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9月1日发布并开源大模型龙猫后,美团在 AI 领域加速布局。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美团即将上线聚焦本地生活服务智能推荐的 AI 搜索,目前该功能已进入内测阶段,这一动态不仅是美团 AI 技术落地的又一重要节点,更标志着其“AI + 本地生活”战略进一步向核心业务场景渗透。

从公开信息梳理可见,美团对 AI 的布局早已形成 “商家端 + 用户端 + 全链路运营” 的多维度矩阵。在 2025 年二季度业绩公告里,“AI” 一词共计出现 10 次,成为解读其业务进展与战略方向的核心关键词。公告明确显示,美团已在商家后台完成多款 AI 经营助手的集中落地,涵盖 AI 客服专员、AI 排班专员、AI 运营专员及 AI 生意店长四大核心模块,目前正逐步向全平台服务零售商家推广。
这些工具直接切入商家日常运营痛点,例如 AI 客服可高效响应消费者咨询、AI 排班能优化人力配置、AI 运营则通过数据分析提供经营建议,从多个环节降低商家运营成本、提升效率。
针对垂直领域,美团还推出了国内首款面向酒店商户的专属 AI 工具 “美团既白”。该工具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整合智慧定价、动态库存管理两大核心功能:通过实时抓取市场需求变化、周边竞品价格波动、节假日入住率趋势等多维度数据,“美团既白”可自动生成动态调价建议,帮助酒店在淡季提升入住率、旺季实现收益最大化;同时,其智能库存管理功能能根据预订情况实时调整房间库存,避免超售或空房浪费,拓宽了AI在本地生活垂直场景的应用边界。
AI 领域的密集动作,背后是美团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2025 年二季度,美团研发开支达 63 亿元,较 2024 年同期的 53 亿元增长 17.2%,业绩公告明确指出,研发费用的增长主要源于公司层面对 AI 的投资增加。

事实上,美团在 AI 领域的布局早有铺垫。早在 2024 年底,其旗下大众点评平台就已内测 AI 工具 “点仔”,集成 “找店帮手”“菜品搭配”“景点伴游” 三大核心功能。例如,用户输入 “带老人去的清淡餐厅”,“点仔” 会综合筛选符合条件的门店;计划出游时,其 “景点伴游” 功能还能提供景点路线规划与特色讲解。
除了 C 端与商家端,美团还将 AI 触角延伸至中小商家的全链路运营。
今年7月,美团上线 AI 助手 “袋鼠参谋” App,定位为中小商家的智能运营辅助工具。该 App 围绕 “赛道选择”“开店选址”“菜品研发”“门店运营” 四大核心板块,通过数据可视化与 AI 分析能力,为商家提供决策支持 —— 比如在 “开店选址” 环节,基于区域人流、消费能力、竞品分布等数据生成选址建议;“菜品研发” 模块则结合热门口味与本地消费习惯,提供菜品创新方向。
从内部工具到对外开放,从商家端到 C 端,从单一功能到全链路服务,美团正通过多场景、多层次的 AI 工具落地,构建起 “AI + 本地生活” 的生态体系。此次 AI 搜索的即将上线,或将进一步打通用户需求与服务供给的匹配效率。
对于美团密集的 AI 动作,零售行业投资人张伟荣在接受《科创板日报》采访时分析指出,这既是美团应对盈利压力的 “被迫之举”,也是基于自身场景数据优势的 “主动进攻”。
“此前外卖大战中,美团净利润曾暴跌 89%,单纯的补贴战已难以为继,寻找补贴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成为必然选择。” 张伟荣向记者分析称,与阿里相比,美团在现金流上不占优势 —— 阿里可凭借云计算与电商业务的稳定现金流,承受更长期的 AI 投入亏损,而美团必须更快实现 AI 技术的商业化落地,以缓解盈利压力。
在张伟荣看来,美团与阿里的 AI 竞争本质是数据与生态的终极博弈:美团选择垂直场景深耕,通过 AI 重构本地生活服务链路,在即时零售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阿里则以全栈布局见长,在云服务、大模型、终端设备等多维度构建技术壁垒。两者胜负取决于即时零售盈利验证与AI技术商业化落地两大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