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内热火朝天……作为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多年来围绕提升物流、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等开展多项制度及模式创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国际经贸合作注入强劲力量。
7月17日至19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在位于青岛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举办。这是上合示范区履行国家赋予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使命责任的一次活动,旨在推动解决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产业链供应链堵点难点,探索国际物流、贸易、投资、友城、教育等合作新模式。
上合示范区,是个什么区?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2019年7月正式获批后,核心区所在地胶州市乃至青岛市、山东省,一直在研讨这个问题。“我们最终确定,上合示范区要承担起国家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使命任务,为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方经贸合作痛点堵点问题提供系统性、整体性解决方案,打造上合组织乃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建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青岛市委常委、上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新竹说。
经贸规则不通、物流通道不畅、金融支持保障不足……上合示范区梳理出五大类26个方面堵点、难点问题,初步搭建起综合服务类、专业服务类、基础支撑类三大类11个强属性平台载体,为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经贸合作提供了一揽子“上合工具箱”。
搭建合作平台
“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往来中的痛点堵点,影响贸易效率和成本,阻碍双方经济合作和发展。打造一个多方认可的经贸合作交流平台符合各方需要。”上合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周林介绍。
建设之初,上合示范区就敏锐感受到搭建经贸合作平台的重要性,着手收集中国同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各类贸易资源和数据信息。经过3年筹措,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上合经贸综服平台”)于2022年11月正式上线。这是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首个国际专区,一经面世就在中国和上合组织国家迅速走红,平台注册企业数量已达2.2万余家。
“上合经贸综服平台拥有信息展示、功能应用、数据发布三大功能,跨境采购、一站通关等八大应用模块,为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间经贸合作提供了‘贸易+通关+物流+金融’全周期综合服务。”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企业服务一部部长迟永欣介绍。
“之前我们对上合组织国家不够了解,开拓海外市场十分困难。上合经贸综服平台上线后,我们试着在上面发布信息,没想到很快就找到目标客户,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青岛欧海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经理杨梅说。
提供信息是第一步,为解决贸易互信问题,上合示范区推出“信用上合”跨境信用平台系统,建立起覆盖216个国家和地区6亿家企业的信用信息数据库,能够提供多语种跨境企业信息查询及一站式信用管理解决方案,已经累计提供线上信用查询超1亿次、保障超5000亿元贸易额。
如今,上合经贸综服平台已成为国别研究、行业分析、资讯服务的信息发布中心,跨境采购、物流运输、信用保险的操作平台,上合经贸合作、上合资源集聚、新区建设成果的数据展示中心。
上合示范区还打造了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以下简称“上合之珠”)这一线下平台,为上合组织国家多元文化展示交流提供实体支撑。“上合之珠是全国首个集会议会展、观光旅游、商品展销、文化交流、商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上合国家文化体验基地,有效推动上合组织国家商业文化交流融合。”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产业发展三部部长孙菁介绍。
走进上合之珠,异域风情扑面而来,俄罗斯、土耳其、尼泊尔等国家不同风格的布设、展品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在俄罗斯馆,经营者维达正在接待一批参观者,她身边摆放着巧克力、油画等40多类产品。“我们每年邀请几十家俄罗斯机构前来洽谈,并到中国各地参加展会。”维达说。
上合之珠还是诸多重大活动的载体,启用两年来先后举办或承办各类活动100余场。“其中,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是上合组织框架下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和唯一机制化举办的国际综合性展会,自2019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3届。2025上合投资贸易博览会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馆参会,超过500家机构和企业参展。”孙菁说。
距离上合之珠7公里处,是上合示范区“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走进展厅,几十种不同类型的食品包装机械产品映入眼帘。“山东省诸城市有800多家食品包装机械产业链企业,能够根据企业需要定制生产线,上合组织国家对这类产品的需求量特别大,我们便集成相关设备在此展示,供客户挑选。”入驻这里的山东中制麦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飞说。
跨境结算效率低、贸易清关流程长、税汇合规成本高、经贸服务碎片化……为破解上合组织国家跨境电商合作面临的难点,“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应运而生,自2024年9月启用以来,已形成集保税仓储、物流运输、跨境支付、展览展销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商合作全链条生态体系。“除了邀请客户到上合示范区考察,我们还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设立了海外仓,展示中国产品。”上合示范区“丝路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全文介绍。
5月15日,中国—上合组织电子商务产业对接活动在上合示范区举行,围绕农产品、制造业等开展“1对1”精准对接洽谈。上合示范区定期组织展销会,邀请上合组织国家企业或商会前来考察洽谈,目前已建立常态化机制。“我们将逐步扩大产品品类,拓展面向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为企业开展跨境贸易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持。”上合示范区“丝路电商”综合服务中心政策组组长王成浩说。
完善服务功能
“与上合组织国家开展物流合作的痛点,主要是如何平衡好时效、成本。这就需要搭建‘海陆空铁’联动的物流体系,真正实现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周林说。
中欧班列是上合示范区发展最快的物流板块,目前青岛已开行中欧班列4300多列,常态化开行32条国际国内班列路线,通达23个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已成为周边国家通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物流枢纽。”青岛市交通局物流业发展处处长张永堃说,“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过境运输货物抵达青岛港后,先转运至上合示范区,再搭乘中欧班列运往中亚国家,可大幅节省运输时间与物流成本。”
除了铁路,青岛发展国际航运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青岛港外贸航线超230条,通达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仅2024年,青岛港就新增10余条“一带一路”航线,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重要出海口。
“我们抢抓青岛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机遇,积极扩大货运航线,目前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已开辟5条国际航线,2024年国际运输货值700多亿元。”青岛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婧艺说。
在港口航运、铁路、航空之外,还有一种点对点直达的“第四物流通道”——国际公路运输。这是一种时间、成本均适中的运输方式,能够满足一些特定商品的物流需求。青岛已开通5条至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线路、3条至东南亚的线路,形成两翼齐飞态势。青岛由此成为“海陆空铁”四港均能跨境链接全球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货物在进出口岸时,时常遇到关务协调难题,上合示范区给出了解决方案:在国内,与新疆、黑龙江等地的21个口岸城市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口岸联动;在莫斯科、阿拉木图等海外城市搭建5个海外集结中心,帮助企业解决相关境外配套问题。
随着贸易体量不断增长,金融支持保障不足的难题也亟待解决。上合示范区依托上合经贸综服平台,推出“易融链”“汇保通”等系列金融产品。
“我们是轻资产贸易公司,传统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方式行不通,资金一直比较紧张。”中青川汇(青岛)物联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静说,“通过‘易融链’,我们把外贸相关运单、报关单等单据上传,让银行直接在线上审批,最快半天就可以审核放贷。”
上合示范区还探索建设上合资本港、上合创投风投基地,累计备案320余只创投风投类基金、注册规模近260亿元,为境内资金“出海”投资拓展新通道。
聚焦国际贸易和双向投资中的法律风险问题,上合示范区搭建上合“法智谷”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与30余家国内外知名律所和权威仲裁机构密切合作,引入10余家公证、翻译、司法鉴定等专业机构,实现法律咨询、法企对接等服务功能。
加强联动互通
以前,国内开放平台在与上合组织国家沟通交流时,往往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经贸合作信息不能及时互通共享。为此,上合示范区在联动链接方面下足功夫。“我们立足国际、国内、省内3个圈层,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友好城市和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国内口岸城市和重点开放平台的联动。”上合示范区管委会区域联动部负责人张寅说。两年来,上合示范区与国内27个省份32家平台以及21个口岸城市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国内外40个产业园组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产业园区联盟。
4月18日,俄罗斯圣彼得堡9家企业组成经贸考察团前来开展对接洽谈。上合示范区围绕74项合作需求清单,对接邀请国内10家头部企业以及山东省120余家企业参与。
“俄罗斯食品企业对生产设备需求量非常大,我们在中国找到很多心仪的产品,想采购一批回俄罗斯销售。”阿尔泰克公司总经理卡申采夫在洽谈中,成功对接近20家国内外企业。
“能在国内与这么多家俄罗斯企业开展经贸洽谈,真的很难得。”无锡联合纬创机械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高振阳说。
联动也带动中国企业出海远航。青岛三山集团旗下青岛郁金香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农业畜牧机械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俄罗斯农业畜牧机械标准严苛,且由于当地气候条件、作业习惯等不同,国内大部分设备无法适应俄罗斯市场需求。在上合示范区帮助下,我们与俄罗斯企业达成首次样机合作,为后续产品研发、市场开拓提供了可靠基础。”青岛三山集团执行总裁王颖奇说。
“单个企业出海缺乏优势,我们正在推动产业链整体出海。”上合示范区产业发展二部副部长赵建锋说,“我们还在探索头部企业带动出海模式,发挥大企业具有完备出海保障体系的优势,带动中小企业集体出海,目前已确定智能家电、食品加工等8个产业。”
上合组织经贸学院也是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联动的重要桥梁。作为在上合组织框架下成立的院校,该学院主要为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员提供经贸培训和援外培训等。“自2022年1月揭牌以来,我们已完成2万多人次的培训。”上合组织经贸学院院长郑师说。
上合示范区还通过持续推进文旅、教体等领域交流,加强联动互通。“上合示范区重点打造每年一次的‘上合之夏’系列活动,举办3年来累计吸引30万人次参加。”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产业发展三部业务主办赵鹏飞介绍。
制度创新赋能
制度集成创新是上合示范区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答题”。他们聚焦模式创新、示范引领,立足可复制、可推广,从探索之初的“敢闯”到如今的“善创”,创出了多项全国第一。
非关税贸易壁垒是开展国际贸易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难题,上合示范区加快建设上合组织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
2023年,上合技贸评议基地获批,这是全国首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今年4月28日,一场关于沙特禽肉制品出口的技贸壁垒研讨会在上合示范区举行。研讨会现场,10余家国内禽肉制品企业依次发表了对沙特市场准入规则的理解和建议。像这样的研讨会经常在上合示范区召开。
“有些国家不遵守WTO贸易规则,技贸评议基地可以倾听我们的建议,在WTO框架下与这些国家探索交流,为我们的产品出口提供有力保障。”北京中科信检认证服务有限公司经理呼金杰表示。
自成立以来,上合技贸评议基地通过法规研究解读、技贸评议等方式,积极开展上合组织国家技贸规则研究。截至2024年底,基地针对上合组织国家309个技术性贸易措施和175个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展开全方位评议,深入研究并提报技贸通报评议40项。
上合示范区还致力于推动AEO(经认证的经营者)国际互认。AEO认证是世界海关组织为促进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而制定的一项标准,企业获得认证后,可以在海关查验、通关时间等方面获得极大便利。
青岛中储物流有限公司作为上合示范区内一家拥有AEO高级认证资质的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获得AEO高级认证资质后,海关的平均查验率大大降低,即便被抽到也可以优先送检。”该公司报关员朱惠敏说,公司出口的产品提前放行,能为客户节省大笔资金。
在海关总署授权下,自2022年起,上合示范区联合青岛海关推动中国海关与乌兹别克斯坦海关、土库曼斯坦海关分别完成AEO互认谈判并签署互认协议。“上合示范区将持续推动与其他上合组织国家的AEO国际互认工作,努力为贸易便利化搭建平台、链接资源、提供方案。”上合示范区产业发展一部副部长庄伟东表示。
“未来,我们将持续发挥好上合示范区公共产品属性,主动链接国内国际资源,不断提升制度创新力、经贸服务力、资源链接力、项目推进力,为国际多双边框架下地方经贸合作提供更多可行方案,为保证上合组织框架下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持续贡献力量。”张新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