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外卖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连接消费与供给的重要纽带,既便利了群众生活,也带动了餐饮、零售等产业升级。然而,近期外卖领域过度补贴竞争现象,引发了社会对行业健康发展的关注。
从现状来看,一些平台通过大规模补贴抢占市场份额,短期内确实带来了订单量的快速增长,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餐饮商家的线上渗透率。
但这种模式背后,潜藏着诸多隐忧。北京南城香餐饮相关负责人就提到,外卖订单增加的同时,商家客单价下滑、利润率下降成为普遍现象。
另一位餐饮连锁企业创始人则向记者表示,过度依赖补贴的外卖竞争不仅打乱了堂食经营秩序,更因难以持续的成本压力,影响了企业在品质提升、服务优化上的投入,长期来看不利于行业整体进步。
事实上,过度补贴引发的非理性竞争,已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今年 5月,五部门针对外卖行业竞争中的突出问题,对相关平台企业进行约谈,明确要求各方合法规范经营,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有观点认为,一些企业习惯于依赖价格竞争开拓市场,注重追逐短期利益。尤其在面对市场压力时,仍然倾向于采取传统竞争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行业内部竞争持续加剧。
在行业内部,对理性竞争的呼吁日益增多。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表示,美团反对内卷,呼吁行业理性竞争,商战如果没有推动进步,就没有赢家。此外,这也会分散企业在提升服务质量、履行社会责任上的注意力。
“比如我们去年成立生态伙伴部,花了很多时间跟商户沟通,包括如何应对‘内卷式竞争’、如何助力扶持老字号、如何给骑手更多保障等等,我们前年开始跟人社部合作的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险等等一切,现在因为这种竞争,大家在这个方向注意力会下降。”王莆中说。
另有平台表示,单纯依靠补贴掀起的竞争热潮,本质上是行业资源的错配,不仅无法真正推动产业升级,反而会让整个行业陷入非理性比拼的误区。
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外卖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平衡短期活力与长期根基。平台企业作为经营主体,应深刻认识到,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短期补贴的“烧钱”比拼,而在于对消费需求的精准响应、对产业链的协同赋能。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配送效率、通过模式优化降低商家运营成本、通过服务升级保障消费者权益,才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正道。
同时,行业各方需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监管部门应持续加强规范引导,及时纠正不正当竞争行为;平台企业应摒弃短期思维,聚焦核心能力建设,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比拼服务与价值;商家则需理性参与市场竞争,将精力更多放在提升产品品质、优化消费体验上。
外卖行业连接着亿万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关系着千万从业者的生计与发展。唯有回归理性,跳出非理性竞争漩涡,将重心转向创造真实价值,才能让外卖行业在规范中成长,在创新中进步,真正实现平台、商家、消费者与社会的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