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8月22日讯 中银消金的转型正在进入全新的阶段。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以下简称“上海监管局”)官网发布批复信息,同意中国银行受让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德创新”)持有的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消金”)3.558%股权,以及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杉盛远”)持有的1.617%股权。
股权变更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持股比例47.98%,并通过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间接持股13.23%,至此,中国银行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合计持有中银消金61.21%的股份。
中银消金的转型,正在全面加速。
持股超6成,中行强化转型战略执行力
作为我国首批试点的4家消金公司之一,中银消金成立于2010年6月。最初,中银消金注册资本为5亿元,第一大股东为中国银行,出资比例为51%。
2015年,中银消金引入中银信用卡、博德创新、红杉盛远等股东,注册资本变更为8.89亿元。
2019年,中国银行、百联集团、陆金发以及中银卡司对中银消金增资,中银消金注册资本变更为15.14亿元。
随后,中银消金注册资本未发生变化,股东的持股比例保持稳健。中国银行的持股比例被稀释至42.80%,但仍然通过中银卡司间接持股13.23%,合计持有56.03%,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最新的消息显示,通过受让股权的方式,中国银行已经扩大对中银消金的持股,直接持股比例升至47.98%。加上间接持股,中国银行拥有超过60%的股权,拥有绝对控股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中银消金对外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公司将全面落实监管政策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司治理,促进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另一方面,中银消金旨在提升战略执行力,保障转型的高效稳健推进。股权进一步集中,有助于提升决策效率,保证控制权稳定,在需要进行重大战略调整时,能够使决策过程更加简洁和迅速。
转型迈入深水区,中银消金修炼内功
在业务端,中银消金正在全面强化线上转型。从线下模式为主转变为线上线下相融合、并以线上业务为主的发展模式。
反映在执行层面,中银消金强化了线上自营和合营的力度。自营方面,中银消金依托“中银消费钱包”“好客贷”等拳头产品,逐步构建开放获客模式,并持续挖掘控股股东相关资源,推动线上自营业务投放。
合营方面,中银消金优化线上联营业务结构,与互联网平台加强合作。同时,中银消金还拓展与其他平台合作方合作,引入融担等业务模式。近期公布的助贷合作机构名单中,出现了包括蚂蚁、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还包括招联消金、马上消金等头部同业机构。
这一系列战略转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22年-2024年末,中银消金线上业务余额占贷款余额比例分别为52.24%、62.49%、72.84%。至此,中银消金已经逐步实现了阶段性的战略目标。
当前,中银消金的转型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资产达817.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5%;实现净利润1.5亿元,成功扭亏为盈。按照这样的势头,中银消金有望在接下来释放更大的发展潜力。
今年3月,中国银行业绩发布会宣布,2025年将启动 “万千百亿”惠民行动,计划投入百亿级消费补贴与减费让利。业内指出,随着股东结构优化与线上转型加速,中银消金有望借势母行“百亿级消费补贴”资源,在消费金融市场新一轮竞争中突围。
消费金融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消费金融公司正在面临新的发展使命。另一方面,数智化的新浪潮下,消费金融也在悄然酝酿着新的发展方向。中银消金的股权调整,正在为这样的变化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