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当全球首辆自动驾驶出租车NuTonomy在新加坡上路,激光雷达在复杂城市场景的可行性首次得以验证。彼时,中国企业激光雷达市占率不足5%。
同年,33岁的邱纯鑫在哈工大(深圳)博士毕业,带着厚厚一沓商业计划书,站上了南山区“创业之星”大赛的舞台。
在互联网投资的风口,做硬件的邱纯鑫此前接触了不少投资人,但常以“看不懂”被婉拒。
而在这一年南山创赛,速腾聚创一举拿下企业组冠军,东方富海、复星锐正等资本随后进场。八年后,邱纯鑫港交所敲钟,速腾聚创成为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稳居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
一场区级创赛走出了多少明星企业?
“天空之王”大疆创新、“中国LED驱动电源第一股”茂硕电源、“3D视觉第一股”奥比中光……以至于业内流传:如果能获南山创赛前几名,应该把公司的门开大一点——因为投资机构会纷纷找上门。
从“看不懂”到“第一股”,背后是这一赛事十余年淬炼出的“快与慢”创业哲学:快,是对前沿赛道的敏锐觉察力;慢,是贯穿从实验室到IPO的全链条耐心培育。
截至目前,大赛累计吸引超2万个项目报名,投入奖金9000万元,催生和加速的超480个优质项目累计撬动投资约46亿元,对南山区GDP的贡献突破300亿元。其中,2024年大赛成功助力14家优质企业落地南山,直接撬动融资5000万元。
今年,“创业之星”大赛再次启幕,对具身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的覆盖度更高,还设置超4000万总奖金、5亿元直投基金、2亿元微股权基金(单项目最高200万)三层激励,配套空间、人才、场景等赛后服务。谁会是下一个独角兽与“第一股”?
让创新被“看见”
经济学家张维迎曾将企业家分为两类:套利型企业家、创新型企业家。其中,“套利”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发现不均衡,寻找有利可图的机会并加以利用;“创新”则是创造不均衡,创造出原本没有的东西并将其商业化。
然而,新事物的诞生天然伴随着不解与质疑。东方富海合伙人周绍军曾公开谈到,刚接触速腾聚创时,不少投资人表示该项目“看不懂”,一时无法想象出激光雷达具体的应用场景,因此不愿意投。
奥比中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源浩也回忆道,2013年从麻省理工学院回国,3D视觉感知技术即使在科创强市深圳,也是一个新鲜事物,“投资人不了解,都不敢投钱。”
2006年起于深圳城中村20平方米民房的大疆更是如此。早期,汪滔仅靠把自己发明的飞行控制系统放在航模爱好者论坛上卖,才可维持大疆的基本经营。
技术极客们在“无人区”摸黑前行,南山区“创业之星”大赛则将他们带到了聚光灯下。过去17年,大赛吸引超2万个项目报名,一个又一个潜力企业与赛道被看见、被理解。
2010年、2013年,大疆创新与奥比中光先后参加“创业之星”大赛,均获当年企业组优胜奖。
2016年,成立仅两年的速腾聚创报名参赛,也一举拿下企业组冠军。哈工大(深圳)实验室里晦涩抽象的数据和术语被“翻译”为商业化语言,让投资人终于“看懂”激光雷达的广阔应用前景。至2024年港交所上市,速腾聚创不到十年完成了14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40亿元。
据Yole Group报告,2024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攀升至6.92亿美元,速腾聚创以26%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在中国服务机器人3D视觉传感器领域,奥比中光市占率超70%,位列行业第一;大疆则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0%以上份额,产品广泛应用于航拍、测绘、农业等领域。
借由赛事,南山区对机器人、智驾、低空等前沿赛道的超前觉察与先手布局,使其率先于全市甚至全国形成新兴产业集聚。
2024年,南山区GDP超9500亿元,连续12年居广东省区(县)第一,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超50%,“不出南山就能造出一架无人机”等在业内广为流传。
今年,“创业之星”大赛规模再升级,覆盖的行业赛道更新、更广、更具挑战性。
其中,国内赛包括人工智能+X赛(含具身智能)、生物医药赛、新材料赛、高端装备赛、X未来赛等五大行业赛和一个游戏产业专项赛;国际赛包括人工智能+赛(含具身智能)、生物医药赛、X未来赛(含游戏、VR及元宇宙等)和北美生物医药专项赛、德国AI+硬科技专项赛等,期待发掘海内外更多“创新型”企业。
让创业经验可“传承”
“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什么都做,能做好吗?”2012年,宝尔爱迪创始人、董事长陈东明面对“创业之星”大赛评委的尖锐质疑,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创业项目。
那一年,宝尔爱迪仅获鼓励奖。陈东明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名次虽不高,但参赛过程中的思考、答辩和专家评委的评定、质疑,促使团队更清晰、辩证地检视自己,这才是参赛的最大收获。
创业初期,宝尔爱迪在B端与C端摇摆不定。被点出“什么都做”不可取后,团队全面分析了公司的技术优势,最终选定To B方向,切入防爆通讯终端这一细分赛道。
而今,宝尔爱迪旗下品牌“RugGear朗界”成为全球仅有的两家通过欧洲ATEX防爆认证的数字化终端服务商之一,业务网络覆盖德国、俄罗斯、东南亚等超60个国家和地区。
菲鹏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崔鹏也有相似经历。2008年首届“创业之星”大赛,菲鹏生物已成立七年,正是业务增长与转型调整的关键时期。“我们既是参赛,同时借这一契机,对过去7年的发展做一次复盘、审视,重新规划、重新出发。”崔鹏谈到。
当年,菲鹏生物不仅拿下大赛冠军,还在“不出海就出局”尚未成为行业共识之时,率先确立了进军海外市场、搭建技术平台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如今,菲鹏生物自主研发的化学发光仪器全球销量超8000台,连续4年增速位列全国第一。
评估、校准自身的技术水平与商业模式,是企业参加创赛的一大核心诉求。之于办赛方,也要求从赛事机制到专家评审都足够专业甚至“毒辣”,能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给出建议。
这也是南山区“创业之星”大赛的优势所在。记者了解到,今年赛事特设“顶尖评审团”,由组委会面向全球投资专家、行业技术专家、创业企业家公开征集,标准极高。
对于投资专家,要求曾上榜《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等国际权威榜单,主导过5个以上独角兽项目或超10亿元规模的成功退出案例;对于行业专家,要求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国际知名科技奖项获得者或入选全球青科榜,主导过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或国际标准制定;企业家则要求现任或曾任知名上市企业或独角兽、“小巨人”企业CEO/CTO/CFO级别高管。
值得一提的是,“创业之星”大赛迄今已培育大疆、盛弘电气、光峰科技、茂硕电源等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以及17家“小巨人”企业、10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不少高管走到了聚光灯对面,从赛事评委、更是“过来人”的角度与参赛者同频对话。
例如,2008年获优胜奖的茂硕电源,就连续多年派出高管在大赛中担任创业导师和评委,并在2015年、2016年以分赛区合作机构的角色承办赛事。
身份的轮回流转、经验的传承迭代,侧面解释了“创业之星”大赛何以生生不息。今年,大赛生态伙伴更是拓至超200个,其中不乏英伟达、亚马逊、英特尔、腾讯、华润、中国稀土等海内外龙头企业,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科创学院等高校院所,以及松禾资本、高瓴资本、IDG资本、东方富海等头部机构。
300亿背后的“长期主义”
有企业家形容,科技创业如同“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从基础研究到概念验证,到样品开发、中试熟化,最终到大规模量产,各个阶段面临不同的融资痛点。
这也是为何,国际科创高地与金融资本聚集地总是存在地理上的重合:硅谷的风险投资额长期占全美40%以上;而在深圳,南山区集聚了全市78.2%的风投创投机构。
今年,“壮大耐心资本”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资本不受短期市场波动的干扰,做“时间的朋友”。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亦提及,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鼓励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大胆资本,支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撰文指出,创赛应是一项长期事业,需要各方主体秉持长期主义的创新创业信念,绝非仅凭几分钟路演就决胜负的“一锤子买卖”。
这即是说,让更多有潜力的企业团队被“看见”只是举办创赛的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赛后的耐心陪伴。
何以“耐心”,今年的“创业之星”大赛或将提供一个样本范例。
超4000万元赛事奖金之外,南山区将联合IDG资本、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风投机构及南山战新投、深天使等市属区属基金组成创投联盟以及2亿元大赛微股权投资基金,鼓励优先面向参赛项目进行天使轮投资,对总决赛获奖项目进行无条件直投,单项目最高可获1000万元股权融资。
除了股权投资,南山区还将与各金融机构联合开发“创新贷”,为初创企业提供低利率快速贷款。同时,组织优秀项目参与“X-Day”西丽湖路演社,以及高交会、创投者之夜、BEYOND Expo(澳门)、CES(国际消费电子展)、TechCrunch等活动及展会,有效提升项目资本曝光度。
今年3月,《南山区支持创新创业“六个一”行动方案》印发,从“一个人”“一间房”“一张桌”“一笔钱”“一场景”“一条龙”六个方面推出15条创新举措,直击初创企业办公成本、融资、场景应用等难点痛点。
本次大赛也将与“六个一”体系全面对接。如在“一张桌”即办公空间方面,大湾区首个大模型AI生态社区“模力营”二期空间整合后,将共计提供超5万平方米创新研发空间,团队入驻最高两年免租;“一场景”方面,鼓励企业参与AI、机器人应用场景“揭榜挂帅”,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将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500万元资助。
“上午才做完汇报,下午就给我们召开了一场项目专题启动会,邀请深创投、南山战新投以及区里的人才部门等,为整个项目做了全方位安排。”益合半导体创始人舒中义告诉记者,去年获大赛新材料赛道一等奖后,团队陆续参加了BEYOND Expo(澳门)、青年企业家座谈等,充分链接了海内外供应链资源、资本、企业家生态等。
去年获“创业之星”总决赛三等奖的他山科技,则顺利零租金入驻“模力营”。联合创始人兼CEO马扬谈到,公司聚焦人工智能触觉传感技术应用,在深圳有近二十个机器人上下游客户,落户南山让其有更快的反应速度,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南山并不是把‘创业之星’简单做成一个比赛,而是打造一个综合支撑体系。”光峰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屹表示。
从赛前、赛中指导到赛后全链条服务,在南山,创赛是一项平衡“快与慢”的长期事业。截至去年,“创业之星”大赛催生和加速的超480个优质项目累计获得投资约46亿元,对南山区GDP的贡献突破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