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美团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其第二季度实现营收91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看似有一定增长态势。
然而,在光鲜的营收数据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美团二季度经营利润暴跌98%至2.3亿元,经营利润率从13.7%跌至0.2%;调整后净利润14.9亿元人民币,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36.06亿元同比下降89%,远低于预估的98.5亿元人民币。
美团方面认为,如此惊人的利润下滑幅度,背后的主要推手便是“非理性竞争”。
京东同样面临挑战,第二季度收入为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但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仅为62亿元,同比下滑50.8%。新业务板块运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7亿元激增至148亿元,拖累集团整体表现。
阿里巴巴虽未披露最新财报,但摩根士丹利分析报告指出,阿里在截至6月的第一财季于外卖和闪购方面投入约100亿元,预计第二财季投入可能翻倍至200亿元。
核心本地商业板块遭受重创
作为美团营收支柱的核心本地商业板块,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653亿元收入,较上年同期的606.82亿元增长7.7%,但经营利润率却从25.1%暴跌至5.7%,经营溢利同比下降75.6%至37亿元。
拆解收入结构可见:美团的配送服务收入236.56亿元,同比仅增长2.8%,增速显著放缓;佣金收入249.51亿元,同比增长12.9%;在线营销服务收入135.47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他服务及销售(含利息收入)31.93亿元。
配送服务收入增长乏力的背后,是激烈竞争下配送补贴的大幅增加。为维系用户黏性与骑手运力,美团不得不提高骑手补贴标准,直接导致配送成本占比飙升。在佣金与营销收入双增长的情况下,经营利润率却大幅跳水,揭示出该板块正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成本困局——每新增1元收入,需要投入更多成本用于补贴,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配送服务收入增长乏力,主要是由于激烈竞争下配送补贴大幅增加。为了在竞争中吸引用户,美团不得不提高骑手补贴,导致配送成本飙升。而在佣金收入和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增长的情况下,经营利润率却大幅下降,这表明美团在该板块面临着成本大幅上升、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的困境。
从京东的业务表现来看,也不容乐观。
自2025年2月正式入局外卖行业以来,京东推出的“百亿补贴”策略在二季度显现出双刃剑效应:外卖所属的新业务板块成为收入增速最快的业务线,但也是唯一亏损的业务单元。
从整体业务架构看,京东主要以京东零售、京东物流、新业务三大板块为主营业务。
京东零售(含京东健康、京东工业)收入3101亿元,同比增长20.6%,经营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37.6%,利润率提升至4.5%;
京东物流收入515.6亿元,同比增长16.6%,但经营利润19.58亿元,同比下降10.3%,利润率下滑至3.8%;
新业务(含京东外卖、产发、京喜及海外业务)收入138.52亿元,同比激增198.8%,但经营亏损达147.77亿元,同比扩大202.6%,利润率低至-106.7%,2024年同期为-15%。
新业务板块的巨额亏损形成了“虹吸效应”,尽管零售主业保持稳健增长,但新业务的亏损规模已超过零售板块的利润增量,导致集团整体净利润大幅下滑。
成本与营销开支激增
为了应对外卖及即时零售业务的激烈竞争,美团的成本和营销开支呈现出大幅增加的态势。第二季度,美团的销售成本为614亿元,同比增长27%,占收入百分比由58.8%同比增加8.1个百分点至66.9%。美团表示,增加主要由于即时配送交易笔数增加及骑手补贴提高、食杂零售业务的扩张及海外业务的发展。
事实上,为应对竞争,留住用户和商家,平台不得不加大补贴力度,进一步增加了成本。美团、京东和饿了么均大幅增加了营销开支。其中,美团的营销开支同比大增51.8%,达到225亿元;京东的营销开支同比增长约128%至270.13亿元。如此高额的成本和营销开支,严重侵蚀了平台的利润空间,使得净利润大幅下滑。
在上半年这场外卖大战中,市场格局也已然发生转变。瑞银报告显示,市场格局已从美团一家独大转变为三足鼎立。饿了么市场份额从13%飙升至28%,美团从74%下滑至65%,京东占据7%份额。意味着其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
市场份额的此消彼长,美团在市场份额上的下滑,意味着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美团CEO王兴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美团将在保持外卖规模优势的基础上增加补贴,来确保价格竞争力和稳定的履约体验,预计核心本地商业三季度会出现较大规模的亏损。美团会根据竞争态势和策略动态调整投入规模。虽然王兴认为当行业补贴逐步回归理性水平,外卖也会回归合理的利润水平,但在当前非理性竞争的大环境下,何时竞争能够回归理性尚不明朗。
美团新业务板块虽然营收增长,但亏损也在扩大。2025年第二季度,美团调整了食杂零售业务战略,同时加快了Keeta的海外扩张步伐。新业务板块营收265亿元,同比增长22.8%,亏损环比收窄至19亿元。新业务的亏损主要源于海外业务的扩张投入,未来海外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美团在新业务板块实现盈利仍面临巨大挑战。
美团、京东二季度的利润暴跌,本质上是外卖行业非理性竞争的一个缩影。对于平台而言,未来能否重构利润增长逻辑,如何在规模扩张与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陷入“补贴依赖症”;能否通过技术创新(如智能调度系统)、效率提升(如优化配送路径)降低单位履约成本,还有待观察。
而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更依赖于竞争态势的理性回归。当烧钱大战褪去,平台终将回到“效率竞争、服务竞争”的本质赛道——这既是对企业运营能力的考验,也是外卖行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能率先突破“规模-亏损”的魔咒,谁就能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占据先机。(《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