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陈思琦深圳报道
美国建筑学家沙里宁曾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
而这本书的“封面”往往最先映入眼帘,是城市气质的浓缩体现。
在北京,如今的城市封面或许是中关村,高等学府、科研院所与互联网科技巨头肩并肩;在上海或许是陆家嘴,金融机构与跨国企业Logo塞满外滩天际线;在伦敦,泰晤士河畔的金丝雀码头成为高净值人士与金领新贵的梦想之地……
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中最受瞩目的经济特区,45年来“封面”不断迭代。
第一高楼“觉醒”
站在社媒平台上爆火的“深圳曼哈顿”机位,广角镜头中,国贸、地王、京基100、平安金融中心——四代“第一高楼”同时入画。
它们是城市地标,更是一部深圳经济的“空间传记”。
1985年,160米的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震惊全国,成为改革开放的速度象征。十年后,地王大厦以“两天半一层楼”刷新纪录,又将深圳的天际线正式推向“亚洲第一”级别。
从国贸大厦到地王大厦,罗湖,深圳最年长的城区,也是深圳城市封面的起点。
那是罗湖的黄金年代。因罗湖紧邻香港,深圳“第一次创业”期间,开发建设主要集中于此,目标是建立外向型经济,成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
“经过最初十年的建设,罗湖区2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商业中心建成几十栋高层建筑,都市化面貌逐步形成,外界对深圳经济特区也更有信心。”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原副总规划师、高级建筑师陈一新回忆道。
罗湖的“第一高楼”们,是外界认知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成就、感受“深圳速度”的一扇窗口。其更深层的含义是,中心城市的功能意识正在觉醒。
有经济学者撰文指出,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中心城市以拥有配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为豪;而后随着城市发展、地价上升、市民环保意识增强等,中心城市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功能不仅仅是加工制造基地,更应承担管理与决策、资本与金融、研发与营销等职能,是总部集聚地。
不过,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初期,“总部经济”概念尚不时兴。中国知网数据显示,我国最早关于总部经济的研究论文出现在2001年。
同期,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对许多跨国企业来说,中国已是其制造基地,下一步则是建立在华总部、研发中心、管理运营中心等,将中国全面纳入全球经营网络。
有趣的是,罗湖先于总部理论建设与中国“入世”,以特区先行先试的姿态,显出了总部经济的雏形。
1982年,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在罗湖正式营业;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在罗湖成立;1986年,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财务公司——中国国际财务有限公司成立……据不完全统计,在深的商业银行总行或市级分行,前20强有11家从罗湖出发并发展壮大。
“赛博A市”崛起
“深圳曼哈顿”之后,今年,地铁岗厦站B口成为又一出片点。扶手电梯向上,夜幕下的福田CBD幢幢高楼尽收眼底,小说里的“赛博A市”从此具象化。
罗湖的成功破局,给了深圳经济特区扩围的底气。1990年1月福田区设立,1995年正式定位为深圳市中心区,城市“封面”逐渐变化。
从蛇口起家的招商银行,是最早决定“押宝”福田的银行之一:1993年招行总行搬迁至华强北深纺大厦,1994年底又迁至深南中路2号新闻大厦。2001年9月,总高237米的深圳招商银行大厦正式竣工,建筑面积达11.5万平方米。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从机场高速下深南大道,头戴八边形“博士帽”的招行大厦是外地客人眼见深圳的第一座高楼。
到2016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选全球最令人期待的九大新城市地标。与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交通枢纽等建筑并肩的,是一栋来自深圳的全新高楼: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599米,平安金融中心直插云天,至今仍保持深圳第一高楼,中国第二、全球第五高楼纪录。除能容纳超3万人常驻办公,去年9月,平安金融中心云际观光层还与广州塔、天际100香港观景台、澳门旅游塔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高塔联盟”,成为国内外游客到访大湾区的“必打卡”之处。
从招行大厦到平安金融中心,截至目前,福田区拥有纳税超亿元楼宇159栋,“垂直印钞机”名声在外。
城市的最核心地段,往往是经济附加值最高的研发中心与商务管理总部首选地。平安、招行两大金融龙头坐镇,福田区集聚持牌金融机构295家、数量占全市近六成;市级总部企业111家,占全市约三成。
作为企业战略决策中心,“总部”往往还为城区带来连锁投资效应,吸引上下游配套服务业聚集,例如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以及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
如今,福田区汇聚了全市61%的资产评估机构、42%的会计师事务所、38%的律师事务所、23%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均居全市第一。
从CBD到CTD
“能够把金融从华尔街赶出来的,只有科创。”华尔街专业投资人马尔基尔的一句论断,同样适用于12000公里外的深圳。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面是罗湖、福田相继走上运行正轨,另一面,电子、精细化工、纺织、塑料等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三来一补”模式渐渐不再有竞争力,深圳“第二次创业”大幕拉开。
深圳湾畔,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1996年9月。从全国范围看,高新区的规划建设意味着城市“封面”的又一次迭代,亦如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光谷等。学界则借鉴CBD概念,将科技公司密集的区域称为CTD,即“中央科创区”。
近二十年,高科技产业在深圳西部异军突起,腾讯、中兴、大疆等科技巨头总部相继在南山区拔节生长。
在腾讯滨海大厦顶楼,马化腾可以眺望母校深圳大学校园,这或许是他1998年创业时未曾想到的。
吴晓波所著《腾讯传》有这样一个细节:马化腾与创业伙伴张志东曾规划,到腾讯第三年时,员工将达18人;OICQ也就是日后的QQ上线时,用户极限值定为10万人。
而据最新财报,截至2025年6月30日,腾讯已有11.12万名雇员,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首次突破14亿大关。
2006年,在深圳城中村20平方米民房钻研模型机的汪滔估计也很难想象,十几年后,大疆能稳坐无人机行业头把交椅,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超70%,并在西丽留仙洞建起一座超200米双子塔“天空之城”。
今年5月,大疆再度出手,斥资22.87亿元在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成功拿地,拟打造智能航空系统产业生态全球总部项目。
统计显示,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密度居全国第一。其中,南山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5500家,风格各异的一栋栋现代建筑已很难辨出高下,更为人熟知的是科技园、深超总、留仙洞等高科技企业“总部基地”。
“从早期ICT产业到现在的‘20+8’战新与未来产业,深圳的硬科技生态已非常完备,形成‘一小时产业链’。企业总部承担的是资源配置功能,在深圳布局总部的优势在于迅速、高效地调动周边资源,这对科技型企业尤其有吸引力。”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表示。
故而,腾讯、大疆等本土企业之外,越来越多外部科技企业将目光锁定深圳湾。今年7月,抖音、小米陆续启用自建的深圳总部大厦,均位于后海中心区,相距不到1.5公里。
小米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创历史新高,截至6月30日达2.26万人;当季研发支出78亿元、同比增长41.2%,未来五年计划投入2000亿元研发费用。
深耕核心技术研发的小米,看重的正是深圳的科创实力。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透露,深圳将在小米全场景技术与产品生态中承担关键角色,尤其在软件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将充分利用身边的产业优势,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领域加速高质量发展,把深圳区域总部建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研发中心。”
“向地面铺开”
占地80.9万平方米、容纳超8万人办公,沿着深圳海岸线继续向西,大铲湾码头正崛起一座“庞然大物”。
2019年11月,腾讯以85.2亿元挂牌价拿下大铲湾地块,规划建设总部园区“企鹅岛”。近日,腾讯透露“企鹅岛”已建成30%,10月起建成区域进入试运营,将集研发、办公、生活、文化等功能于一体。
“从单体楼宇到总部基地,再到如今的华为松山湖小镇、腾讯企鹅岛、杭州阿里云谷等,科创型、平台型龙头企业正在尝试构建一个总部生态体系。”韦福雷观察到。
总部物理形态的演变,一方面折射出企业不断壮大的产业版图与人员规模。超11万名雇员的基础上,腾讯今年推出“史上最大规模就业计划”,三年内新增2.8万个实习岗位并加大转化录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游戏引擎、数字内容等技术类岗位占比超60%。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创新挺入“深水区”,企业逐步向多元化场景、模式、业态创新拓展。韦福雷分析道,“前沿创新越来越需要不同领域的知识、人才等要素相融合,高密度区域的发挥空间将十分有限。”
华夏基石高级合伙人刘国华将总部经济的形态迭代概括为从“向天空生长”到“向地面铺开”,从盖高楼、拼高度,到构建一个巨型的“偶遇发生器”。
放眼全球,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苹果新总部Apple Park极具代表性,有人评价是“乔布斯给地球安装的巨型Home键”。占地26万平方米、耗资50亿美元(约合330亿人民币),Apple Park状似一艘巨型宇宙飞船,内部又如一片开阔丛林,整体容积率低到别墅级别。
“每一条走廊、每一个转角、每一处休息区都是精心布下的触发点,让跨部门交流像光合作用一样,自然而然发生。”刘国华认为,苹果用更灵动的空间,有效触发员工的灵感与创意。
腾讯则在“企鹅岛”规划一条“中央绿脊”贯穿全岛,通过立体空间分层,周围部署露天剧场、屋顶花园、创客咖啡等社交空间,公共区域还将面向公众开放,亦是在期待更多“不期而遇”的灵感迸发时刻。
“科技型企业的需求、业务模式迭代越来越快,城市应更多在要素供给、场景开放、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发力。”韦福雷进一步谈到,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政策规划难免有滞后性,未来应侧重做好各项企业服务,至于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建何种形态的总部,可给予尽可能大的自由度。
“企鹅岛”官宣进度,又点燃了一众网友的好奇心。从“深圳曼哈顿”到“赛博A市”再到“登岛探秘”,45年来,深圳城市“封面”一再更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