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我国创新药产业在资本回暖、全球交易与政策优化等多个层面持续突破。国家继续密集出台一系列医药行业支持政策,围绕审评提速、医保准入机制优化、首发价格机制建立等关键环节释放利好,如2025 年7 月,国家医保局及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创新药在我国医药产业中俨然占据着越来越核心的地位。
近期,多家头部创新药企先后发布2025年半年报,普遍展现出业绩增长与结构优化的态势。恒瑞医药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50亿元,同比增长29.67%。翰森制药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4.34亿元,同比增长14.3%;溢利约31.35亿元,同比增长约15.0%。中国生物制药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5.7亿元、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140.2%。百济神州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5.18亿元,同比增长46.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达4.5亿元,较去年同期均实现扭亏为盈,这也是百济神州今年以来首次在营业利润和归母净利润上实现全面盈利。
不仅国内一片繁荣,“创新”的野心更是指向全球,中国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总额大幅增长,多个项目实现首付款与里程碑金额双重突破。先是有三生制药公布了一项总金额超60亿美元的对外授权BD大单,其12.5亿美元首付款创下此前最高纪录,此后多家药企也先后跟进,如翰森制药与再生元就GLP-1/GIP双靶点药物HS-20094达成全球独占许可协议,首付款8000万美元,最高总金额接近20亿美元;恒瑞医药则与葛兰素史克签署潜在总额高达125亿美元的ADC产品License-out协议……2025年上半年,我国药企对海外的授权总金额已超去年全年,达608亿美元,全年增速有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上述四家药企已公开的半年报数据来看,创新药业务已成为其上半年业绩增长的核心支撑。在收入规模上,恒瑞医药实现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统计口径,下同)95.61亿元,中国生物制药上半年实现创新产品收入达78亿元,翰森制药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为61.45亿元;在结构层面,翰森制药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升至82.7%,成为报告期内驱动业绩上扬的主要因素,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分别为60.66%、44.4%,均较去年进一步提升;增速方面,百济神州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5.8%,其次是中国生物制药与翰森制药,增速分别为27.2%、22.1%,均领跑中国创新药企第一梯队。
这些药企的“当家花旦”在上半年同样表现斐然。以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用于治疗多种血液肿瘤的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泽布替尼(百悦泽®)为例,上半年全球销售额总计125.27亿元,同比增长56.2%,进一步巩固领导地位;翰森制药旗下创新药阿美替尼(阿美乐®)上半年同样在肺癌领域持续突破,新增获批上市2项适应症,并在英国获批上市,成为首个海外上市的中国原研EGFR-TKI。
持续创新的背后则是研发作为支撑。恒瑞医药保持对创新产品的高强度研发投入,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 38.71 亿元;中国生物制药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达31.9亿元,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达到18.1%,也较上年同期增长1.9%;翰森制药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4.41亿元,同比增长20.4%,占收入比重达19.4%,据悉公司正在推进超70项创新药临床试验,分属40余个候选创新药。
在中国创新药高质量增长的趋势下,市场的投资逻辑也在发生结构性转变。从“估值驱动型创新”逐步过渡到“成果兑现型投资”,资本对研发质量、临床数据完整性与商业化节奏的要求越来越高,真正具备全球适应性、具备早期验证能力与国际注册能力的平台型公司,将更受中长期资金青睐。
反映到资本市场上,创新药板块年内持续走强,多个核心指数创出阶段性新高。7月以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106.7%,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上涨32.3%,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与生物科技指数亦分别上涨114%和106%。与此同时,恒生创新药ETF近一个月份额增长83%,资金净流入趋势明显。年内创新药企业走势良好,翰森制药年内累计涨幅达135.37%,中国生物制药、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等亦录得不同程度上涨。
研究机构指出,在海外创新药市场规模是国内数倍的情况下,中国创新药的估值主战场有望从国内逐步转向海外。天风证券表示,未来创新药投资将更注重海外合作、更注重早期数据、更注重平台型公司,AI制药、创新药企盈利、突破性疗法的重要性也有望持续提升。湘财证券则表示,当前市场的关注焦点聚集于中报业绩兑现与医保目录调整,即将在9月份召开的世界肺癌大会有望持续带来行业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