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9 14:27:30 股吧网页版
众安在线“一杯奶茶钱”引流背后:市值跌掉近700亿,众安贷捆绑保费投诉频发
来源:产业资本


K图 06060_0

  这家顶着巨头光环的互联网险企经历了一轮十二年的轮回。

  2013年诞生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安在线,6060.HK)曾被赋予划时代的意义——这家由蚂蚁集团、中国平安和腾讯等巨头联合创立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一度被视为传统金融与数字科技完美融合的典范。其市值巅峰时期突破千亿港元,成为全球保险科技领域的标杆。

  然而十二年轮回后的今天,这个曾经的风向标企业却陷入业绩与消费者信任的双重困境:近期一系列事件的爆发,让众安在线陷入舆论漩涡,其业务模式背后的合规性问题与经营难题逐渐浮出水面,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中报显示,得益于保险业务的利润提升、众安银行(ZA Bank)的扭亏为盈以及科技业务的净亏损收窄。今年上半年,众安在线实现营收160.46亿元,同比下滑0.4%;净利润6.68亿,同比则增长1103%,扣非归母净利润5.2亿,同比增长911%。不过,即使是净利润超10倍的上涨,依旧没能打消巨头的去意。

  近日,港交所股权信息披露显示,腾讯减持了众安在线,持股比例已由6.01%降到5.76%。随着此前蚂蚁集团等重要股东减持,以及众安在线完成新一轮融资,其股东格局也已有了较大变化。

  上述诸多因素交织下,二级市场的股价也给出了最真实的答案——截至9月4日收盘,众安在线的市值仅剩314亿港元,已经较巅峰时期破千亿港元市值缩水了三分之二,跌掉近700亿元港元。

  或许,众巨头光环照耀下的众安在线也难摆脱命运的轮回……

  • 低价引流背后的销售乱象

  近期,消费者沈涛的遭遇,或撕开了众安保险销售乱象的一角。

  据今年7月《澎湃》的报道,沈涛被众安保险“全民普惠保”广告吸引,广告称“每月一杯奶茶钱,就能在社保基础上投保其他重病保险”,他点击投保并支付了当月19元保费。随后,在销售人员引导下,他添加企业微信并点击确认链接,操作结束后,微信被扣款408.41元。更令他惊讶的是,在众安保险小程序中,他发现自己投保了三种保险,每年保费分别为3103.6元、4904.4元和52.8元,总计超八千元。

  后续众安在线虽然对该消费者进行道歉并承诺退保,但并未说明对于类似情况的消费者将如何处理。是否仍在进行与上述消费者遭遇类似的“低价引流卖高价险”的营销套路?已经购买了类似产品的消费者如果全都要求退保,众安在线又将如何应对?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众安在线在销售过程中,或存在投保提示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诱导消费者购买多份保险的嫌疑,导致实际保费金额远高于广告宣传。从法律层面来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险销售人员不得引用不真实、不准确的数据和资料,不得隐瞒限制条件,不得进行虚假或者夸大表述。

  众安在线此类“低价引流”的营销模式,以极具诱惑性的低价吸引消费者,却未充分披露后续保费的真实情况,涉嫌违反上述规定。此外,在销售过程中,若未能清晰、全面地向消费者说明不同保险产品的详细条款、保障范围及保费构成,致使消费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购买多份保险,也可能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经营者应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全面商品或服务信息的要求。

  营销乱象的背后,或许是众安在线的业绩瓶颈。2024年,公司保险服务收入增长至317.44亿元,同比增长15.3%,但净利润却大幅下降85%,跌至6.03亿元。

  在增收不增利的背后,是赔付率攀升与渠道费用增加等问题。2024年,公司的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6.9%,较2023年上升1.7个百分点,主要由于综合赔付率上升1.5个百分点至58.3%,以及综合费用率上升0.2个百分点至38.6%。显示众安在线在提升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同时,也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众安在线的巨头股东们也在纷纷减持,仅最近三个月内的减持动作就包括:·蚂蚁集团通过场外交易减持3375.48万股,持股比例由10.01%降至7.63%,并退出第一大股东地位;腾讯通过多次减持,持股比例由6.01%降至5.76%,并进一步降至5.58%。中国平安则因众安在线增发新股,持股比例由10.56%被动稀释至9.18%。

  •   众安贷:捆绑保费与数据安全问题缠身

  众安在线除了保险业务方面的诸多风波引人关注,众安小贷和众安优贷作为众安在线旗下的小贷平台,同样深陷争议。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众安小贷和众安贷的投诉量居高不下。截至9月4日,众安小贷的累计投诉高达23967条;而涉及众安优贷的相关投诉同样高达27000条。

  企查查显示,众安小贷由众安在线创立,于2017年10月20日正式获得互联网小贷牌照,2019年6月完成“翼支付”增资2.1亿元参股,目前总注册资本10.2亿元。天翼支付与众安信息为并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为41.18%,香港百仕达则持股17.64%,为第三大股东。

  而众安优贷则是众安在线旗下网贷产品,企查查显示,前者为后者的注册商标。

  目前,众安小贷涉及的投诉以暴力催收类居多,而众安优贷的投诉则是集中在捆绑保险服务。

  据黑猫平台显示,有用户逾期一天就被众安小贷催收骚扰。该用户投诉称,“ 群发乱发给亲戚朋友,逾期一天就暴力催收侮辱恐吓。 ”目前,投诉内容的处理进展为“已回复”状态。

  与众安小贷积极催收不同,众安优贷则喜欢放贷时捆绑保险服务。

  有用户投诉称,在众安优贷借款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捆绑众安保险服务。另外,从用户反馈来看,众安贷的年化利率设定在24%-35%。监管对于消费借款的年化利率红线为24%,24%-36%处于灰色地带。还有不少投诉指向暴力催收、骚扰通讯录上的朋友或家人等情况。

  除了利息之外,在实际借款中,众多用户还不得不承担高费率的个人借款保险保费。通过将利息与保费拆分计算,看似单项费率合规,实则大幅推高了用户实际承担的综合年化费率。

  在裁判文书网上有这么一则典型案例,案号(2023)沪0101民初8756号的判决书显示,有借款人在众安贷上借款27000元,实际出借人为青海银行,借款人同时向众安保险购买了个人借款保证保险。保险费的费率为15.8481%,借了27000元,不算利息等费用,借款人的保费就达到了4420.93元。

  不过,从近期监管机构的风向来看,未来明确标示综合融资成本(包括收费名目与收费主体),有望成为助贷及小贷机构的监管红线,模糊捆绑保费的“套路”是否还能持续下去,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此外,在数据隐私方面,众安贷也令人担忧。2025年4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报,众安贷APP因未逐一列明第三方代码、插件收集信息的目的、方式及范围,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明示同意”原则。

  众安在线曾经凭借创新优势在金融科技领域崭露头角,但如今,无论是众安保险的销售乱象,还是众安优贷的费率与数据隐私问题,都使其面临诸多争议。

  显然,在金融监管日益严格的当下,众安在线如何化解轮回危机,重拾二级市场信任,成为摆在其面前的紧迫课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