球奶业的赛道上,中国奶业从“落后者”、到“追赶者”、再到“领先者”,如今站在了发展新起点。这份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一代代中国奶业人的坚守和付出。

刘春喜致辞
“‘国奶自信’时代到来,中国人已经把‘奶瓶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并为世界奶业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了中国力量。”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执行总裁刘春喜表示,作为行业的“长期主义”耕耘者,伊利亲历并参与了中国奶业从追赶到超越的华丽蜕变。“今天,中国乳企以世界级品质的牛奶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全产业链现代化实践,在全球乳业赛道树起了‘中国样本’,以高质量发展诠释‘中国力量’,用一杯高品质牛奶讲好中国故事。立足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未来我们希望与中国奶业同仁一道,坚持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奶业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