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晚,港股餐饮龙头之一的海底捞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餐饮消费行业承压,令海底捞的整体业绩有所下滑。

海底捞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仍继续落实“啄木鸟计划”,对于一些经营表现不达预期、增长潜力不足的门店进行主动关停。同时,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发力外卖市场,上半年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近六成。
对于外界关注的第二品牌探索情况,此次半年报中,海底捞也进一步披露了内部“红石榴”计划的执行情况。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海底捞第二品牌数量已增至14个,门店数量增至126家。
外卖收入增长六成
据披露,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业收入207.03亿元,同比下降3.66%;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下降13.72%;核心经营利润24.08亿元。
在餐厅表现方面,今年上半年,海底捞自营餐厅整体翻台率为3.8次╱天,同店翻台率3.8次╱天,上半年海底捞接待顾客总数近1.9亿人次。此外,会员数据方面,截至2025年6月底,海底捞会员人数已突破2亿。
对于上半年业绩下滑,海底捞方面表示,主要由于今年以来餐饮市场竞争加剧,顾客消费需求变化等影响。
面对整体餐饮消费行业的遇冷,海底捞在新增门店以及加盟上表现出了克制。上半年,新开自营餐厅25家,加盟餐厅3家。
对于业界关注的加盟问题,海底捞表示,“我们将继续秉持‘质量优先、稳中求进’的原则, 统一规划品牌门店网络布局,并保证海底捞加盟门店全运营环节与自营店保持一致,维护品牌口碑。”
值得注意的是,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外卖业务收入增长近60%。除了传统火锅外卖,主打“一人食”场景的海底捞“下饭火锅菜”外卖增长迅速,上半年贡献超过55%的外卖收入。
海底捞表示,“未来,我们将整合多品牌、多品类资源,打造海底捞外卖超级厨房,探索卫星店新模式,驱动收入与利润双增长。同时打通三方平台与会员体系,搭建私域运营体系,进一步提升用户黏性与运营效率。”
“红石榴”计划摸石过河
近年来,伴随国内餐饮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火锅品类的比拼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已成为细分品类赛道龙头的海底捞便开启了新增长点的探索。
2024年8月,海底捞宣布实施“红石榴计划”,面向海底捞内部员工和外部开启餐饮创业孵化项目,以期完成不同餐饮业态模型的打造。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除海底捞火锅之外,海底捞运营“焰请烤肉铺子”“从前印巷”“小嗨爱炸”等14个餐饮品牌共计126家餐厅,其中“焰请烤肉铺子”在期间内新开46家,门店数量达到70家。
从营收贡献来看,记者注意到,包括“焰请烤肉铺子”在内的“其他餐厅收入”达5.97亿元,同比增长227.0%,收入端贡献明显。
“海底捞拥有完整的供应链,其核心竞争力就是强大的组织力和生态链体系。”海底捞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海底捞成熟的供应链、会员群体和人才储备,在踏足新品类时,海底捞拥有“从0到1”开拓的集团作战优势。
这无疑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
记者注意到,在第二品牌的试水上,采取“饱和式攻击”的海底捞并非“百发百中”,失利的情况时有发生。
“对我们来说,这种折戟更像是学费,换来的是对整个餐饮行业、多元赛道的深度理解。”海底捞负责人同时透露,这一系列尝试都以海底捞主体经营的健康以及现金流的良好为前提,“我们是在企业能承受成本的情况下,显著缩短0—1的时间,快速筛选出种子选手。”
“餐饮行业新品牌失败的概率是很高的。”有餐饮行业投资人士对记者坦言,曾有调查显示,国内餐饮品牌平均存活时长只有一年半,“但是行业的特点决定,一旦一个品牌大获成功,就能为整个公司找到新的增长曲线。”
展望下半年,海底捞负责人表示,会定期对创业品牌进行评估与筛选,集中资源扶持潜力项目,强化多品牌协同效应。海底捞高层也进一步表示,对未来发展前景有足够信心,将以实际行动突破困境,创造长期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半年报期间,海底捞进一步强调将策略性地寻求收购优质资产,进一步丰富餐饮业务形态和顾客基础。