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4 23:22:11 股吧网页版
6197名!券商分析师数量创新高 行业分仓佣金却下滑超3成 如何转型?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蓝丽琦

  券商分析师数量已突破6000大关。

  时代周报记者根据证券业协会官网统计,截至9月24日,150余家券商(包含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的分析师合计6197名,创下历史新高。

  从时间跨度来看,券商分析师数量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18年分析师数量突破3000人,2022年突破4000人,2024年突破5000人。如今分析师“大军”再度扩容,也不禁让行业关注,当前研究业务的转型发展情况如何?

  根据Wind数据,今年上半年,券商行业分仓佣金收入44.72亿元,同比下滑超过3成。此前,多家券商研究所表示,要加大非公募客户资源的开拓力度;要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比如与地方政府加强产业研究。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除本身的业务开拓以外,研究所目前还在进行“对内服务”。

  3家券商分析师人数超300名,新增登记多为机构内转岗

  按照券商分析师人数排名,中金公司、国泰海通、中信证券分析师人数超过300名,分别拥有分析师数量345、302、302名。其次是兴业证券、申银万国研究所、华泰证券、中信建投、长江证券、广发证券、浙商证券、国金证券、招商证券等9家券商,分析师数量均在150名以上。

  新增人数从何而来?以中金公司为例,其今年新增登记的分析师数量在30名左右,多数为机构内部变更,个人业务从“一般证券业务”变更为分析师,仅有2人是从其余券商而来。

  而国泰海通的新增分析师多数来自原海通证券。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国泰海通今年新增登记的分析师数量超过160名,绝大多数来自原海通证券,另外有小部分为机构内部变更。原海通证券成员的加入,让国泰海通的分析师数量增长过倍。

  对比之下,国联民生虽然也完成了并购,但民生证券的主体仍在存在,两家券商目前的分析师数量分别为99名、103名,今年分别新增登记17名、27名,同样是大多数来自内部转岗。两家券商分析师合计202名,在行业内排名前四,多于兴业证券。

  一名从卖方跳槽至买方的机构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需求依然是很旺盛的,买方大部分还是依赖卖方的研究分析以及背后的代销渠道,行业仍然是闭环运作的,短期之内需求也不会降低。

  但该人士也同时表示,如果是机构内部转岗,可能也有一部分是调岗因素,现在研究所考核机制严格,发布研报不是各家研究所最核心的任务,想要留下还是需要有足够的能力,例如吸引买方机构分配更高比例的佣金等,才能在行业生存,否则将面临调岗后业务不及格的局面。

  从分析师人数占公司总从业人数情况来看,中金公司分析师数量占比高达6%,在头部券商中位列第一,另外甬兴证券、国盛证券、天风证券、国联民生、华创证券占比超过4%。

  不过,也有部分中小型券商的重心并不在研究业务,如华林证券的分析师人数仅有1名,第一创业证券仅有5名,万和证券、天府证券仅有3名。上述买方机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相比之下中小券商研究所的话语权会相对较弱,行业整体还是往头部聚拢,或者是买方和卖方之间有股权上的关系,可以做到资源倾斜。

  上半年分仓佣金收入下滑超3成,研究所转型“对内服务”?

  不过,尽管分析师数量持续扩张,但研究所的核心业务分仓佣金收入却连年下滑。在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机构佣金费率走低等多重因素之下,研究所内部“结构性矛盾”凸显。

  根据Wind数据,2025上半年,券商分仓佣金总额为44.7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67.74亿元大幅下滑33.98%。行业分仓佣金收入出现超过3成的收缩,延续了自2022年以来的下滑趋势,市场对于研究业务的担忧仍然在蔓延。

  行业的分仓佣金收入与资本市场景气度密切相关。拉长时间维度来看,Wind数据显示,2015年券商分仓佣金总额达到125.90亿元,同比大增114.47%。但往后三年连续下滑,直至2019年才有回升趋势。2020年券商分仓佣金总额达到139.38亿元,同比大增80.93%,已经超越2015年的水平。2021年则达到222.55亿元,为历史最高点,往后则持续下滑。

  如果今年下半年该业务没有好转,今年全年的分仓佣金收入或仍将下滑。

  9月5日,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规定》,基金认(申)购费率将迎来全面调降,股票型基金的认(申)购费率上限调降至0.8%,混合型基金调降至0.5%,债券型基金调降至0.3%。债基的赎回费用下限将与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持平。

  这被行业视作本轮公募费率改革的最后一程,“靴子”终于落地。实际上,券商研究业务转型已成行业老生常谈的话题。在研究所与公募机构深度绑定的前提下,公募费率改革必然会使行业结构重塑。

  为了转型,研究所也曾提出多种改革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推出“独立付费模式”,将研究服务直接定价出售给各类投资机构,不再采用“佣金包干”方式,使研究价值得以直接量化,不过这一模式最终不了了之。

  有不愿具名的券商首席经济学家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小型券商基本也没采用过独立付费模式,目前其所在的研究所,除日常的研报发布工作以外,主要还是“对内服务”。

  今年6月,一名头部券商业务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业务人员定期接受研究所安排的培训活动,以便更了解宏观时事和垂直行业信息;同时,如果研究所举办策略会也会有业务人员参加,目的是打破中间的“信息差”,业务人员也可以借此机会更快捷触达意向客户。该人士表示,例如有并购重组意向的企业会参加策略会的相关讨论,业务人员可以通过内部渠道触达。

  不过,研究所转型“对内服务”需要规避的风险众多,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支持”业务的同时,保持研究的客观性和独立性,防范内部利益冲突,做好合规风控。

  但无论研究所如何转型,团队或个人的研究能力依然是核心竞争力。上述买方机构人士也表示,目前市场仍然向往含金量高的研究内容,可以对行业进行纵深分析,还要能跟紧时事变化。

  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行政负责人武超则、时任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曾发文表示,“对内服务”面临结构性困难,转型需要新的能力建设。二人认为,多数券商研究员的职业生涯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经济周期,有些甚至没有经历过市场牛熊转换。没有完整周期中,研究结论被证实或证伪的切身体会,研究员不可能形成对形势的准确把握。

  二人在文中提出,“名校毕业入行,短平快培训,就某些专题开展研究,投入路演,借助市场化评比机制或特殊市场机遇一战成名”的人才成长模式亟待改变,公司研究文化也需要重新塑造,从外部吸纳有生力量入行,有望缩短券商研究能力建设的时间。从政府、高校进入券商研究体系的案例屡有发生;反之,从券商研究重返政府、高校的凤毛麟角。未来,能否实现人员双向旋转流动,是券商研究能力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