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小店是城市里最接地气的经济单元,它连通着街巷烟火气与居民的日常生活,也记录着无数小家庭的奋斗与希望。但近年来,随着餐饮行业内卷加剧,很多小店老板都在寻找“突围”的方向。近期,记者走访部分小店发现,美团拼好饭正在为他们提供一条提升订单与稳定利润的新解法,成为他们值得信赖的“第二增长曲线”。
订单上来了,生活更有盼头
清晨6点,阳光刚刚划破长江大桥的薄雾时,52岁的朱松平和妻子就已经从家里出发,前往他们在武汉光谷的酸辣粉面档口。此前,朱松平的店铺做的是纯堂食,并没有上线任何外卖平台。今年春天,受到“外卖大战”的影响,周边的店铺纷纷上了外卖,朱松平也决定试试拼好饭。
让朱松平没想到的是,仅上线拼好饭不到一个月,店铺的单量就已经实现了从十几单到接近百单的快速增长,在拼好饭上的日均收入能达到2000元,占到了店铺总体收入的八成以上。“我现在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订单量增加,每天的收入在增加,而且还会时不时的出现爆单的情况,感觉比线下单纯做堂食要踏实得多。”朱松平坦言。
无独有偶,在海口经营辣汤饭店铺的邱勇强也有相同的感受。辣汤饭由猪舌、猪肚、猪心等新鲜猪内脏与酸菜共同熬制,配以米粉、香葱煎蛋和腊肠食用,最初是海口开埠时期码头工人的饱腹餐。但就是这样一家以海南独特的文化符号为主打餐品的餐厅,开业初期却门店冷清,甚至一度几天都没有顾客。“当时都不想做了,差点就转让了店铺。”邱勇强回忆道。
2023年,邱勇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上线了拼好饭。虽然最初的增长并不明显,但邱勇强不断根据市场反馈调整经营策略,陆续推出特色辣汤饭套餐、夏日稀饭套餐和海南文昌鸡套餐,最终让门店销量稳步提升,目前已经能达到每天上百单。“拼好饭带来了稳定的单量增长,让我们店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店变成了附近的头部商家。”
与朱松平、邱勇强不同的是,郑州一家猪脚饭的店铺老板袁高岭在开店初期便上线了外卖,但因缺乏运营技巧,单量却始终没有明显起色。“最开始的时候一天也就一百单,后来下滑到几十单,根本无法覆盖成本。”袁高岭坦言。去年6月,他“转战”拼好饭平台后,情况迅速改变。短短几个月,他的门店每日单量便突破400到500单,日均利润稳定超过2000元,拼好饭订单量占到了店铺总体订单的八九成。
目前,全国还有很多这样的餐饮小店,正在借助拼好饭“拼”出线上订单量新高。华泰证券的数据显示,90%入驻拼好饭的商家实现销量提升30%以上,带动盈利提升。正如朱松平所言:“外卖是整个餐饮行业的一个大趋势,在现在这个时代,你不想做外卖就会被淘汰,这就是现实。”
频繁爆单、熟客不散,撑起餐饮小店老板经营信心
除了订单增长带来的收入提升,越来越多餐饮小店老板更真切感受到的,是久违的“爆单时刻”以及老顾客日复一日的支持带来的踏实感。
“今年6月那次爆单场面,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惊人。”袁高岭回忆,当天上午11点半,店里的订单量就已突破200单,照这个趋势,很可能冲上1000单。“但那天人手实在不够,备货也没跟上。骑手已经排到280号了,我才刚做完80多号,订单多到根本忙不过来。”他只能无奈关掉午市高峰时段的接单。即便如此,门店当日仍完成了四五百单的出餐量,“那天我们中午关了三小时,下午才重新营业。要是不断档,那天真可能冲满一千单。”
除了爆单时刻让人振奋,老顾客的持续下单,也成了他坚持做下去的动力。袁高岭说,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天天点鸭腿饭的顾客。“从我们刚上线拼好饭开始,这位顾客几个月内点了180多次,有时候他吃的一天两顿都是我们家的。备注永远写着:多加汤、不要青菜、少点米饭。”现在每当袁高岭看到这句备注,就知道是他的老顾客下的单。
在福建莆田,一家兜炝肉店铺的老板林帅,也正享受着爆单带来的成就感。他家的炝肉饭传承三代,最初是街边摊位,如今借助拼好饭成为线上“霸榜常客”。“我们门店拼好饭月销达到了9999+,爆品套餐单品销量超5000单。”林帅介绍,炝肉本就是莆田特色,他又在原有基础上加入扁食、鱼丸、香肠,打造“一饭一汤”的经典组合,价格实惠、出餐快,深受顾客欢迎。
林帅也提到,他最感动的是那些从开业吃到现在的老朋友。 林帅说,他最“长情”的顾客,已经在他的店铺里点了五百多单炝肉饭了。在他眼中,每一位反复下单的顾客,都是对味道的肯定,也是小店能越做越稳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