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中创新航(03931.HK)更新董事会成员名单,引发市场关注。在这份8人名单中,董事长兼总经理刘静瑜与另外三位女性成员占据半数席位,“巾帼将才”阵容尽显。素有“锂电铁娘子”之称的刘静瑜,早已在业内闻名。她拥有财务专业背景,曾临危受命接手陷入亏损的中航锂电(中创新航前身)。通过人事调整、市场策略转变和技术路线革新等一系列举措,她带领中创新航实现业绩和市场地位的“逆袭”,并成功登陆港股。
“从2018年聚焦乘用车,2019年持续深耕,2020年重启商用车,2021年发力储能,2022年开启国际化,再到2023年和2024年业务持续突破……”刘静瑜在2025年新年寄语中以“进化”与“蜕变”概括公司过去六年多的发展路径。
在“动力+储能”双轮驱动及“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推进下,中创新航总资产从上市前不足500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超过1300亿元,营业收入和利润整体呈增长趋势。目前,其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市场地位已跻身全球第四,正朝着全球前三迈进。
业内分析认为,中创新航冲击全球前三虽有压力,但仍具增长潜力。不过,过去三年,中创新航快速扩张也引发了外界对其现金流及其他财务指标的关注。针对相关问题,中创新航方面并未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作出回应。
瞄准“全球前三”
中创新航成立于2015年12月,于2022年10月登陆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来,公司依托动力电池和储能业务,业绩总体呈现波动增长态势。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中创新航营业收入分别为203.75亿元、270.06亿元和277.52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6.94亿元、4.37亿元和8.44亿元。2025年上半年,中创新航实现营业收入164.19亿元,年内利润为7.53亿元。
近年来,中创新航客户结构不断多元化,已与广汽、奇瑞、长安、小鹏、吉利等国内车企,以及丰田、大众、现代等国际品牌建立合作。然而,近两年受供需错配影响,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下行,动力电池价格同步走低,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承压。
2023年,中创新航利润显著下滑,其中存货拨备从2022年的2.68亿元增至2023年的8.64亿元,成为重要影响因素。另外,2024年其动力电池业务板块收入为195.5亿元,同比下降12.1%。中创新航方面解释,这主要由于销售量增长的同时电池价格有所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中创新航的整体毛利率持续改善,从2022年的10.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7.5%。对于2024年毛利率增长,该公司表示,规模效应不断体现,在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实现了成本持续下降。
在动力电池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储能业务已成为中创新航的重要增长引擎。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中创新航的储能系统产品及其他板块收入分别为20.51亿元、47.57亿元、82亿元和57.5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72.8%、131.9%、72.4%和109.7%。该业务收入占比也从2022年的10.1%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5.1%,收入贡献逐步提高。
伊维经济研究院分析师林雅倩告诉记者,中创新航从过去“集中于动力电池”转向“动力+储能”双轮驱动,通过绑定阳光电源以及与能源央企大客户合作,同时采用价格策略竞争,保障了订单来源。
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龙志强也向记者表示:“中创新航上市后成长速度加快,储能业务快速发展得益于与阳光电源等大客户的深度合作,其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
随着业绩增长,中创新航的全球市场地位持续进阶。据SNE Research统计,2024年及2025年前八个月,其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第四。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显示,2024年中创新航储能电芯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五,到2025年上半年升至第四。
在2024年全球生态大会上,刘静瑜明确指出,接下来,中创新航将在动力、储能等全场景应用领域快速实现全球前三。
不过,越向头部靠近,竞争难度亦随之加大。动力电池领域,其前方有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储能领域则需面对宁德时代、海辰储能和亿纬锂能等强劲对手。
一位新能源电池企业人士评价道:“目前,中创新航与宁德时代等龙头确实存在差距,但市场空间广阔,公司自身仍具有增长潜力。”
仍处快速扩张期
业绩和市场地位提升的背后,基于中创新航在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的快速扩张。
今年2月,厦门中创新航高性能锂电池项目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50亿元,规划产能30GWh,建成后厦门基地将形成年产60GWh的生产能力。次月,中创新航成都项目二期开工,总投资120亿元,计划2026年第二季度投产。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约30GWh的生产能力。
5月11日,中创新航与河北省邯郸市政府签订零碳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合作项目建设。随后,中创新航宣布与当地国资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共同开发及建设动力、储能电池及储能系统集成项目。
6月18日,中创新航高性能锂电池项目在常州开工,设计产能25GWh,预计2026年内投产。一周后,中创新航武汉基地四期项目启动,规划年产能约40万套动力电池PACK,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
与此同时,中创新航也在加快国际化战略布局。
今年2月,中创新航葡萄牙基地开工,规划生产包括动力和储能在内的电池产品。项目总投资约20亿欧元,一期规划产能15GWh,预计在2027年实现交付。此外,泰国基地也已建成投产。
不过,目前中创新航收入仍高度依赖国内市场。2025年上半年,其境外收入仅为3.26亿元,占比约2%,海外市场仍有待开拓。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动力电池和储能行业仍面临供需失衡和“内卷”问题。林雅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行业产能过剩主要表现为结构性过剩,尽管中创新航扩建产能属高端产能,但是总体来看其产能利用率处于行业中等水平,仍需防范过剩风险。
快速扩张也带来一定的财务压力。上市以来,中创新航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保持增长,2024年达31.13亿元。但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年均约-200亿元,现金流出主要投向物业、厂房及设备。公司需要持续通过银行借款、股东注资等方式补充资金。
2021年至2024年,中创新航的资产负债率从35.3%升至60.76%,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62.6%。中创新航方面在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指出,公司拥有足够的流动性以满足日常流动资金管理、偿还到期债务及资本开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