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老板章征宇,带领连连数字扭亏为盈。
8月26日,这家跨境支付巨头,披露成绩单,1至6月,净利润达到15.1亿元,同比增长5倍。
利润猛增,在于出售资产,卖掉合资公司“连通”部分股权。该标的由连连数字和美国运通联合成立,受其拖累,连连本身亏损多年。
章征宇团队出售股权,收获投资收益高达16亿元,一举扭亏。
只是,这笔交易只能让一时的报表好看,做“支付中间商”的生意,章征宇的海外淘金路,还得忙着攒牌照,筑牢护城河。
“跨境支付平台的合规成本普遍增加。”盈科(上海)“数字经济法律事务部”主任、股权高级合伙人律师刘磊告诉《21CBR》。
甩掉包袱
连连数字,由59岁的章征宇创办,并担任董事长。
绕开支付宝、微信两大巨头,章征宇淘金跨境支付,连连上半年的TPV(数字支付总支付额),达到2.1万亿元。
他的支付生意,挣钱逻辑简单,即按交易笔数或交易金额,向客户收取服务费。资金一倒手,连连挣所沾的“油水”。
1-6月,其全球支付业务,毛利率达到72.7%;起家的境内支付业务,则不到20%。
在章征宇眼里,国内支付市场,厮杀成红海,揣一沓牌照去海外淘金,是更好的选择。
同时,他甩掉一块包袱。
2024年12月,公告称,其与美国运通签署协议,出售合资公司连通部分股权,交易对价16亿元,此外,美国运通亦向连通增资23.3亿元。
年初,出售事项及增资完成,连连数字在连通的权益,摊薄至17.6%。
交易完成后,上半年投资收益加上摊薄收益,一下多了20.5亿元,公司利润大增,爬出亏损泥潭。
“公司调整了与美国运通合资公司的股权比例,集中资源在核心业务上,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章征宇解释。
出售部分股权之际,章征宇的生意,存在合规成本抬升的压力。
牌照维护成本正上涨。比如,欧盟EMI牌照,需要额外满足资本充足率和数据本地化要求,年维护成本可能超50万美元。
同时,技术合规投入翻倍。
欧盟PSD3新规对反洗钱筛查的响应效率要求极高,企业只能选购采购高性能AI系统,单次部署成本能达到数百万美元。
“对中小企业来说,成本增加,压力巨大;头部机构则可以通过技术替代、牌照复用、合规协作来消化成本。”
刘磊判断,未来跨境支付行业的集中度将提升,合规能力会成为“分水岭”。
渴望牌照
掘金跨境支付的章征宇,意外出圈。
他志在To B市场,专注解决企业客户的支付需求,比如大型跨境电商、品牌卖家等,老百姓不熟。
章征宇手握一张香港虚拟资产交易牌照(VATP),进入投资者视野;同时其子公司连连国际,牵手圆币科技,合作跨境支付场景项目。
现阶段,连连已成立专责团队,负责推进相关项目及开展用例研究。但牌照,没那么好拿。
“平台持有的牌照越多,被客户信任和选择的概率,自然越大。”
刘磊向《21CBR》记者表示,牌照之于跨境支付平台,不只意味着业务准入门槛,也为商业信任背书。
章征宇只有拿牌进场,才能抢占先机。他有自己的一套打法。
企业切入数字支付赛道,要么“倒着来”,先找小切口,跑通后做大规模和利润,再逐步做合规,发展有不确定性;要么“正着来”,先拿所有准入牌照再盈利,需要承受短期利益损失。
“我们选择‘正着来’。”章征宇说,他想主打的场景还是跨境支付。
“加快构建新支付网络。”在3月的股东信里,章征宇写道。
把稀缺牌照收入囊中,需要时间和运气。连连数字的股价回落,截至8月27日收盘,徘徊在11港元/股上下。
四处出击
章征宇野心十足,要“畅连全球数字贸易”。
公司累计服务790万家客户,通过跨境支付品牌“连连国际”,在全球多地建本地化团队,四处出击。
连连数字既深耕欧美等成熟市场,也布局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
连连国际CEO沈恩光,近期签下多起合作。最受关注的,是6月初,跟银联国际的签约。
根据协议,依托连连的全球支付网络和银联全球速汇Money Express服务,将合力提供快速跨境汇款服务,帮客户轻松向中国境内汇款。
“使客户能够以几乎实时的方式,向中国的个人收款人进行跨境资金转账,且所需填报材料极少,操作步骤简单。”谈及合作价值,沈恩光表示。
做支付,合规先行,牌照的获取,被章征宇视为重中之重。
去年5月,公司拿下卢森堡EMI(电子货币机构)牌照,手里的全球支付牌照,累计达到65张。
今年7月,公司完成3.94亿港元港股配售,其中30%,用于全球业务及牌照扩展。
刘磊律师表示,连连国际这样的跨境支付平台,在全球化运营过程中,面临三大合规挑战。
一是全球牌照碎片化,每个国家的“规矩”不一样。比如美国要分开在各州申请货币转移牌照(MTL),欧盟EMI牌照还要满足资本充足率和数据本地化要求。
二是数据与风控冲突。比如欧盟GDPR要求数据存本地,而印尼等新兴市场要求删除敏感字段,因此平台需要安排技术人员随时应变,否则容易违规。
三是地缘风险传导。一些地区冲突,也会导致汇款合规审查变严,隐性成本激增。
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他和连连,必须稳住脚步,并证明其造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