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操子怡)人形机器人兼具移动与精细化操作能力,轮式机器人灵活穿梭于设备间执行搬运任务,多足机器狗在复杂环境中稳定巡检,协作机械臂则在高精度工位完成柔性装配——这些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并非孤立作业,而是在统一调度下协同完成从抓取、检测到搬运、组装的全流程任务。
近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上,越疆科技正式发布“超级工厂”多形态具身智能机器人平台,实现首次多形态通用具身机器人协同常态化作业。
越疆科技首席科学家郎需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形借助拟人化作业等能力负责一系列多工位协同作业和精细化操作,攻克工业制造“最后一米”灵活作业难题的关键力量;多足狗型机器人擅长巡检与跨越障碍搬运,协作机器人精度高、同步性好,能适应多种环境。“它们能依托统一的基座模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高效协同的群体智能。”
本次工博会,越疆首发轮式人形机器人ATOM-M,据介绍,这款产品秉持实用主义原则,融合“人形上身”的灵巧操作与“轮式底盘”的高效移动,精准契合了工业场景对移动操作的刚性需求。郎需林介绍,ATOM-M的诞生,体现了越疆基于场景需求定义产品形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源于公司深厚的制造业背景。配套的一站式数据工具链,旨在降低从真实场景中采集数据、训练模型的门槛,加速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越疆科技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深圳,是国内赴港上市的“协作机器人第一股”,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六轴机器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27.1%;净亏损4090万元,较上年同期收窄31.8%;毛利率提升至47.0%,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
工博会上,越疆展出了智能咖啡机器人、冰淇淋机器人、智能艾灸机器人等覆盖餐饮、健康等热门服务场景的解决方案,直观展现出越疆从工业智造向商业服务赛道的延伸。郎需林认为,国内协作机器人市场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不过随着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增长,其应用边界有望进一步拓展。
在他看来,具身智能浪潮的兴起,对越疆而言更是“二次创业”的机会:“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新的创业机遇,目前机器人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大模型能力已较强,但还需进一步发展‘身体’与‘头脑’的协同智能,技术成熟度是逐步提升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
从最初推出的桌面型高精度小型机械臂开始,逐步迭代至协作四轴、协作六轴机器人,再到融合AI技术的双臂机器人X-Trainer。今年3月,越疆推出了全球首款兼具“灵巧操作+直膝行走”能力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
郎需林说,公司与其他进入机器人领域的企业不同,其根基深植于真实的工业应用土壤。“目前,越疆的协作机械臂已在全球部署超过10万台,这意味着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的产品每天都在世界各地的工厂里,与生产线上的工人、设备、工艺以及各种不确定性进行着深入而持续的‘亲密接触’。这种长期、大规模的实际场景淬炼,构成了越疆产品迭代与技术演进的核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