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上市险企发布业绩预增公告。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初步测算,预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约50%到70%;新华保险预计同比增长45%至65%;人保财险预计将增加约40%到60%。
据悉,资产负债两端发力,尤其是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是上市险企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一位券商分析人士近日在受访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保险股业绩对权益市场弹性的逐步兑现和释放,“慢牛”行情下上市险企估值与业绩双击可期。
投资收益大增助推业绩增长
10月19日,中国人寿公告显示,经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67.85亿元到1776.89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将增加约522.62亿元到731.66亿元,同比增长约50%到70%。
谈及本期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时,中国人寿表示,公司聚焦价值创造与效益提升,持续深化资负联动,深入推进产品和业务多元,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稳健开展跨周期投资布局,持续提升投资专业能力,不断增强投资组合收益稳定性,提升长期回报潜力。
“今年以来,股票市场回稳向好势头不断巩固,公司积极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把握市场机会坚决加大权益投资力度,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中国人寿表示。
此前,新华保险发布业绩预增公告,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93.06亿元至134.42亿元,同比增长45%至65%。
新华保险表示,公司聚焦保险业务价值增长和品质提升,在产品、服务、队伍、生态、科技、运营等领域全面做好保险负债端的经营管理,加快推进分红险转型;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增配能够抵御低利率挑战的优质底仓资产,夯实长期收益基础。
“前三季度中国资本市场回稳向好,使得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在去年同期高增长基础上继续同比大幅增长,进而实现了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较大增长。”该公司亦提及投资收益大增助推业绩增长。
人保财险在公告中也指出,公司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在保持流动性安全边际的基础上,公司适度增配具有长期价值的优质权益类资产。“受益于前三季度资本市场上涨,公司配置结构的优化放大了市场上涨的正向效应,总投资收益同比增幅较大。”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两端发力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达到36.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人身险公司险资运用余额占比为90.0%。从投资结构来看,债券、股票占比分别为51.1%、8.8%,同比均提升,其中股票规模增速超过债券成为增速最高的品类。
业内分析指出,保险公司加大股票投资力度,通过股票红利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提高险企投资收益率,进而保障其偿付能力充足率,降低金融风险发生概率。2025年以来,A股呈现温和上涨态势,且红利和成长板块轮番上涨带动赚钱效应持续释放。股市慢牛带动权益投资业绩兑现,险企收获底部加仓收益。
从负债端表现来看,仍在披露保费的险企数据显示,上市保险公司的负债端呈现增长态势。今年前9个月,中国太保子公司中国太保寿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324.36亿元,同比增长10.9%,中国太保财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599.55亿元,同比增长0.1%。新华保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727.05亿元,同比增长19%。
此外,非车险“报行合一”有望改善上市财险公司承保表现。10月1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加强费率管理,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即所谓的费用水平“报行合一”。这是继车险、寿险执行报行合一之后,监管部门开始管控非车险领域的费用水平,遏制不理性竞争。
华泰证券分析师在近期研报中指出,我国财险业非车险保费占比过半,但是非车险承保表现不佳,常年处于承保亏损状态。2019年以来头部三家财险公司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的加权平均非车险综合成本率一直大于100%,非车险平均处于亏损状态,车险为财险公司主要利润来源。本次推行非车险“报行合一”,有望压降非车险费用率,改善财险整体承保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