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6-02 21:36:40 股吧网页版
检测机构突撤报告!两大医美巨头“交锋”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一场围绕重组胶原蛋白真实性的争论,逐渐演变为两大巨头在商誉、技术与行业标准层面的全面交锋。

  6月1日晚,中国美妆护肤行业两大巨头上演了一场戏剧性的隔空交锋。巨子生物发布声明,称收到“大嘴博士”郝宇所用检测机构的道歉函,将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而就在巨子生物发布声明的三小时前,华熙生物以一份2700字长文声援郝宇,透露已获得第三方检测结果,并警告“如相关企业无法正视自身问题,公司将向全社会公开相关检测结果”。

检测机构来函:“不予认同”

  6月1日晚,巨子生物、可复美官方公众号同时发布声明,公司在5月30日收到了来自郝宇所用检测机构的道歉函。

  该机构在函件中明确表示:对郝宇的做法“不予认同”,且“从未做出任何形式的授权”,并要求其“立即停止使用及转发该《测试报告》的行为”。

  巨子生物在声明中措辞强硬,表示“接受道歉”但“将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并强调“任何针对巨子生物的商业诋毁、造谣中伤行为,我们都必将一追到底”。

  就在同一晚的早些时候,华熙生物选择公开支持郝宇。在《关于支持郝宇博士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声明》中,华熙生物首次披露了与郝宇的资本关联:由郝宇担任法人的上海柳页医创医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柳页医创”),由华熙生物参与的海南海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共同投资设立。

  “基于此,由郝宇博士担任法人的柳页医创属于华熙生态的重要成员,华熙生物理应予以坚定支持和依法保护。”华熙生物在声明中如此表述。

  华熙生物透露已组织专家对郝宇提供的资料进行多方法反复测试,并已获得第三方机构的检测结果。华熙生物表示,希望相关企业主动面对问题,否则将向全社会公开相关检测结果。

争端的起源

  这场争端始于5月24日,香港大学化学博士郝宇(网名“大嘴博士”)在其公众号“大嘴博士颜究所”发布《巨子生物疑似造假?!重组胶原竟然测不到胶原!》一文。

  郝宇称采用国际通用的HPLC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定量法对可复美“胶原棒”(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产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有0.0177%,远低于0.1%的法定备案标注下限,且核心氨基酸成分甘氨酸“未检出”。

  “配方表中明确标注的‘重组胶原蛋白’为‘非微量添加’,理论上都应在0.1%以上。”郝宇在文中指出。

  5月24日深夜,可复美发布告消费者书,驳斥“成分造假”指控,强调产品经“原料投料核查—生产工序质控—成品质量检测”三重验证体系。

  资本市场反应立竿见影。5月26日巨子生物开盘跌超8%,公司市值从5月16日的909亿港元,缩水至最新的760亿港元。

商战升级

  这场成分争论风波背后,似乎隐藏着两大技术路线的深层博弈。早在郝宇发文前一周,华熙生物已向资本市场“宣战”。

  5月17日深夜,华熙生物公众号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一文,矛头直指华泰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等9家券商研报。

  华熙生物称这些研报通过“不科学对比”鼓吹“玻尿酸过时论”。“自2022年起,随着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被看似幸运地选中了’。”华熙生物在文中指出,这些结论形成了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的舆论共振,伤害了经过几代人努力的中国透明质酸产业。

  这场技术路线之争背后,是两家企业截然不同的业绩走向。

  2024年,华熙生物遭遇上市以来最差业绩: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70.59%,第四季度甚至首次出现单季度亏损。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39亿元,同比增长57.17%;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增长42.4%。虽然其明星产品“可复美”的销售收入增速已相较2021年已有明显的增速放缓,但仍远好于行业企业的业绩表现。

  从研发投入来看,巨子生物2024年研发支出为1.06亿元,华熙生物同期研发支出为4.66亿元。

检测标准缺失

  这场争端同时暴露了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的关键痛点——检测标准缺失。行业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成品检测标准,不同机构因方法差异得出的结果可能天差地别。

  巨子生物在5月24日的声明中质疑郝宇采用的检测方法“未纳入行业标准”,且“因缺乏原料样本无法验证方法学,结果不具可信度”。公司同时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YY/T 1947-2025行业标准,称自检显示胶原蛋白含量均超0.1%。

  可复美在声明中透露,国家药监局已于2025年启动化妆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及其检测方法的行业标准制定。

  这一信息同时暗示,当前行业确实缺乏公认的检测标准。

  华熙生物在6月1日的声明中转发了郝宇《重组胶原蛋白检测方法之争——别忘了三聚氰胺的历史教训》一文,并指出:“我们不是在检测什么神秘的暗物质,我们只是在检测一个普通的蛋白质,根本无需等到‘标准之争’尘埃落定时再做出结论。”

  “三聚氰胺事件首先并非是我们缺乏检测技术手段,而是有不良企业利用了检测标准的漏洞。”华熙生物表示,要防止个别企业与少数不纯洁的学者结合,操纵标准讨论……并用“标准之争”“商战之争”掩盖一个企业基本的产品安全与价值承诺。

论战背后,还有更多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风波已超越简单的商战范畴,触及国产美妆品牌的核心价值——随着2023年国货美妆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外资品牌达到50.4%,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任成为最珍贵的资产。

  当巨子生物高举检测机构的道歉函主张法律维权,华熙生物亮出第三方检测底牌步步紧逼,双方的攻防战实则将更深层的行业命题抛至台前:在缺乏统一检测标准的真空期,企业究竟该以何种姿态面对公众质疑?消费者又该相信谁手中的“科学证据”?

  随着国家药监局启动行业标准制定,这场巨头之争或许将加速行业规范化进程。但比技术标准更迫切的,是建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标准”。

  当华熙生物呼吁“不把预警者诬陷为造谣者的环境”,当巨子生物强调“对造谣行为一追到底”,双方都在争夺道德制高点。

  而最终的裁判权,始终掌握在每一个打开化妆包的中国消费者手中。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